清戍台澎故兵墓園

清戍台澎故兵墓園

清代戌台澎故兵墓園是1993政府撥專款修建的。1979年南澳縣進行文物普查時,在深澳鎮吳平寨村臨海的山坡地上,先後發現有清朝道光二年(1822年)至二十六年的“戌台澎故兵墓"130餘座,以後又在鄰近山坡發現有同治年間建立的同樣類型的故兵墓60多座。為了緬懷這些為海防事業獻身的無名英雄,於是將這些故兵墓移葬一處,建成了現在規模的墓園。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清戍台澎故兵墓園
  • 地理位置:深澳鎮吳平寨村
  • 朝代:清代
  • 始建於:1993
歷史見證,

歷史見證

清政府非常重視海防建設,當時在全國共設有三個鎮,南澳是三鎮之一。台灣的總兵由南澳兼管。1684年,康熙一統台灣後,在台灣與大陸間實施“班兵”制度,即戍台澎的駐兵由閩、粵官兵派駐,每三年更換一次,除了在福建的福州、廈門等處派兵輪番赴台澎分駐戍守,南澳本標左營及其所轄之銅山、宮仔前等處水陸各營官兵亦不例外,每三年抽撥赴台澎更戍一次。班兵制度,前後歷200餘年之久。
在這3年間,戍台澎之兵有陣亡、病故的,就由戰友將他們的遺骸運回大陸,集體歸葬於營地附近山麓,為他們立碑。每3年,一批將士的遺骸被運回來,葬入營地附近,墓碑排成一列。
由於故兵墓分散殘破,1993年初春,南澳縣撥出專款將其集中遷移至現在的陵園。作為南澳一處新的旅遊景點,整個清戍台澎故兵墓園面積3300多平方米,為全國沿海目前規模最大的緬懷古代駐守台灣將士的陵園。戍台澎故兵墓是清代實施班兵制度的遺蹟,也是南澳與台灣關係的重要歷史見證。它記載了大陸官兵守台、護台的艱辛歷程,成為中華民族不屈不撓、抵禦外侮,誓死保衛祖國統一的歷史見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