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稿名醫傳》是近代王吉民抄錄的一部醫史類中醫文獻,成書於1941年。
基本介紹
- 書名:清史稿名醫傳
- 作者:王吉民
- 類別:醫史類中醫文獻
- 創作年代:近代
《清史稿名醫傳》是近代王吉民抄錄的一部醫史類中醫文獻,成書於1941年。
《清史稿名醫傳》是近代王吉民抄錄的一部醫史類中醫文獻,成書於1941年。內容簡介本書從《清史稿》列傳二百八十八遺逸類和列傳二百八十九藝術類中,抄錄傅山、吳有性、喻昌、張璐、張志聰、柯琴、葉桂、徐大椿、吳謙、綽爾濟、陸懋修...
”事平,朝廷旌表忠烈,贈韓培森太僕寺卿,子錦中蔭世職,對韓培森殉節壯事,《清史稿》入傳。據《近百年餘姚書畫人所知錄》記載:“韓培森善書法,宗“二王”,小楷端麗秀雅,剛柔映發,行書奔放流暢,俊逸有致。”因其藝術生涯比較短暫,故遺世作品不多,現可找到的作品線索大概有十餘件,這些作品大多文風...
丁甘仁著《診余集》序中云:“吾雖醫藥之盛甲天下,而孟河名醫之眾,又冠於吳中。”孟河名醫輩出,當首推費伯雄。醫學思想 綜觀費氏醫學思想,以“醇正”、“緩和”為特色。其學術源於歷代各家學術,由博返約,取各家之長補偏救弊。《清史稿》有傳,評曰:“清末江南諸醫,以伯雄最著。”其子孫繼承家學,以...
《清史稿》:山工書畫,謂:“書寧拙毋巧,寧醜毋媚,寧支離毋輕滑,寧真率毋安排。”人謂此言非止言書也。詩文初學韓昌黎,崛強自喜,後信筆抒寫,俳調俗語,皆入筆端,不原以此名家矣。北京大學教授李志敏:傅山的草書圈眼多,繁而不亂,於鬱勃渾脫之中,又有逸岩之態。主要作品 傅山學術研究的重點是...
《清史稿》稱"清末江南諸醫,以伯雄為最著"。文物特徵 費伯雄故居在孟河鎮區大南門內街孟河畔。原為東西兩縱列,各有4進,現僅存西縱第三進3間,硬山式,面闊10. 2米,進深7檁7 .米。中為廳屋,兩側偏房。廳屋東向明處配置落地花格長窗,兩側偏房東向明處為半牆矮木格花窗。房屋建於清鹹豐、同治年間,稱"...
)、《易廣記》三卷、《易話》二卷。焦循善屬文,掇拾揚州雜文舊事,為目錄二卷,名曰《足征錄》。又成《邗記》六卷。成《焦循道聽錄》五十卷。又舉清人著述三十二家,作《讀書三十二贊》。曰《雕菰樓集》二十四卷,詞三卷,詩話一卷。史料索引 《清史稿·卷四百八十二·列傳二百六十九》
《游黃山記》是由費伯雄於1842年創作的一篇遊記,作品出自《清史稿》。作者介紹 費伯雄(1800~1879),字晉卿。江蘇省武進縣孟河鎮人。費伯雄生長在世醫家庭,家學淵源,先儒後醫。懸壺執業不久,即以擅長治療虛勞馳譽江南。道光年間(1821~1851)曾兩度應召入宮廷治病。先後治療皇太后肺癰和道光皇帝失音證,均取得...
刊於雍正十年(1732年),時子接已七十五歲高齡。其本草方面之著作《得宜本草》(全名《絳雪園得宜本草》),載藥354種,於本草學史上也有一定地位。門徒甚多,葉桂是其中之佼佼者。 [見:《絳雪圖古方選注·序》、《鄭堂讀書記》、《四庫全書總目搞要》、《清史稿·藝文志》、《中國醫籍考》。]出版圖書 ...
關於葉天士的生卒年,《清史稿·列傳二百八十九·藝術一》只載其“卒,年八十”,清代沈德潛《葉香岩傳》亦只載“歿,年八十”,對其生卒年均未明載。清代名臣石韞玉為《類證普濟本事方釋義》(葉天士著)作序,稱此書“成在乾隆十年,先生年已八十矣。將繕本付梓,是歲先生遂歸道山,而其書亦亡”。石還在...
“二十五史”指的是包括《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晉書》《宋書》《南齊書》《梁書》《陳書》《魏書》《北齊書》《周書》《隋書》《南史》《北史》《舊唐書》《新唐書》《舊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遼史》《金史》《元史》《明史》以及《清史稿》在內的二十五部史書。作為中國史學...
明末名醫盧之頤在杭州開授徒講學之風,在醫學界產生的影響非常深遠。志聰學成之後,有意發揚光大這一優良傳統,於是專門建造了侶山堂,招集同學和弟子,講授討論醫學,尤其側重闡發經典,辨析是非。“自順治中至康熙之初,四十年間談軒岐之學者鹹歸之”(《清史稿》)。圖書目錄 卷一 上古天真論篇第一 四氣調神大...
御前大臣和珅久聞乾隆帝為骨病所擾,遍訪名醫,終在廣州尋得一名陳姓名醫陳守仁,和珅便親自邀之於宮中為乾隆帝治療。陳守仁在乾隆腰間之處貼上一種黑糊狀藥膏,不到半柱香的功夫,頃刻間,乾隆帝頓感所貼之處如燃火一般,即刻迸發至整個腰間,而此前酸痛之感全數驅散,乾隆大悅,仔細端詳了這黑色藥膏,問道:“...
又名賀霖)畢業於上海同濟大學,解放前,隨劉、鄧大軍參戰大江南北,曾任少將軍銜,現居北京;董毓麟,畢業於蘭州大學化學系,現在蘭州,任蘭州教育學院教師;董徽倫(又名明吾),畢業於華北軍政大學,抗美援朝時任中國人民志願軍炮兵團副營長,因傷轉業到山西省工業廳。史書記載 《清史稿·列傳二百四十二》
附王夢聲裔孫王治支:進士2人。著名者有:王峋(明末諸生,精醫,以孝聞)、王家瓚(清初諸生,精醫,以孝聞)、王岱東(乾隆進士,徐州府教授)、王丙(乾隆貢生,名醫。清史稿有傳)、王兆辰(嘉慶進士,潁州府教授)。近現代 王健行(1915-1968),原名爾康,小名亨,以字行世,岳王人,世貞後裔,近代知名醫家...
《清史稿》有傅:周學海,字瀲之,安徽建德人,總督馥子。光緒十八年進士,授內閣中書,官至浙江候補道。潛心醫學,論脈尤詳,著《脈義簡摩》、《脈簡補義》、《診家直訣》、《辨脈平脈章句》。引申舊說,參以實驗,多心得之言。博覽群籍,實事求是,不取依託附會。慕宋人之善悟,故於史堪、張元素、劉完素...
清代王晉《名醫葉天士遺像》,是難得的名醫畫像。葉天士是清代創立溫病學派的傑出臨床醫學家和理論奠基人,《清史稿卷五百二·列傳二百八十九·藝術一》載:“桂(葉天士)神悟絕人,貫徹古今醫術——而大江南北,言醫輒以桂為宗,百餘年來,私淑者眾”。原藏者宋大仁曾遍邀醫藥界、藝術界名人如于右任、劉海粟、...
黃元御,清乾隆年間名醫。《清史稿》記其著作僅醫書就8種、98卷。其中《素靈微蘊》《四聖心源》《長沙藥解》《傷寒說意》《玉楸藥解》《傷寒懸解》《金匱懸解》《四聖懸解》,習稱“黃氏醫書八種”。江南等地還流傳有他的《靈樞懸解》《四聖懸樞》《難經懸解》及《瘟疫痘診》等醫著。這些醫著,解說...
與畢忠吉同為金嶺鎮人的薛鳳祚是明末清初著名的天文學家、數學家,他刻苦學習,嚴謹治學,集眾師之長,盡得西學歷算之精要,以一介布衣,其著作卻有四部收入《四庫全書》,7部被《清史稿·藝文志》著錄。他是一位數學家,其《天步真原》在英國著名學者李約瑟所著《中國科學技術史》中被稱為“中國第一部...
清朝時期慈禧太后就把鹿胎定為每日必備御膳《清史稿》記載慈禧的絕經期超過了60歲,由此可見,鹿胎對健康和美容養顏的作用極其重大,《本草新編》上說鹿胎:“健脾生精,興陽補火。”《青海藥材》:“治婦女月經不調,血虛、血寒,久你不生育。”《四川中藥志》:“能補下元,調經種子。治血虛精虧及崩帶。”鹿胎...
吳謙事跡也被收錄於《清史稿 列傳二百八十九 藝術一》。一部經典秘方《吳氏養骨秘要》《正骨心法要訣》(即《醫宗金鑒》卷八十七-九十),刊行於清.是《醫宗金鑒》叢書中最精華最重要的部分之一,首載手法總論及《內經》中有關記述,次全身各部骨骼名稱及其傷損、骨折、脫臼等病的症治,後述傷損內症及其兼...
劉基求雨 仁慈的馬皇后 靖難之役 鄭和下西洋 土木堡之變 于謙守京城 貪玩誤國的明武宗 嚴嵩亂天下 戚繼光碟機逐倭寇 壬辰援朝 海瑞剛正不阿 張居正改革 魏忠賢陷害東林黨 袁崇煥抗敵 皇太極巧施反間計 闖王李自成 吳三桂借清兵 史可法戰死揚州 清史稿 多爾袞輔政 鄭成功收復台灣 康熙帝平三藩 《尼布楚條約》...
——《清史稿·列傳二百八十九·藝術一》《洄溪醫案》清·徐大椿撰。書一卷,共四十八條醫案,其中內科三十二條,婦科四條,外科十二條。初未刻印,1855年由王士雄根據抄本編輯並加按語刊行。所收醫案以內科雜症為主,治法靈活多變,隨證而施,並有不少獨到的臨床見解,對讀者頗多啟發。現存多種清刻本。《清史...
三國志 魏武帝曹操 毛玠蒙冤入獄 書法大師鐘繇的政治才幹 名將賈逵 威震敵膽的張遼 記憶力驚人的王粲 鄧艾滅蜀 神醫華佗 “曲有誤,周郎顧”大意失荊州 ……晉書 宋書 南齊書 梁書 陳書 魏書 北齊書 周書 南史 北史 隋書 舊唐書 新唐書 舊五代史 新五代史 宋史 遼史 金史 元史 明史 清史稿 ...
光緒四年(1878年),李輝武逝於漢中,時年48歲。《李輝武小傳》見於《清史稿》、《湖南通志》。李紀方 李紀方(1769?-1885?),字倫青,衡東縣大浦人,清代診治白喉名醫。李紀方的外祖父尹慎微,博學多才,能詩善畫,同時又是一位精通醫術的民間醫師。李紀方自幼隨外祖父讀書,吟誦之餘,也鑽研醫書,頗有...
僅記於《清史稿》的就有醫書11種, 計 98 卷,凡數十萬言。其中《素靈微蘊》《四聖心源》《長 沙藥解》《傷寒說意》《玉楸藥解》《傷寒懸解》《金匱懸 解》《四聖懸解》,習稱“黃氏醫書八種”。此外,江南等 地還流傳有《素問懸解》《靈樞懸解》《難經懸解》及《瘟 疫痘疹》等醫著。這些醫著...
《清代的一百個老百姓》是一套歷史人物傳記叢書當中的一本。《清代的一百個老百姓》所寫人物,是徹頭徹尾不折不扣地地道道的清代老百姓,沒有做過官,沒有任過職,他們的生平事跡大多取材於《清史稿》和地方志,少部分來自於清人所著的野史筆記,因而人物的事跡基本上是真實可信卻又鮮為人知的。全書按照人物...
高士奇(1645-1704),字澹人,號江村、瓶廬,賜號竹窗。錢塘(今浙江)人,因工書法,被明珠薦以諸生供奉內廷,為康熙帝所寵幸,官到禮部侍郎。《清史稿》卷二百七十一有傳。平生學識淵博,能詩,善書法,精考證,鑑賞力亦極精純。所藏書畫甚豐。B12(3方) 宋 趙佶 《唐十八學士》 趙佶,宋徽宗,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