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康熙青花瓷大筆筒是清康熙時期的文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清康熙青花瓷大筆筒
- 館藏地點:廣東博物館
- 所屬年代:清康熙
- 類別:瓷器
清康熙青花瓷大筆筒是清康熙時期的文物。
清康熙青花瓷大筆筒 清康熙青花瓷大筆筒是清康熙時期的文物。
筆筒呈圓桶形,直壁,口足尺寸相若,玉璧形底足。【簡介】內外施白釉,外壁的主題圖案為青花楷書《聖主得賢臣頌》一篇。文章的結尾用書寫的形式鈐釉里紅“康熙傳古”篆體印。文字筆畫工整,娟秀清晰。底心施白釉,署青花楷書“大清康熙年制” 三行六字款。《聖主得賢臣頌》為漢代蜀人王褒應漢宣帝劉洵之詔所...
清康熙仿成化青花瓷八寶大筆筒 清康熙仿成化青花瓷八寶大筆筒是清康熙時期的文物。
康熙青花瓷的青花用料是兩種:一種是珠明料,一種是浙料。珠明料,青花發色呈翠毛藍;浙料,青花呈色顯灰黑,灰藍,感覺浮,雜。康熙青花的發色呈多層色級,即墨分五色。康熙青花的用料提煉方法是明代晚期使用的火煅燒提煉方法。青花發色更純,更濃艷亮麗。繪畫風格 康熙青花的繪畫風格是明代晚期的遺風,常見形式...
以長篇詩文作為裝飾,也是康熙青花的一大特點。多是書寫在筆筒上,有《赤壁賦》、《聖主得賢臣頌》、《滕王閣序》、《四景讀書樂》等。款識 康熙青花瓷器的款識,豐富多樣。朝代款主要是青花雙圈楷書“大清康熙年制”六字款。字型端莊工整,雄健有力,字與字之間距離比較大。康熙早期無款居多,康熙二十一年之後...
1 青花纏枝牡丹紋蓋罐 2 青花纏枝牡丹紋蓋罐(局部)3 青花人物故事圖筆簡4 青花五穀蓋罐(五件)之一 5 青花五穀蓋罐之二(馬放南山)6 青花五穀蓋罐之三(春江垂釣)7 青花五穀蓋罐之四(春江泛舟)8 青花五穀蓋罐之五(春光長壽)康熙青花(1662-1722)9 青花雉雞牡丹紋蓋罐 10 青花瑞獸紋瓶(畫面一)11 ...
另外,在一些筆筒、瓶、尊的口沿與近底處有的暗刻弦紋、卷枝、卷草紋等,俗稱暗花邊,花紋刻劃較淺,這種裝飾手法在天啟、崇禎瓷器中最為流行,經常能看到,而清代康熙青花中也有少量出現,多是用在帶有乾支紀年的筆筒上。同時也出現了一些帶吉祥寓意的圖案如加官圖、平升三級等。順治青花的輔助紋飾有弦紋、卷...
清康熙·青花花鳥紋魚尾瓶 珍寶簡述:規格:高度約:33cm 肚徑約:14.5cm 底徑約:10cm 口徑約:10.2cm 館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級別:國家一級文物 原物藏北京故宮博物院。撇口、粗長頸、弧腹下斂,圈足外撇並有雙重台,此類造型是康熙的典型器物,稱“魚尾”。器身通景青花紋飾,頸繪《錦雞芙蓉圖》,腹繪...
圖記款、花押款流行,並流行至雍正。仿款、偽托款也較多見,尤其以仿嘉靖款居多。相關連結:清康熙青花瓷 3、雍正(1723—1735)、乾隆(1736—1795)時期青花器多仿明永樂、宣德的蘇麻離青,但沒有進口料,以筆端點染鐵鏽斑痕。其次是仿成化的淡描青花。仿明器物除了從胎、釉、青料等方面區別外,器型也是重要...
盤碗類:有圓口、敞口、花口、菱花口、板沿鏤空、腰圓形、高足形,攢盤(9件)、暖盤、蓋碗等。器足一般比雍正青花寬厚,足根有滾圓和矢狀兩種,前者居多,但不如雍正青花的足根圓滑。文房用具類:筆筒分直口和敞口兩種,尺寸上沒有康熙、雍正兩朝高大,形體要小。筆洗有瓜式、葉式、雙耳三足小洗、竹節式...
光緒民窯青花瓷數量巨大,基本上囊括了自清以來所有的傳統器型,原來已經消失的器型又開始出現,原來沒有的器型也被創造出來。品種繁多、質量不一,與鹹豐、同治時期的青花瓷相比,無論數量還是質量皆有過之而無不及。器型大多以仿康熙青花瓷為主,主要有賞瓶、玉壺春瓶、蒜頭瓶、撇口瓶、獅耳瓶、膽瓶、葫蘆瓶...
清康熙時青花五彩,顯著的成就是對青花的運用。由於康熙中晚期青花成就顯著,對青花五彩亦產生影響。康熙青花五彩,早期作品胎體較為厚重,瓷質堅硬;中晚期則變得胎體輕薄,裝飾紋樣繪製精細,色彩明快艷麗;所用青料青翠明亮,彩繪工藝上運用了“分水皴”的技法,使得畫面效果更加鮮亮。儘管康熙朝釉上五彩發展極快,並...
康熙朝歷時61年,款識較多。其官窯款多為“大清康熙年制”六字兩行或三行青花楷書款,晚期有少量篆書款。前期常見乾支紀年款,如“康熙辛亥中和堂制”等。本網資料庫內有一對康熙青花杯,落款為“大清丁未年制”,是康熙六年的瓷器。琺瑯彩器上書“康熙御製”四字楷書料款。其字型前期寬大,筆劃粗重挺拔,頓捺...
清雍正青花瓷是雍正時期的青花瓷,無論造型和裝飾,都可以用一個“秀”字來概括,與康熙青花挺拔、遒勁的風格迥然不同,而是代之以柔媚、俊秀的風格。清雍正時期為時雖然短暫,但經濟發展,社會安定,政府財力雄厚,國內外市場活躍,制瓷工藝突飛猛進,在繼承康熙朝制瓷工藝的基礎上,又有了許多創新、變化和提高,...
康熙五彩以華貴深凝為特色,它的特點是運用了釉上藍彩和黑彩,形成了紅、綠、黃、黑、赭、藍等多種顏色的搭配運用,使色彩對比更加和諧、沉穩。《飲流齋說姿》云:“清代彩瓷變化繁跡,幾乎不可方物,康熙硬彩,雍正軟彩。硬彩者,謂彩色甚濃,釉敷其上,微微凸出。”“硬彩、青花均以康熙為極軌。”康熙...
雍正青花不如康熙青花色階豐富,色澤鮮艷。官窯器以仿宣德、嘉靖青花最為成功,仿永樂、成化、正德、萬曆等次之。器形有各式瓶、尊、罐、花觚、花澆、壺、盆、水水、碗、高足碗、盤、缸、繡墩、鼻煙壺等。仿明青花有大盤、雞心碗、高足碗、梅瓶、玉壺春瓶、抱月瓶等。雍正時期釉里紅呈色穩定,色調紅艷。常見...
“漁家樂”圖案在康熙瓷器上大量出現,多見於青花瓷器上,以翠藍色青花加以描繪,風格明快清新。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清康熙二十九年庚午日青花漁家樂方瓶,在畫面的一側題寫“得魚換酒江邊飲,醉臥蘆花雪枕頭”七言詩句,下署“木石居”款,詩書畫皆極富韻味。典型作品有康熙青花漁家樂圖筆筒、康熙青花漁家樂圖四方花盆...
“尚青”是中華民族審美情趣之一,這是源於人們對大自然原生態生命的崇拜,故中國高古瓷一度時期以青瓷著稱。圖2這件水盂呈鼓腹斂口青花罐形,青瓷釉發色絕佳,釉分五色,濃淡皆宜,有清早期康雍乾三代青花瓷遺風。畫面紋飾為遠山近水、參天古樹、亭台樓閣,岸邊一老者席地而坐垂釣,一派寧靜祥和氣象。青花釉紋飾...
個別帶有紀年如康熙二十年山水人物筆筒、康熙十三年山水筆筒等,這類帶紀年的民窯筆筒,總體特別是胎厚重,底無釉,口沿與近底處往往有暗刻雙弦紋或卷草紋,而這種暗花邊飾在明末崇禎和清初青花瓷中非常流行,如筆筒、蓮子罐和筒式瓶中是經常看到的。花盆類 養花器具。形體龐大,胎體堅硬,沉穩敦厚。常見有圓形、...
其中出土的60件瓷器多為碗、盤、盅、韓瓶、筆筒等器物的殘片,分青瓷、青花瓷、粉彩瓷、醬釉瓷等。值得一提的是那些粉彩瓷器,釉面光澤柔和,胎質潔白細膩,胎體輕薄,紋飾精美。其中一個殘碗外壁上有“天童”字樣,也證明了遺址與天童禪寺的淵源。另外,出土遺物中的12件石質文物,大部分為塔院建築構件。出土...
罕見的明代洪武官窯青花龍鳳紋三足爐(耿東升張潤平)明代洪武釉里紅瓷器(張潤平)目錄 總序(呂章申)前言(王冠英)1.藍釉刻雲龍紋盤清順治 2.青花夔鳳紋搖鈴尊清康熙 3.青花雙龍戲珠紋瓶清康熙 4.青花夜宴桃李園圖棒槌瓶清康熙 5.青花釉里紅聖主得賢臣頌文筆筒清康熙 6.釉里紅團花紋蘋果尊清康熙 7.釉...
青花瓷器內容簡介 青花瓷又稱白地青花瓷器,它是用含氧化鈷的鈷礦為原料,在陶瓷坯體上描繪紋飾,再罩上一層透明釉,經高溫還原焰一次燒成。鈷料燒成後呈藍色,具有著色力強、發色鮮艷、燒成率高、呈色穩定的特點。目前發現最早的青花瓷標本是唐代的;成熟的青花瓷器出現在元代;明代青花成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時...
是指青花和釉里紅再加上以鐵為呈色劑的釉下豆青色三合一燒制而成的三色彩瓷。通常用青花繪背景,釉下豆青繪山石,釉里紅繪秋葉或鶴頂紅。釉下三彩是清代康熙時期創燒的釉下彩新品種,以官窯器為多見,器物多為盤、筆筒、罐及瓶等。後世有少量仿製,但都難以達到康熙時期產品的質量。釉下五彩瓷 是釉下彩瓷的...
清代康熙時發明的釉里三色,有的稱為釉下三彩,在製作時要在胎體上浮雕山石或花朵,然後用含有鈷、銅、鐵三種元素的彩料,分別繪畫紋飾或塗地,再罩上一層透明釉,呈現出青花釉里紅、豆青,有的還有粉白色為一體的高溫釉下彩瓷器。到乾隆時仍有製作。清宣統時期湖南醴陵還發明了釉下五彩,即將各種彩料直接繪畫...
弘治的黃釉瓷、黃綠彩和正德的孔雀藍釉也是新興的瓷器。清代青花、鬥彩、五彩及單色釉都具有鮮明的時代烙印。屬於新創的有粉彩和琺瑯彩,均始於康熙、成於雍正而盛於乾隆。粉彩是將玻璃白調入彩料,呈不透明色,柔媚鮮艷,類似清代花鳥畫家惲壽平所創花鳥畫派的工筆畫。琺瑯彩是將琺瑯料繪在瓷胎上,烘燒而成,...
清康熙時青花、五彩瓷器上的歷史故事畫大量出現,有伍子胥舉鼎、周處斬蛟、空城計、西廂記等。藍彩、黑彩、金彩的使用,使彩瓷更加輝煌燦爛,五彩品種由此得到新的發展。民窯歷史 民窯的歷史遠比官窯早得多,陶瓷器均產生於民間中,到了唐代,瓷器成了重要的出口商品之一,遠銷印度,埃及和波斯等地。據考證,在...
筒身四周以青花繪製,是一件典型的十七世紀明晚期景德鎮精美青花瓷製品,彌足珍貴,堪稱國寶。以伯夷、叔齊人物故事為題材的瓷器、銅器、雕刻,明清時期還有很多。廟宇祭祀 以廟宇的形式祭祀伯夷、叔齊,最早源於何時,已無從考證。清康熙永平知府彭士聖《重修清節祠碑記》云:“自漢熹平五年已有祠。唐天寶七載祀義士...
檸檬黃釉釉層較薄,釉面滋潤,施釉均勻,釉色較康熙時更為淺淡。乾隆黃釉器物見有瓶、罐、尊、燈、簋、筆筒、瓷塑、碗、盤、杯、碟等。盤的形制較多,既有高足與折腰,又有收口、花口等。乾隆黃釉器除光素無紋飾外,另有暗刻等裝飾方法,紋飾以雲龍紋居多。乾隆黃釉器款識為青花“大清乾隆年制”,或楷...
永樂至宣德年間,鄭和七下西洋,海外貿易促進青瓷生產,正統年間以著名匠師顧仕成為代表的作品,形制端正,釉厚色青,不少大型瓷品仍為車內外藝術鑑賞家所收藏。成化、弘治以後,青花瓷興起,中國航海事業衰落,海上貿易之路變為西方殖民者少將侵略之路,明王朝實行海禁,青瓷外銷量銳減,大窯村、溪口村一帶瓷窯紛紛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