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該書動態考察清初程朱理學的歷史演變,多方位展現了清初程朱理學的諸多面向,就晚明思想領域新變動與清人關前政權儒學化、清初程朱理學源流、“復興”原因和標誌、在清初社會建設中的重要作用,以及雍、乾之際程朱理學發展趨勢等進行了系統闡述。
作品目錄
|
| |
第一節 新觀念、新思想的發生和發展 第二節 西學東漸背景下的耶儒交流 第三節 晚明理學界“由王返朱”趨勢的展開 第四節 清入關前政權儒學化略論 | 第一節 清初程朱理學的類型、階段劃分及基本特徵 第二節 清初程朱理學與西學關係考察 |
| |
第一節 清初程朱理學“復興”的原因 第二節 清初程朱理學“復興”的標誌 | 第一節 清初社會問題分析 第二節 程朱理學在清初政權意識形態領域獨尊地位再確立 第三節 理學官僚與清初社會重建 |
| |
第一節 民間理學與清初社會建設 第二節 鄉約保甲與清初社會治理 | 第一節 雍正、乾隆二帝對程朱理學的態度 第二節 雍、乾之際程朱理學“式微”考察 |
|
作品思想
該書把清初程朱理學置於明清鼎革獨特的歷史環境中去考察,採用學術思想史與社會史結合的視角,仔細梳理了清初理學源流,認真分析了清初理學“復興”的原因和標誌,認為當時歷史時代面臨的迫切問題是:一方面,自明中葉以降王學興起對傳統倫理道德體系帶來巨大衝擊,至清軍入關,士民對處於意識形態主導地位的理學斥責日甚,進一步加劇了傳統倫理道德體系的分裂;另一方面,明清鼎革,帶來的天崩地解式變化,社會秩序的大混亂。用什麼理論指導清初倫理道德體系和社會秩序重建,成為迫切的問題。程朱理學本身具有“深厚理論性、系統性及較強實踐性”,緊貼時代脈搏,其中一些精英,不但不反對清朝統治,反而採取認同清朝、致力於重建封建倫理秩序的政治立場,從而為其擴大社會影響提供了廣闊空間。作者強調,清初歷史完成了兩個重建:一是清初社會重建,即社會秩序由動亂走向穩定、倫理道德體系得以重建;二是程朱理學的重建(“復興”),程朱理學重新確立了在意識形態領域的獨尊地位,並且在一定時期也占據著學術界的主導地位。因此,清初程朱理學在推動社會重建,取得政權支持同時,自身也實現了“復興”。所以,程朱理學在清初的“復興”,既有學理層面的內在邏輯,更是適應政治形勢需要的歷史時代產物。作者既關注到國家政策層面的影響,最高統治者的好尚在其“復興”中的主導作用,也關注到民間理學士人在其中發揮的積極作用。論證中,既選取了徽州紫陽書院和還古書院作為個案的考察,也著重從程朱理學和
陸王心學在清初勢力的消長中去辯證分析。
該書對入關前後金(清)政權吸收和借鑑儒家文化給予了較多關注,提出“以滿洲貴族為主體的政權儒學化進程,自
努爾哈赤時期已經開始,到
皇太極去世前夕一直繼續,儘管中間有過挫折與回流,但從未完全中斷。在努爾哈赤和皇太極父子統治時期,清入關前政權已經在一定程度上實現儒學化,並為滿族社會的發展,滿漢等多民族的融合及清軍入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作者對這一時期儒學化程度拿捏分寸到位,認為“在一定程度上實現儒學化,但仍保留著較多關外少數民族的諸多內容,其儒學化尚未達到與中原漢族政權完全接軌的層次”。如果說入關前的清政權開始了“儒學化”,那么清朝定鼎中原以後,則是以重新確立程朱理學為意識形態領域的獨尊地位為特徵的“理學化”。
作品評價
該書構建了清初程朱理學“復興”與參與社會建設的一幅鮮活畫面,可讀性強,可視為學術思想史寫作的一種新路向。該書遵循學術思想史與社會史相結合的視角,提出諸多合乎歷史實際的論斷,讓人看到了學術史研究的活力和生命力,是一部力作。(湖南科技大學副教授胡億紅評)
出版信息
作者簡介
朱昌榮,男,漢族,1977年10月生,籍貫安徽歙縣,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古代史研究所研究員、紀委書記、副所長。主要研究方向為清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