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清償抵充
- 外文名:Pay off balance
- 規則1:必須是債務人同一債權人負擔債務
- 規則2:數宗債務的種類相同
- 規則3:必須是債務人給付不足清償債務
概念簡介,構成條件,確定方法,約定抵充,指定抵充,法定抵充,抵充規則,解決思路,漏洞補充,
概念簡介
在債務人對同一債權人所負的數宗債務中,可能有附利息的,也有不附利息的;有附條件的,也有未附條件的;有設定擔保的,也有未設定擔保的,等等。如果債務人的履行不足以消滅所有的債務,究竟選擇消滅哪(幾)宗債務,對債權人和債務人就有著不同的利害後果。為妥善解決這一問題,許多國家的民法都規定了一些具體規則。
討論

在經濟生活中,出現清償抵充在所難免。在債務人對債權人負擔數宗債務,而債務人所為的清償又不足以清償全部債務時,如果當事人之間就債務人的履行,系抵充何宗債務有約定的,從其約定;如果當事人之間沒有約定,則清償人有權單方面指定其履行系清償何宗債務,此指定為形成權,清償人應向受領人以意思表示為之,在清償人指定後,其不得隨意撤回指定。如果清償人沒有指定,則可以依此順序抵充債務:
·債務中有已屆清償期和未屆清償期的,應儘先抵充已屆清償期的債務。
·均已屆清償期的債務,或者均未屆清償期的債務,以債務無擔保者或者擔保最少者先抵充;擔保相等的,以債務人因清償獲益最多者儘先抵充;獲益相等者以先到期的債務儘先抵充。
·債務人因清償獲益相等而清償期均相同者,各按比例抵充一部分。
構成條件
1、必須是債務人對同一債權人負擔數宗債務。此數宗債務,不論是自始發生在債務人與債權人之間,還是嗣後由他人之處承擔而來,也不論此數宗債務是否已屆清償期。
訟書

2、數宗債務的種類相同。
3、必須是債務人的給付不足以清償全部債務,但至少是足以清償一宗債務,否則,債權人可以拒絕其為一部清償,也不發生抵充問題。
確定方法
約定抵充
當事人之間就債務人的履行用來抵充何宗債務有約定時,從其約定。
法院

指定抵充
如當事人之間沒有約定,則清償人有權單方面指定其履行用來清償何宗債務。
法定抵充
針對清償人不為指定或未為指定的情況,一些國家或地區的民法規定了抵充次序:有已屆清償期的債務,應優先抵充;均已屆清償期或均未屆清償期的應儘先抵充無擔保或擔保最少的債務;擔保相同的,應儘先抵充因債務人清償而獲益最多的債務;獲益相等的,儘先抵充先到期的債務;獲益相等且清償期相同的,按比例分別抵充其一部分。
如債務人除原本債務外,尚應支付利息和費用,而其履行不足以清楚全部債務時,則應依費用、利息、原本債務的順序抵充。按《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第68條規定及其解釋,質押契約無另外約定的,質權人收取的質物之孳息,應先抵充收取孳息的費用,再抵充質權所擔保的債權。
抵充規則
我國《契約法司法解釋二》第二十條 債務人的給付不足以清償其對同一債權人所負的數筆相同種類的全部債務,應當優先抵充已到期的債務;幾項債務均到期的,優先抵充對債權人缺乏擔保或者擔保數額最少的債務;擔保數額相同的,優先抵充債務負擔較重的債務;負擔相同的,按照債務到期的先後順序抵充;到期時間相同的,按比例抵充。但是,債權人與債務人對清償的債務或者清償抵充順序有約定的除外。
解決思路
從中國民事立法過程來看,這一現象的產生主要是由於制定《民法通則》時中國尚處於改革初期,市場經濟尚未得以建立,立法者特意作出原則性的概略規定,將細節留待法務部門在審判實踐中探索經驗加以確定,待時機成熟在總結提升制定為法律。《契約法》雖然才制定的先進立法檔案,但由於民法典尚在立法進程之中,而契約之債僅僅是債的發生原因之一,清償抵充則屬於民法典債編總則的內容,故不宜在契約法中對此作出全面、詳盡的規定。因此,法院在處理相關案件時,應充分發揮司法能動性和創造性,運用法學方法論的原理,適用法律的基本原則予以裁判。 從中國現行民法體系分析,可以發現清償抵充是立法機關應予規定而未規定的內容。這一法律規定的空白在法學方法論上屬於法律漏洞,應通過補充的方法予以解決。類推適用、目的性擴縮(擴張或限縮),習慣補充是常用的法律漏洞補充方法。由於現行民法關於債的清償的規定極其簡單,關於抵充的規定則完全是一片空白,類推適用及目的性擴縮的補充方法均無適用的餘地。加上中國並無關於清償抵充的民事習慣,故習慣補充的方法也不可行。因此要解決這一問題,最後只能求助於誠實信用原則。誠實信用原則是君臨一切法域的帝王條款,同時也是法律解釋和漏洞補充的最後手段和最高準則。鑒於法理在學術界、實務界仍未被認為是法律的淵源,制定法上也未規定可以依據法理作出裁判。因此,對法理,尤其是外國法理的借借鑑只能通過誠實信用原則這一橋樑、中介予以引入,才能用於案件的裁判。
現就本人所代理的兩個相關案件,運用法學方法論,對其加以分析、論證,以闡明債的清償抵充制度及其在中國司法中的運用。
【法律依據】
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
關於審理民間借貸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指導意見
第二十五條 債務人的給付不足以清償其對同一債權人所負的數筆借貸債務的,應當優先抵充已到期的債務;幾項債務均到期的,優先抵充對債權人缺乏擔保或者擔保數額最少的債務;擔保數額相同的,優先抵充債務負擔較重的債務;負擔相同的,按照債務到期的先後順序抵充;到期時間相同的,按比例抵充。但是,債權人與債務人對清償的債務或者清償抵充順序有約定的除外。
債務人除借款本金之外還應當支付利息和費用,當其給付不足以清償全部債務時,並且當事人沒有約定的,法院應當按照下列順序抵充:
(一)實現債權的有關費用;
(二)利息或者違約金;
(三)借款本金。
債權人主動放棄前述償債順序利益的,法院應當予以尊重。
漏洞補充
運用誠實信用原則補充法律漏洞,必須根據案件類型、斟酌、權衡相關各方利益,對其加以具體化之後才能予以適用。 現就對清償抵充規則的補充作出如下初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