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五傑是指明清時期衡東縣的五位歷史傑出人物,有明代的茹瑺,清代的陳嘉言、歐陽正煥、李輝武和李紀方,他們五位有的為官,有的行醫,為社會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明清五傑
- 職業:高士、名醫
茹瑺,陳嘉言,歐陽正煥,李輝武,李紀方,
茹瑺
茹瑺(1358-1409)字良玉,號茹庵。元至正十八年(1358)十二月初一日生於衡山東隅的藻江(今衡東縣石灣鄉的棗山村)。明洪武十年(1377),茹瑺入國子監就讀,受朱元璋器重, 授承敕郎,洪武二十三年封為太子少保。建文四年(1402),燕兵攻破京城,朱棣召喚茹瑺,瑺第一個勸朱棣登位。不久,朱棣下詔,封茹瑺終身為忠誠伯,食祿千石,並立下金書鐵券,券文有“中外一人,中流砥柱”的褒獎語。嗣後,又把秦王第二女長安郡主下嫁給瑺長子茹鑒。永樂六年(1408),奉命出京營建長安郡主府第,回京後犯了所謂的“不送趙王”的罪過,被遣送回鄉。路經長沙,未去拜謁谷王,再遭彈劾,以違背朱家王朝祖先制度的罪名關進獄中,於永樂七年二月服毒自盡。
陳嘉言
陳嘉言(1851-1935年)號梅生,清鹹豐元年生於霞流平田,28歲中舉,29歲進士及第,授翰林院編修。清朝政府腐敗無能,朝廷官員貪污成風。可是,陳嘉言屬於另類。任江州(今江西九江市)知府10餘年,他不僅沒有積斂錢財,反倒賣掉了祖人遺留下來的40石租。旁人很不理解,都說“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時人做官,個個都在撈錢,你倒好,不但不撈錢,反而倒賠,真是個大蠢寶!然而,陳嘉言有陳嘉言的人生觀,金錢觀,任憑別人怎么說,他還是依然故我,巍然不動其心。並常常寫信回家,勸告兄長說:吊錢(1000文)一斤的肉要吃肉,百文錢一石的租莫受租。兒孫有用置田做什麼?兒孫無用置田做什麼?離任江州知府時,他非常自豪地賦詩自慰:“蒞任江州越十年,愧無德政慰先賢,清風兩袖常隨我,不負閭閻不負天。”
陳翰林不僅不貪財,而且虛懷若谷,不擺架子,不恃才傲物。一次去友人家鬧洞房,新娘子是才女,見陳前來道喜,要求翰林賦詩。陳隨口即興吟喔道:“尖尖十指捧銀箋,初賦桃夭第一篇,昨日瓊林新宴罷,一身猶帶御爐煙。”吟罷,新娘子含笑說,翰林的詩好倒是好,可就是亂了點套,《詩經》裡頭只講桃夭幾章,而不是幾篇,所以“篇”字改成“章”字會要妥當一些。隨即,琅琅有聲地頌誦道:“尖尖十指捧縑緗,初賦桃夭第一章,昨日瓊林新宴罷,一身猶帶御爐香。” 陳嘉言不反感,不怕失了面子,而是敲案擊節,大加讚賞。
由於他不尚虛名,不貪錢財,告老返鄉之後,生活清貧拮据,常靠朋友與族家祠堂接濟過日子。但他不後悔,總是怡然自得,我們可從他的《七十自壽》詩句中,窺見一斑:“傲骨欲除偏激在,名心已儘自陶然,眼中樂事知多少,喜見孫曾繞膝前。”民國24年病逝,享年84歲。
歐陽正煥
歐陽正煥(1709-1760年),字瑤岡,號慕耕,別號竹栓,別號竹栓,祖居吳集厚田沖(今衡東縣吳集鎮內),家有薄田,邊耕邊讀。32歲那年,歐陽正煥鄉試中解元,36歲時中進士,授翰林院編修,之後歷任鄉試考官,監察御史等職。乾隆十五年間(1750年左右),應聘為嶽麓書院院長,講學於靜一堂,提倡治經史與時文相表里。在嶽麓山修葺自卑亭,作記勉勵學子:欲登高,必自卑。他擺脫世俗羅網,敢於整頓文風,在當時實屬難得。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其父喪,歐陽正煥從嶽麓書院歸鄉。因身體孱弱,悲傷過度,亦於同年病故。遺留詩文尚存《靜一堂會課小敘》、《重修自卑記》、《竹拴詩文稿》等。
李輝武
李輝武(1830年-1878年),字荔友,生於孔字李家橋(今衡東縣霞流鎮李家橋村)一個手工業者家庭。因家貧,他從小就從師打鐵,因此人稱“李打鐵”。
李輝武體魄魁梧,膽識過人。從軍後,先後升為副將、甘肅提督,留守漢中。在漢中,鐵匠出身的李輝武亦曾疏浚漢中府城東的河道,直達漢水。並開溝挖渠,引水灌溉,既方便交通,也利於生產,還修復了褒斜棧道。
光緒四年(1878年),李輝武逝於漢中,時年48歲。《李輝武小傳》見於《清史稿》、《湖南通志》。
李紀方
李紀方(1769?-1885?),字倫青,衡東縣大浦人,清代診治白喉名醫。
李紀方的外祖父尹慎微,博學多才,能詩善畫,同時又是一位精通醫術的民間醫師。李紀方自幼隨外祖父讀書,吟誦之餘,也鑽研醫書,頗有領悟,為外祖父所喜愛。後來師從外祖父專心學醫,對於內外科,特別是喉科,潛心研究。他邊學邊實邊踐,又常常和表兄趙尚達切磋,醫術不斷長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