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徐清泉寺

清徐清泉寺

清泉寺始建於元至正二十四年,後經明清多次修葺。寺依山而建,群峰環抱。置身寺中,仰可察山巒雲霓,俯可視晉川風光。“清源八景”之一的“中隱環清”即指清泉寺風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清徐清泉寺
  • 位置:山西省清徐縣
  • 別名:小峪寺
  • 地位:省級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簡介,歷史,

簡介

清泉寺位於清徐縣城西北七華里的中隱山小峪溝,俗稱“小峪寺”。因寺前清泉汩汩,晝夜長流,故又名“清泉寺”。山西省人民政府一九五七年公布為省級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

清泉寺始建於元至正二十四年,後經明清多次修葺。寺依山而建,群峰環抱。置身寺中,仰可察山巒雲霓,俯可視晉川風光。“清源八景”之一的“中隱環清”即指清泉寺風光。
清泉寺分為西、中、東三院。觀音閣、東西廂房、正殿為中院;西院為僧侶居所,內有水井、石碾、五福洞等建築;東院分為上下兩院,上院九蓮洞依山而建,為主要建築,供香客、遊人留宿。
寺中,正殿三間,名大雄寶殿,坐落在岩石之上。殿內坐勢泥塑佛像兩尊。其餘為木雕。大雄寶殿和觀音閣在明萬曆二十年至二十六年曾有較大整修,歷時六載,耗資巨大。山門兼觀音閣為雙層閣式重檐歇山頂建築。下層四周圍廊,內為通道及閣梯。上層塑有蓮台坐佛觀音像。下層泥塑坐式四大天王。山門前小峪溝上築小橋一座,橋頭一對蹲踞石獅,分列左右。東西廊房為兩層樓式建築。下為拱洞式,上為卷棚頂隔扇飾面。五福洞、九蓮洞為十字形連續拱洞式建築,每洞都有隔扇和門窗,既可單洞獨居,亦可洞洞相通。盛夏酷暑,世間熱不可耐,居此洞中卻感覺清涼幽靜,午間歇息尚須覆衾著被。九蓮洞建於清鹹豐六年。同治年間,曾有文士週遊於此,結為蓮社,吟詩作賦。
寺內現存明、清石碑七通。正殿前立明萬曆年重修中隱山清泉寺記和重修清泉寺觀音閣記石碑兩通。觀音閣前立清光緒三十四年“敏志不忘”功德碑一通。觀音閣後廊立清鹹豐六年“建九蓮洞碑記”及功德碑各一通。“建九蓮洞碑記”是一通具有較高書法藝術價值的書碑,上面記載了清泉寺內著稱的八景:茶煙海洞、角樓掛月、洞脊朝陽、宛作禪林、圖畫刊則、虎洞龍蟠、泡泉噴雪、浮水九源。  寺外小峪溝口南北兩側原為壯觀肅穆的舍利塔林,建造工藝精巧,造型奇特,各不相同。有純石構建,有純磚構建,還有磚石間構。琉璃瓦脊玲瓏剔透。這裡曾是清徐最大的僧冢塔林,葬有元、明、清至民國年間的眾多世襲僧徒名師,可惜文革前期被全部毀壞。  歷代僧人在清泉寺讀經頌佛,並在此耕種、植樹、養花,打掃庭院,整修廟宇,為寺廟的興盛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1993年起,經縣政府批准,由當地民眾及佛教界人士發起成立了“修復清泉寺籌建委員會”,在將近十年的時間裡,先後集資近百萬元,相繼修復了九蓮洞、五福洞、大雄寶殿、膳堂、東西廂房;修整並硬化了上山道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