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經濟史研究

清代經濟史研究

《清代經濟史研究》是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吳量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清代經濟史研究 
  • 作者:吳量愷
  • 出版社: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
  • ISBN:9787562206972
作者簡介
教授。1992年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954年東北師範大學中國古代史專業研究生畢業。華中師範大學教授,中國明史學會顧問。湖北省中國史學會副理事長。長期從事歷史教學工作,並致力於研究明清時期的經濟,著重探討了封建社會晚期全國與湖北的農業經濟與商品經濟。首先運用檔案資料研究我國農業中資本主義萌芽等問題。還研究了歷史變異時期的和改革人物、中國國內的民族關係與古代社會等問題。多次參加國際學術會議,承擔多項國家、教委、省社科基金、規劃項目。發表過有影響的論著。其中獨自撰寫或主編的經濟史專著有《清代經濟史研究》、《清代湖北農業經濟》;古代社會研究,有《中國古代史》;古籍及改革人物研究,有《張居正集》;區域史研究,有《中國歷史文化名城隨州》;辭書編撰與研究,有《四書辭典》等。合編、撰寫或參加編纂《中外歷史新編》(4冊)、《南國名都江陵》、《清代地租剝削形態》等書。發表了《清乾隆時期農業經濟關係的演變和發展》、《明清時期“農民非農化”現像的發展與農業結構的異變》等60餘篇論文。
目錄
關於中國歷史上人口問題的思考
一、關於中國歷史上的人口問題
二、清帝的錯覺
三、人口對策與政策
四、小結:對中國歷史上人口問題的幾點思考性歸納
關於中國傳統社會土地權屬的思考
一、土地所有權屬的多重性
二、土地所有權屬的認定
三、土地所有權屬轉移的確立
清代土地畝產量、總產量和勞動生產率研究述評
一、土地畝產量
二、糧食總產量
三、勞動生產率
從“耗羨歸公”看清朝財政體系及當代“稅費改革”
一、“不完全財政”及其“依據”
二、“完全財政”的思維邏輯
三、財權的“放”與“收”
以傳統承載近代
一、近代色彩與傳統本質
二、再析徽商特點
三、以傳統承載近代
四、徽商的衰落
對中國式“二元經濟”的理論探討
一、“二元經濟”理論模型
二、對於中國式“二元經濟”的認識
三、對歷史上中國式“二元經濟”的認識
清代候選官員得官初步
一、候選與“花樣
二、“拉債”、“薦仆”與“關係網”
清代知縣的“兩套班子”
一、知縣的重要位置與尷尬處境
二、縣衙兩套班子的構成
三、縣衙兩套班子的關係
清代縣以下行政區劃
一、清代縣以下蕪雜的行政區劃
二、清代縣以下行政區劃的依據
三、清代縣以下行政區劃的性質
對清代州縣佐貳、典史與巡檢轄屬之地的考察試析清代的“分家”
一、“分家”是家庭發展周期的起點
二、“分家”前後的家庭規模與經濟狀況
三、“分家”是形成或擴展宗族網路的重要環節
對清代徽州分家文書書寫程式的考察與分析
一、分家文書的序言
二、分家文書的析產內容
三、分家文書的落款
從婚書看中國傳統社會的禮法秩序
一、“婚書”與“禮法秩序”的演變
二、“婚契”與清代基層社會“禮治秩序”的變調
三、“另類婚契”與傳統社會的“法”與“禮”
從清代安徽的經濟社區看基層社會鄉族組織的存在與作用
一、安徽經濟社區中的市場網路與鄉族組織
二、安徽經濟社區中的水利設施與鄉族組織
19世紀中期以前中國小家庭的社交圈
一、血緣社交圈:家庭與宗族
二、經濟社交圈:家庭與鄉族(上)
三、精神社交圈:家庭與鄉族(下)
試論團練大臣與雙重統治格局
一、戰亂中的雙重統治格局
二、鹹豐二年(1852):團練大臣的濫觴
三、鹹豐三年至十一年(1853—1861):團練大臣始末
四、從安徽團練大臣引發的餘論
從社會史研究視角看劉銘傳的“人仕”
一、劉銘傳“人仕”與晚清基層社會統治的整合
二、劉銘傳“人仕”與晚清上層政權結構的裂變
三、小結:劉銘傳“入仕”的“出格”與“回歸”
今思新史學
一、目的
二、界說
三、方向
對中國史研究若干認識誤區的思考
一、“傳統”與“近代”
二、“增長”與“發展”
三、“邊際效益遞減”與“資源配置劣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