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形為海棠式,口沿、盤壁為花瓣形弧壁,直壁較淺,平底,盤底四邊有隨器形的弧形矮足。通體內外皆為朱紅色仿漆釉,滿飾雕工,內壁、外壁均雕刻仿漆六角花錦地圖案,內壁四邊另雕有菱形幾何紋飾,內均有“卐”字紋;盤裡底外層邊緣為一圈三角形幾何圖案,其內為一圈回紋圖案,里底主體部分滿布雕刻的仿漆六角花錦地圖案,紋飾繁縟細密;盤底為仿漆盤常見的黑漆底,同樣逼真而生動。該盤為清代中期仿剔紅漆器的上乘之作,無論是器物外觀,還是仿漆色澤、質感,都與真實的漆器十分相近,表現了乾隆時期高超的制瓷工藝水平。
盤形為海棠式,口沿、盤壁為花瓣形弧壁,直壁較淺,平底,盤底四邊有隨器形的弧形矮足。通體內外皆為朱紅色仿漆釉,滿飾雕工,內壁、外壁均雕刻仿漆六角花錦地圖案,內壁四邊另雕有菱形幾何紋飾,內均有“卐”字紋;盤裡底外層邊緣為一圈三角形幾何圖案,其內為一圈回紋圖案,里底主體部分滿布雕刻的仿漆六角花錦地圖案,紋飾繁縟細密;盤底為仿漆盤常見的黑漆底,同樣逼真而生動。該盤為清代中期仿剔紅漆器的上乘之作,無論是器物外觀,還是仿漆色澤、質感,都與真實的漆器十分相近,表現了乾隆時期高超的制瓷工藝水平。
盤形為海棠式,口沿、盤壁為花瓣形弧壁,直壁較淺,平底,盤底四邊有隨器形的弧形矮足。通體內外皆為朱紅色仿漆釉,滿飾雕工,內壁、外壁均雕刻仿漆六角花錦地圖案,內壁四邊另雕有菱形幾何紋飾,內均有“卐”字紋;盤裡底外層邊緣為一圈...
仿鈞窯新紫釉海棠式花盆 仿鈞窯新紫釉海棠式花盆是清朝時期的一件文物,現收藏於首都博物館。文物特徵 高20厘米 口徑26.7厘米 底徑14厘米 此盆是清御窯廠仿宋代鈞窯花盆而燒造。督陶官唐英在任期間,於雍正七年曾派其幕友吳堯圃到河南均州鈞窯瓷器產地調查鈞窯器釉料配製法,故所仿鈞窯器可與宋鈞媲美。
雍正款仿鈞窯變釉海棠式花盆,清雍正,高8cm,口橫16.5cm,口縱16cm, 足橫8.5cm,足縱7cm。花盆為海棠式,敞口,折沿,深腹壁下斜,平底,底開有兩個滲水圓孔,底下承以四個如意雲頭小足。里、外均施仿鈞窯變釉,藍、紫相間,釉面垂流自然。外底刻劃篆體“雍正年制”四字雙行款。
清窯變玫瑰紫釉海棠式瓷瓶 清窯變玫瑰紫釉海棠式瓷瓶是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收藏的瓷器。
宋褐漆葵花式盤,木胎,矮圈足,七瓣葵花式,通身髹醬褐色漆,口緣包鑲一圈細窄銅邊,圈足內中央朱漆繪一橢圓印,印文漫渙不識。宋遼金墓出土的漆器以光素的「質色」類生活用具為多,漆色以黑色為多,亦有醬褐色,器底若朱書銘記,則多用黑色;除了朱書銘記,也有陰刻填銀的銘記。這些銘記多標明漆器製作...
盤為高圈足, 底仿黑漆飾以黑色釉, 上書 “大清乾隆仿古” 六字三行金字楷書款。 我院還藏有一件漆器作品, 清乾隆款朱漆菊瓣盤, 除了材質不同,其他均一模一樣。2清乾隆款仿紅雕漆描金纏枝花暗八仙冠架 高 27.5 厘米, 底徑 15.5 厘米。 冠架通體為柱式, 由圓球形帽托、 多節狀立柱、 海棠形底...
盆有海棠式花口盆、八棱花盆、四方花盆、水仙盆,折沿盆等。花觚有出戟尊花觚,花口觚等 洗有花口洗、臥足洗、菱花式洗等。另外還有硯滴、筆管、油燈、八角燭台、香薰、渣斗、水盂、盞托、花澆、盤座、高足杯、缽、盒、豆、匜、爵、石榴尊、長方爐、三足筒爐、魚缸等。梅瓶,小口微撇,肩部豐滿,瓶體...
海棠式長盤:長圓式,淺壁平底,口沿做八曲花瓣形,如綻放的海棠花,樣式美觀。這種仿金屬盤式製作的器物,多以黃、綠、白三色彩釉印花裝飾,色彩嬌艷、紋樣別致。金代瓷器 金代瓷 金代是我國女真族於北宋末在東北、華北地區建立的一個地方政權。其制瓷業在前代的基礎上取得了不少令人矚目的成就,是中國瓷器史...
清代仿銅胎畫琺瑯效果的一種瓷器。琺瑯彩又稱“料彩”。瓷器與陶器的關係密不可分。當部分摻有高嶺土(或長石、石英、石灰等天然釉料)以及其他含有氧化銅、氧化鐵、氧化亞鉛等天然色彩成分的原料在燒結陶器時,會自然在陶器表面結成一成薄釉(日本信樂燒最早就是這樣出現的)。在中國的歷史上,明代以前中國的瓷器...
1069 清 黃釉束腰筆筒 1070 清嘉慶 陳鴻壽款三足錫壺 1071 清嘉慶 楊彭年制陳曼生刻盂式壺 1072 清中期 曼生提梁壺 1073 清嘉慶 禎祥制曼生刻漢君壺 1074 清道光 楊彭年制朱石煤刻錫包秦權壺 1075 清道光 紫砂滿彩獸耳汽鍋 1076 清中期 彩霞款桃花泥梨形壺 1077 清道光 石梅刻海棠形貢盤 1078 清中期 楊...
明 剔紅人物海棠式托盤 附 剔紅人物方盤 剔紅八仙方盒 明 剔紅圓盆二件 明 素黑漆幾 明 剔紅山水扇骨 明 剔黑牡丹碗 明 螺鈿外銷器一組 清 描金小几 清 乾隆剔彩漆如意 清 漁樵耕讀剔紅筆筒 清 金箔繪山水人物長方盒 清 剔彩大捧盒 清 螺鈿蘆雁圓盒 明 象牙用端印 清 象牙雕人物鳥食缸 清 陳豫鐘刻“長...
哥窯器物傳世的以各式瓶、爐、洗、盤、碗、罐為常見。但哥窯窯址仍未確認,成為中國陶瓷史上的懸案之一 宋代哥窯在後世備受人們喜愛,元明清仿制者頗多,且各有風格,被稱為仿哥窯或哥釉,但其製作工藝已不能與宋代哥窯相媲美。清乾隆帝尤喜賞宋代哥窯,嘗欣然作詩讚云:“鐵足圓腰冰裂紋,宣成踵此夫華紛。...
此繡墩通高52厘米,面徑28厘米,座面為圓形,座面之下、底座之上的兩端,雕一道弦紋,在弦紋的中間,又雕出一圈象徵固定鼓皮的鼓釘,鼓釘紋自然鼓隱起,毫無刀斧鑿刻之感,繡墩的腔壁有五個海棠形開光透孔,在墩壁上滿飾如意形捲雲紋,裝飾豐富,變化多樣,五個開光之間又各用繩紋系一個海棠形璧子。此墩...
:百花、山水人物、漁樵耕讀、耕織圖、十六子、百子圖、博古、八仙、八寶、三星人、雲龍、穿花龍、九龍、九龍鬧海、海水龍、雲鶴、團鶴、雲鳳、鳳穿花、雲蝠、團蝶、牡丹、鳳牡丹、丹鳳朝陽、水仙、蘭草、蘭石、石榴、蓮池荷花、並蒂蓮、秋葵、菊花、月季、海棠、四季花、玉蘭花、團花、團菊、折枝、牡丹、纏枝蓮...
鈞窯的產品是北宋瓷藝的最高工藝水平的體現,但工藝早已失傳。1955年,禹縣(今禹州)陶瓷廠開始研製、探索湮沒已久的鈞瓷胎釉的基本配方與燒成技術,不僅燒制出玫瑰紫、海棠紅、天青、月白等傳統色釉,還發展了十多種花釉,並增加了現代日用器皿、藝術陳設瓷等新品種,使鈞窯再次成為我國的重要陶瓷產區。第三單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