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山村村民委員會是四川省地名,鐘祥鎮人民政府命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清山村村民委員會
- 羅馬字母拼寫:Qīngshāncūn Cūnmínwěiyuánhuì
- 所屬省份:四川省
- 國家:中國
清山村村民委員會是四川省地名,鐘祥鎮人民政府命名。
清山村村民委員會是四川省地名,鐘祥鎮人民政府命名。地名含義以境內清水山得名。歷史沿革解放初為清山村,1958年為清山大隊,1984年更名為清山村,2007年清山村併入青石村。...
秀山村民委員會,1984年實行農村基層政權體制改革,由秀山大隊管理委員會改為秀山村民委員會的地名。地名含義 因此地群山起伏,山清水秀,故得名“秀山”。歷史沿革 明清屬口一里王春村:民國二十四年(1935)屬和平鄉1保,民國三十六年(1947)屬和平鄉4保:1950年屬城關區岩頭鄉,1956年屬岩頭鄉岩頭農業合作社,...
青處村村民委員會,村溪水清澈,以水文命名的地名。地名含義 村溪水清澈,遂稱清溪;“清”與“青”,“溪”與“處”方言諧音,遂名青處。歷史沿革 清末屬抱戴鄉五都十四莊;1948年為將軍鄉十三保;1950年為赤柯鄉五村;1956年建同心高級社,隸赤柯鄉;1958年置生產隊,隸廿里管理區;1961年改大隊,隸廿里...
《重慶市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辦法》已於2013年9月25日經重慶市第四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五次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13年11月1日起施行。重慶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2013年9月25日 全文 重慶市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辦法 (2002年3月27日重慶市第一屆人民代表...
太平山村村民委員會,1983年設立,2002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由村委會原駐地太平山,而得名。歷史沿革 此屯在清乾隆末年始有屯落,勞動者在此勞動生息。民國時期和日偽統治時期歸長嶺縣太平山三區所轄。1947年解放歸太平山人民政府所轄。1956年歸太平山鄉人民政府所轄。1958年歸太平山人民公社所轄。1961年此地設...
真山村村民委員會,村名以真山山名命名。地名含義 村內有座真山之意。歷史沿革 清屬長洲縣彭華鄉功成里第二都。1931年為吳縣第一區公所(滸關區)滸觀鄉。解放后土地改革時為永安村,合作社時為衛星21社,屬滸關鄉。1958年為真山大隊第十生產隊,屬保全公社。1979年改稱真山村委會,屬滸墅關鎮。2000年屬虎丘...
西南山村村民委員會 西南山村村民委員會是1985年設立的地名。地名含義 建制村。歷史沿革 清光緒年間建村,1947年12月彰武解放後為第二區西南山村,1958年大躍進時期為杏山大隊,1980年更名為西南山大隊,1985年改為西南山村。2003年與紅石村合併為紅石村。
民國初期沿襲清制。1921年屬西鄉。1936年屬第三區。1948年屬第四區。1950年3月屬荷花區。1956年夏農業合作化時成立柳山高級社,屬西河鄉。1959年4月為柳山生產隊,屬荷花公社。1961年為柳山生產大隊,屬西河公社。1984年2月改為柳山村,同時成立村民委員會,屬荷花區。2002年10月柳山村併入西河村,柳山村建制撤...
易家山村村民委員會是歷史地名,該地名來源於三村合併。地名含義 易家山村原由河頭村、姜畲村、清聯村中每個村劃出幾個組共同組成,首先叫五七大隊,1975年改革後就叫易家山村;2016年建制村合併,與建中村、河頭村合併為一個村,新村取原各村村名一字作為村名,故名易建河村。歷史沿革 1967年成立五七大隊。1975...
帽子山村村民委員會是重慶市地名,因地理實體特徵、所在行政區域和工作職能得名。地名含義 清朝末期,境內一山堡形如帽子,人稱帽子山,1981年起至今,大隊、村均以帽子山為名。同時為處理本村民眾自治事務設立村民委員會。歷史沿革 1949年為葛蘭鄉25保。1950年為葛蘭鄉25村。1958年為葛蘭(區)人民公社工管2連,...
天井頭村村民委員會,1956年設定高級社時以駐地天井頭命名村名。地名含義 原名左坑,因村處馬車溪上游後側源流處,後因村旁有天然水井9眼,其水清洌甘美,號稱天賜之井,故名。歷史沿革 明清時期屬敷教鄉龍池裡廿七都發字莊。民國廿九年至三十六年(1940-1947)屬水廉鄉6保。1950年為溪口區馬車鄉4村,1956年建...
中途無停歇,後有人在此地建有臨時休息處,慢慢演變成村莊,成為前邵村。歷史沿革 現轄地域解放初屬前王鄉。1958年屬前邵生產隊。1961年屬前邵大隊。1984年屬前邵村村民委員會。1992年5月併入白塔鎮後其仍沿用此名。清光緒《仙居縣地名志》已載此名,屬十七都。2013年行政村規模調整,並為邵山村。
樟樹山村村民委員會,2010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以駐地得名。歷史沿革 清末屬軟化鄉,二十八都十八莊,1948年為高家鄉七保,1950年為齋堂鄉七村,1956年建紅星高級社,隸蓮花鄉,1958年併入上餘生產隊,隸齋堂管理區,1961年分設樟樹 山大隊,隸蓮花鄉,1984年設行政村,隸蓮花;2010年併入清蓮村。
下佃山村村民委員會,2013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村處金龍山下首,村邊有畈田地,故稱下田山。因“田”與“佃”同音,後演變為下佃山。清 光緒《仙居縣誌》載下佃山,屬二十七都。村委會以此得名。歷史沿革 現轄地域,解放初屬管山鄉,1958年為下佃山生產隊,1961年建為下佃山大隊,1970年併入城關鎮,仍...
排山村村民委員會 排山村村民委員會,1986設立的地名。歷史沿革 清初順治年間鐘女士在群山建有一祠堂,而取名拍山下、上齊,江家山,下至石子潭全長3公里,內有凰目嶺,芙蓉灣,象形大屋,荷花灘,1963年成立排山大隊,1986年為排山村,2004年合併為強盛村。地名含義 因地域內有群山排列而故取名排山。
2011年末,任村鎮轄井頭、清沙、仙岩、趙家埋、構鋪、桑耳莊、南豐、西坡、任村、石崗、豹台、盤山、前峪、後峪、古城、王墓、小王莊、牛嶺山、盧家拐、木家莊、盤陽、趙所、皇后、木秋泉、陽耳莊、盤龍山、坊針林、石貫、石界、尖莊、白家莊、馬家岩、石柱共33個村民委員會,下設290個村民小組。截至2020...
1988年,橋西區轄7個街道辦事處、124個居民委員會、914個居民小組、3個村民委員會(南茶坊村、瓦盆窯村、元寶山村)、11個村民(生產)小組。截至1990年12月,橋西區轄2個鄉、29個村;7個街道辦事處、128個居民委員會。1993年5月13日,橋西區撤銷東窯子鄉和沈家屯鄉,建立東窯子鎮和沈家屯鎮。2004年3月,橋西...
東楊梅山村 新潭鄉地名圖 新潭鄉概況及正文 新潭鄉 東關村民委員會 東關 金山 上坦 石屏頭 汗山橋村民委員會 汗山橋 茅草窪 下莊 新潭村民委員會 新潭 東源口 花園笆 上資村民委員會 上資 胡家墩 高塍 西家莊 正檀 華資村民委員會 資口亭 資口嶺 下資 嶺下 蟾川鄉地名圖 蟾川鄉概況及正文 蟾川...
2011年末,安華鎮轄安華街1個居民委員會,安華、豐江周、新一、河楊、湖頭、浣豐、雙峰、霞麗、三合、三聯、勤榮、五指山、珠峰、宣何、礦亭、越善、長林、勾嵊、球山、蔡家畈20個村民委員會,共21個民眾自治組織;下設1個居民小組、154個村民小組。截至2021年10月,安華鎮下轄3個社區和16個行政村。鎮人民...
王莊、泉水灣、西河北、西湖家峪、南迎駕莊、北迎駕莊、田家山、北留、南留北、南留中、南留南、東肖家林、西肖家林、黃家林、龍門澗、泥溝、龍山官莊、東牛南、東牛中、東牛北、黃家莊、宿家莊、華家嶺、王家元、老虎官莊、孫家安阜、樊家安阜、林家安阜、吳家官莊、北臭泉、紙坊、上泉42個村民委員會。
2011年末,張集鎮轄城頭、梁堂、水口、孟莊、李村、伴山、楊樓、店東、店西、張集、吳邵、鄧樓、姥廟、翟山、下張、魏集、二陳、閻窩、張樓19個村民委員會,孫灣1個居委會。下設83個村民小組。截至2020年6月,張集鎮下轄2個社區和18個行政村。鎮政府駐張集村。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張集鎮地處銅山區中部偏東...
2011年末,轄錦山、東林、青山3個居民委員會,東明、東方、東升、東華、東南、保豐、保健、保水保衛、保國、星火、星聯、星敏、星群、星華、泉慶、泉益、泉心、青聯、青山、三合、勝利、南山23個村民委員會,共26個民眾自治組織;下設3個居民小組、286個村民小組。截至2020年6月,東林鎮轄3個社區、23個行政...
2011年末,高士鎮轄高士、毛安、洗粉3個居民委員會,佩山、童嶺、焦賽、虎山、象嘴、武昌、花園、漆嶺、黃河、新壩、官莊、箭壩、龍口13個村民委員會。截至2020年6月,高士鎮轄3個社區、13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高士村。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高士鎮地處望江縣中北部。行政區域總面積146.25平方千米。地形地貌 高士...
姓黃、王旺莊、丁高、三合、張莊會、劉乖子、興魏會、河徐、蒼上、黃家、梁樓、劉古、聶家、張寨、王寨、辛店、西劉王、鮑王、十三、東三新、王平、西三新、守李、譚家、閆廟、程家、馬家、榆林、前劉、張王、蔡寨、玉皇、高家、前徐、西馮、後徐、王院、東馮、七合、雙台會、新民66個村民委員會...
截至2011年末,勐滿鎮轄城子、納包、班倒、星火山、帕迫、南達、關雙7個村民委員會,下設81個村民小組。截至2020年6月,勐滿鎮轄7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勐滿街1棟1號。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勐滿鎮地處勐海縣西北部,東、東北連勐阿鎮,東南鄰勐海鎮,南鄰勐遮鎮、西定哈尼族布朗族鄉,西、北與普洱市瀾滄...
窪陳、西河莊、岳胡莊、齊莊、三合莊、大王莊、東康馬寨、西康馬寨、肖集、貟莊、董莊、五岔路、王胡同、石槽、趙莊、東駱駝山、西駱駝山、大夫人寨、小夫人寨、興太集、於家村、尹村、馮杜莊、穆莊、王劉八寨、丁劉八寨、崔劉八寨、李劉八寨、閆二莊、鄒村、元虎寨、火燒營、飲馬莊51個村民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