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文字獄劫後手卷

清初文字獄劫後手卷,為今釋代表作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清初文字獄劫後手卷
  • 館藏地點:深圳博物館
  • 所屬年代:清
  • 尺寸:寬23.7厘米、長281厘米
介紹,具體內容,評價,

介紹

深圳博物館研究書畫的專家張冬煜引領記者,在庫房取出這件珍藏,來到三樓的展示廳,將其緩緩展開,這是一幅寬23.7厘米、長281厘米的綾質行草書卷,其卷首卷尾均有商承祚的好友容庚先生的題字與跋文,經廣東省文物鑑定站書畫組鑑定為明末清初著名書法家、廣東僧人今釋的真跡,且保存完好,書寫精嚴。

具體內容

容庚題跋的書法作品
今釋行草書《贈別石友道兄之三衢郡丞序》的引首篆書題“石舵文字”,落款楷書“甲辰夏日容庚”,後鈐印白文朱印“容庚七十歲後印”。容庚是藏主商承祚的好友,二人同為著名的文字學家、收藏家、鑑定家。畫心右上角鈐印橢圓形朱文印“□□”,左下角鈐印商承祚的兩枚收藏章,一為鳥蟲篆“錫永”、一為篆書“契齋暫保”。拖尾上有容庚的跋語“今堡於順治九年下廣州……”等,共33行,544字,落款“一九六四年五月錫永兄屬題,容庚時年七十”,款後鈐朱文印“容庚”。該卷兩枚收藏章都為商承祚之印,題字和尾跋為容庚1964年所寫,可見商承祚收藏到該卷後請好友容庚鑑賞後並題跋,其3百年間的收藏以及流傳不詳。
張冬煜說,畫心為板綾,行草書“贈別石友道兄之三衢郡丞序…”,共83行,953字,寫給好友沈石友,文中對沈石友的落寞表示不平,對其才氣多加讚揚,落款:“丹霞法喜弟今釋拜手寫稿。”後鈐印白文朱印“釋今釋印”、朱文印“澹歸”。應為出家拜天然和尚後所寫。這個手卷的文字收錄於今釋《遍形堂集》卷四(《四庫禁毀書叢刊集》127—119頁,四庫禁毀書叢刊編纂委員會編,北京出版社,1998年),文集正集刻於康熙十五年(1676年),所以具體年代應為清代的1652至1676年間,如能查到沈石友這個人物,就可能把具體年代確定;或者查到序文中“送於珠川”,珠川在清初是哪裡,或能進一步認定書寫的準確年代。
晚明危船上的“舵手”
容庚先生在卷首引題“石舵文字”中的石舵,指的是廣東韶關地區的丹霞山,容庚在跋語中介紹到丹霞山以及今釋和尚,“丹霞山形如巨舟,有若梁頭者,有若桅者,有若艙者,最後一石若舟之舵。嘗樂而憩其上,遂自號石舵翁,蓋以身為操舵之人也”,400多年過去了,我們掩歷史書卷而沉思:晚明之船已破陋不堪,其舵手獨立難支,難免敗亡傾覆。如今之丹霞,只留下這位“舵手”的遺蹟——中層景點的“別傳寺”是其所創,明末清初,這裡一度成為清初明代遺民、遺僧匯聚之所。
張冬煜說,說到今釋,人們大多稱之為澹歸和尚,法名今釋,俗姓金,名堡,字道隱,浙江仁和人。明崇禎十三年(1640年)進士及第,曾任山東臨清知州,有能名。後李自成領導的農民起義軍破北京,吳三桂叛明降清,引清兵入山海關,敗李自成,占北京,清師於是南下,志在奪取整箇中原。金堡回到杭州,與鄉人起兵抗清,失敗後赴閩,晚明隆武帝(唐王聿鍵)立於福州,授金堡兵科給事中之職,奉使浙東,糾彈權佞,為當權鄭芝龍所忌。雖屢呈復興大計,不為所用。
閩亡,永曆帝(桂王朱由榔)在肇慶登基,再授金堡兵科給事中之職。此時永曆小朝廷面對強敵壓境,卻君主昏庸,權臣結黨營私,相互傾軋,紛爭不已。值此危急存亡之秋,金堡不斷上奏,彈擊群小,提出中興大計,一月上奏章六十,論事切直,無所忌諱,舉朝側目。他與當朝敢諫之臣袁彭年、劉湘客、丁時魁、蒙正發相互回響,抨擊時弊,時人號稱“五虎”,金堡被人稱為“虎牙”。佞臣陳邦傳、馬吉翔等挾永曆帝以排除異己,羅織罪名,收“五虎”下獄,酷刑之中,四虎已經服罪,唯有金堡雖然黦血沖背,雙腿折殘,仍“不肯服罪大呼二祖列宗”,本擬定死罪,幸虧瞿式耜、嚴起恆、王夫之等人疏救終得減死被流放於貴州清浪衛,在押解途中清兵至,亂中脫身至桂林茅坪庵後,削髮為僧,時37歲。
張冬煜說,晚明這位前“舵手”,順治九年(1652年)到廣州番禺雷鋒海雲寺,參天然和尚,受具足戒,法名今釋,號澹歸。康熙元年(1662年),今釋受命前往仁化丹霞山開山創“別傳寺”,五年經營構建,方告落成,香火鼎盛。他又將曲江的會龍庵、南雄的龍護園、仁化的準提閣、始興的新庵置為別傳寺的下院,又到廣州購得一些商鋪,還得到各地護法贈送之田產若干。今釋治下的別傳寺,在清初就成為一所規模巨大、田產豐厚的大寺,於嶺南佛門中首屈一指,與聲名素著的南華寺、雲門寺鼎足而立。
清初文字獄中的今釋作品
今釋既是一代高僧,又是詩文、書法名家,其在俗時的詩文慷慨激切,論鋒犀利;出家後所著詩文語言詼諧幽默,文辭雋永,蘊義深長,既帶煙霞之氣,又具豪邁之情。行化南粵時,求其詩文書畫之文人雅士不絕於途。其傳世著述主要有《遍行堂集》,《遍行堂續集》、《臨海梵余》等。
張冬煜認為,今釋出家後,為籌建丹霞別傳寺,多和社會名流、官府人士交往,並有許多應酬之作,包括為平南王尚可喜作《元功垂範》歌功頌德,因此招致同時代和後世文人惡評。若回到當時的歷史現實分析,其骨子裡依然是反清復明的,康熙十九年(1680)在浙江嘉興患病,時年69歲,他知道死期將至,知道死後也不能為朝廷所容,便留下遺囑,命弟子將自己的遺體火化,投入江河,嚴命“汝輩若攜骨灰歸丹霞,必得凶報。”弟子終歸不忍,將其骨灰帶回丹霞山起塔安葬於海螺岩下。
今釋的預見應驗了,死後九十餘年他因文字獄而遭遇毀書、焚寺、磨骸、逐僧之禍。容庚先生在這件作品的跋語中考證說,“乾隆四十年,南韶連道李璜所訐發,遂興大獄,謂金堡托跡緇流苟延殘喘,復與官員接納,妄逞筆墨,肆其狂吠,實為覆載難容。命李璜等前往丹霞悉心查辨,凡金堡所有墨刻、墨跡逐一查出,現存碑石摹拓進呈,一面椎碎拋棄,不使片紙雙字復有留存,並將其支派僧眾悉行逐出,金堡埋骨之塔刊刻銘志亦應刨毀。葉廷琯《鷗波漁話》謂‘焚寺磨骸之命,寺僧死者五百餘人。’則今釋反清之跡可瞭然矣。”

評價

今釋因其忠於前朝、不合於清初新政府,死後又承受了文字獄的浩劫,其存世的筆墨真跡、碑石墨拓等等,在那個時代幾乎都被銷毀了,殘存在世的非常之少,這件作品能保留至今,實在不易。張冬煜說:“我們看這件書法,其結體呈左低右高欹側之勢,結構上寬下窄,上松下緊,上疏下密;行間布局緊緻,字型大小不一,跌宕錯落;用筆粗壯,點畫凝重堅實,方多圓少,直多曲少,轉折處多作勁峭之勢。”
王夫之在《永曆實錄·金堡列傳》評價今釋“行書入逸品”;汪兆鏞跋《截庵詩》中,稱其書法“逼真米、董”。今釋生活在明末清初,從深博珍藏的這幅作品可以推斷,其學書時肯定受到過董其昌的影響,崇尚姿態之美,遠追晉唐,由二王、米芾而來。入仕後,特別在明末政治黑暗、社會動盪和巨變的情況下受黃道周、倪元璐影響,風格更趨向於倪、黃一路,從而形成自己獨特的個人風格,在晚明書家之中,有自己獨特的地位。
今釋
(1614~1680年)
字澹歸,號舵石翁,又稱冰還道人、借山野衲、茅坪野僧、跛阿師等。俗姓金,名堡,字道隱,一字蔗餘,號衛公。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歷仕崇禎、隆武、永曆三朝。順治九年(1652年)下廣州參拜雷鋒海雲寺天然和尚,受具戒,名今釋,字澹歸,晚號舵石翁,創建廣東丹霞山別傳寺。著有《遍行堂集》、《遍行堂續集》、《丹霞初集、二集》、《嶺海焚余》等,是明末清初廣東佛教曹洞宗海雲系以及文學、書法的代表人物之一。
商承祚
(1902~1991年)
著名古文字學家、金石篆刻家、書法家、收藏家。字錫永,號駑剛、蠖公、契齋,廣東番禺人。他出身書香仕宦之家,早年從羅振玉選研甲骨文字,後入北京大學國學門當研究生。畢業後曾先後任教於南京東南大學、中山大學、北京女子師範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金陵大學、齊魯大學、東吳大學、滬江大學、四川教育學院、重慶大學、重慶女子師範大學等校,最後又到中山大學,直至逝世。《殷墟文字類編》(1923年木刻本)是他的成名作和代表作。
容庚
(1894~1983年)
古文字學家、金文專家、收藏家。字希白,號頌齋。廣東東莞人。在書宦之家良好的家庭環境薰陶下,他幼年時即熟讀《說文解字》和吳大澄的《說文古籀補》。1922年,經羅振玉介紹入北京大學研究所國學門讀研究生,畢業後歷任燕京大學教授、《燕京學報》主編兼北平古物陳列所鑑定委員、嶺南大學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嶺南學報》主編、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等。他的成名作為《金文編》,是繼吳大澄《說文古籀補》之後的第一部金文大字典,是古文字研究者必備的工具書之一。
得此手卷,商承祚66歲 容庚70歲
此《贈別石友道兄之三衢郡丞序》,原是已故著名文字學家、收藏家、鑑定家商承祚的舊藏。商承祚先生之子商志香覃教授也已作古,那么其收藏故事究竟如何,今已無從考求,幸喜手卷上有商承祚的藏印、其友容庚的題跋,也許能給我們藏品方面的一些線索。
卷首的引題四個篆文大字“石舵文字”,落款楷書“甲辰夏日容庚”,後鈐印白文朱印“容庚七十歲後印”等,可以證明是容庚先生70歲時曾為此手卷題簽。卷尾附容庚先生的跋語544字,最後附有“一九六四年五月錫永兄屬題,容庚時年七十”和朱文印“容庚”,其“錫永兄”指的是商承祚,商承祚字錫永,這說明寫此跋語是受商承祚先生之託。商、容二老是怎么樣的關係呢?
在商承祚子女在父親逝後所寫《永恆的懷念》中,可以讀到這樣的話“由於中國書法繪畫的歷史悠久,千餘年來作家多不勝數,即使同一作者,早晚年風格亦不盡相同,因此鑑定工作,難度極大。父親晚年與容庚先生同處一樓,我家樓下,容老樓上,誰得佳作,必請至居所,有時為得一佳作,二老怡情悅性,共享採獲;有時為一書畫真贗,兩老又各持己見,爭辯不已,甚至還很激烈,可見鑑定之不易。”
由以上的文字,參以藏品的題簽,我們可以認定,這件手卷是商承祚蒐集得來的。1964年5月間,商、容曾為得此佳作,“二老怡情悅性,共享採獲”,高興之餘,商承祚拜託容庚題寫卷首,並作跋語,詳加考證今釋及其作品,此時商承祚66歲,容庚70歲。這件藏品經過兩位大鑑定家的賞鑒,又做出題跋而詳加考證,足見其難得、珍貴、可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