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有某IP的用戶名和密碼
- 外文名:Electronics Manufacturing Services
- 簡稱:EMS
- 公司:iSuppli Corp.
EMS= Electronics Manufacturing Services電子服務製造
市場研究機構iSuppli Corp.公司日前指出,雖然非典型肺炎(SARS)疫情可能使電子供應鏈受到了衝擊,但並未扭轉代工製造業向中國遷移的歷史潮流。非典疫情的爆發,促使全球代工製造廠商更加重視在中國以外的其它低成本地區維持或建立生產業務。這種現象,加之電子市場持續疲弱,已促使iSuppli調低對2003年中國代工製造業的預測。 但是,iSuppli仍然預測中國代工製造業將快速增長,而且最終中國大陸和台灣地區將在全球代工製造領域中扮演最重要的角色。良好的環境、廉價的高素質勞動力、規模不斷擴大的城市中產階級,將使中國成為EMS全球重組的中心。 iSuppli預測,2007年中國EMS製造業務收入將由2002年的179億美元增長到667億美元,占全球EMS生產業務的44%,占亞太地區EMS製造市場的82%。如果將EMS和ODM加起來,到2007年,中國大陸和台灣地區的合計代工製造收入將從2002年的470億美元增加到1480億美元。按這種增長速度,中國大陸和台灣地區將在2004占據全球代工製造收入的50%,到2007年將為58%。
2000年,全球EMS(電子製造服務)市場規模將達到1,253億美元,比2001年的977億美元增長28%。EMS行業在整個電子業不景氣的情況下,依然能保持如此高的增長速度,愈發顯現出這個行業的魅力。特別是在中國,不僅內需動力充足,全球主要的OEM(原始設備製造商)都在此設有機構,而且中國具備的低勞動力成本,較好的供應鏈基礎也都將推動中國EMS行業的快速發展。 不過,擁有好的行業增長趨勢和市場環境並不代表著中國的EMS提供商就一定能取得好的業績。中國至今還沒有像旭電(Solectron)、偉創力(Flextronics)、Sanmina-SCI、天弘(Celestica)、Jabil這樣的世界頂級EMS提供商。中國電子百強之首的普天集團就有很大一部分收入來自愛立信手機的契約生產。在彩電行業中,這更是屢見不鮮的事,TCL為索尼和飛利浦生產彩電,創維也為東芝生產彩電。從製造能力看,中國廠商還是很有優勢的,但為什麼就沒有隻靠EMS而成名的呢? 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中國主要的EMS廠商目前規模都非常小,供應鏈管理還很落後,產品的附加值低,尚無增值服務的意識等等。在某些廠商的觀念上,還有”做EMS就低人一等”的思想,這些都阻礙了中國EMS行業的發展。另外,在行業內的競爭中,前有歐美和台灣的EMS提供商大軍壓進,後有印度EMS步步緊逼,中國EMS提供商如今已是處於逆水行舟的境地。 在這樣嚴峻的市場狀況之下,認清當前所面臨的威脅和機會,把握關鍵的制勝要素,應當是中國EMS提供商確定下一步戰略部署的先決條件。 中國EMS提供商面臨的威脅 中國EMS提供商面臨的威脅首先來自EMS行業自身。OEM為發展核心競爭力,將更多的業務外包給EMS提供商,同時也把更多的責任賦予EMS。EMS提供商不僅要製造出高性能、低成本的產品,還要提供物流等供就鏈服務、參與前端設計、更多地負責採購。實際上,OEM正逐漸將其職能和組織機構移向了EMS,EMS的戰線越拉越長,這對EMS的戰略、組織和控制能力都提出了挑戰。 步入21世紀的中國正是電子業發展的大好時期,主要的電子OEM都在中國設有機構,這使得中國的EMS具有天時、地利的優勢。 在供應鏈管理方面,中國的EMS提供商和業內領頭羊們的差距正逐步拉大。天泓曾以綜合效益最佳而在”2001年度全球信息百強”中居首位。該公司全球供應鏈執行副總裁安德魯.戈特說:“天泓擁有精簡的管理機構,公司僅將3.5%的人力投入管理工作,而把希望寄托在技術上。幾年來,公司在信息系統上投入巨資,這在去年電子行業逆轉時起了大作用。我們為自己購買的零部件建立了一個巨大的資料庫,這樣每位工廠的廠長都能看到其它工廠有什麼,從而為多餘的零部件找到歸宿。同時,總部還有一個供應鏈特種戰術小組會對過剩庫存進行實時臨測,並可運用公司巨大的購買力要求供應商將定單回到原來的水平。”今年,天泓的總裁兼營運長Marvin MaGree講到他們的策略是:一方面在全球保持持續的、深度的製造能力;另一方面,持續投資信息和流程改進以支持全球供應管理能力,並確保參與設計、供應鏈、生產運作、售後服務在全球範圍內持續提供。相比之下,中國的供應鏈管理都還停留在最基本的採購層面,信息系統尚未真正建立起來,中國EMS提供商要想不被甩在後面,實在是任重道遠。 另一個不利的因素是,在套用領域和客戶域方面中國EMS的發展空間正在被侵蝕。全球主要的EMS提供商經歷了前兩年的大起大落後,今年都在進行戰略轉移。例如,Jabil前不久宣布在擴大中國市場,今年10月底將在中國黃浦建立20.4萬方米的工廠;而且Jabil定位了多樣化的終端市場,汽車、醫療和消費電子領域將是一個新的利潤增長點。 這些大的EMS巨頭一方面繼續保持在電信、計算機的統治地位,一方面向汽車、工業控制、醫療和消費電子領域擴張,並且都加大了在中國市場的投資。 台灣電子OEM和ODM的EMS的轉型也將對中國EMS構成很大的威脅。由於台灣的ODM廠商擁有水平較高的工程師,並具有擴展至大陸的成熟的供應鏈,他們將從中國和日本OEM廠商那裡獲得更多的外包業務。 來自印度的威脅亦不可輕視。印度有1億人口,吸引了主要的OEM在這個國家開展業務。而且印度的人力成本比中國還要低,印度一個工人的工資只有中國工人工資的65%,這對需要大量手工裝配的製造行業來說,無疑是有很大的誘惑力。在IT領域,印度有52.2萬軟體專業人員和14萬軟體開發人員,這大大提高了印度的競爭力。主要的EMS也已開始關注印度並進行投資。如偉創力在兩年前就進入印度,為摩托羅拉製造手機等.旭電在印度也有設計中心和客戶服務中心。Jabil今年也準備在印度建廠。 中國EMS的機會 機會首先來自於這個行業本身。EMS是電子製造業最具潛力的行業之一。據Dataquest預測,EMS市場將會從1999年的580億美元,增長到2005年的2,030億美元,CAGR(複合年增長率)達28.5%,相比之下,同期電子設備的CAGR僅僅有9.1%。EMS這一強大的發展勢頭從“財富500強”和“信息技術百強”的排名中也都得到了印證。美國《財富》雜誌新出爐的“2002年度財富500強中,Sanmina、Jabil、旭電、SCI這些頂級的EMS提供商的排名全線上升。在去年《商業周刊》評比的“全球信息技術百強(IT100)”中,EMS不僅首次作為一個獨立行業出現,而且8家入選的EMS廠商的營業收入總和已經超過了全球12家頂級軟體公司的總收入,與25家全球頂級半導體廠商的總收入已相差不遠。 EMS行業內的競爭格局對中國廠商也是頗為有利的。大型EMS提供商現在正忙於併購資產的整合,擴展新領域的力度將會減弱;而且很多OEM在小批量、要求快速反應的定單中更青睞中小型EMS;明顯的地理優勢和成本優勢也會給中國這些中小型的EMS提供商帶來更大的空間。 EMS行業目前還處在多寡頭壟斷中,排名前五位的廠商約占整個市場份額的60%。旭電在2001年以161.49%億美元的收入依然穩坐EMS第一把交椅;偉創力以129.2億美元收入居第二位;Sanmina-SCI自去年完成合併後,收入總計為108.3億美元,排名第三;天泓的收入為100.04億美元,排名第四;Jabil的收入為40.04億美元,排名第五。這五家EMS提供商今年面臨的共同難題將是—---沉重的庫存和擴張性收購帶來的消化不良。可以說,EMS行業今日的成就主要是通過收購而來的,包括對OEM工廠設施的收購,以及同業競爭對手的收購。但收購的負面影響在去年進一步突顯,旭電公司就是最好的例子。 旭電公司一直是EMS行業的老大.但其去年的營業收入比前年降低了28.4%,同時,偉創力卻增長了15.1%。今年旭電公司很有可能被偉創力打敗。而且,旭電將失去的又何止是第一的排名,”90年代最獲投資者青睞的公司”、”OEM資產剝離最佳候選人”這樣的光環也隨之破滅。是什麼使旭電跌倒了?Thomas Weisel Part-ers的分析師Jim Savage說:“每家公司都面臨著同樣的市場環境和市場容量.。但旭電沒有專注於業務的推進,他們庫存太多,現金周轉率也高於同類公司。” 從市場布局上看,主要的大型EMS目前都是全球化布局,大部分面向電信和計算機領域,並且大都提供有償的增值服務。但這些EMS提供商的主要注意力還在歐美市場,即便是偉創力這樣的亞洲EMS,在亞洲的銷售額也只占其銷售收入的很少一部分。以2001年財年為例,天泓在亞洲的收入只占總收入的12%。這就給了亞洲的EMS提供商一些機會。 中國現在正是電子業發展的好時期,主要的電子OEM都在中國設有機構,這使得中國的EMS具有天時/地利的優勢。低廉的勞動力成本則大大促進了中低端產品的契約製造,特別是對於原材料便宜而需要很多手工裝配的產品製造,如噴墨印表機等,更是昭顯了這一優勢,中國正向世界最大的契約製造基地方向發展。而且,中國的供應商基礎已逐步建立起來,再加上中國近幾年對物流的重視,以及中國政府對基礎設施投資的加大和政策性利好,都使中國的EMS提供商如虎添翼。 EMS提供商制勝的要素 EMS提供商要取得成功,有幾點是必不可少的:首先是戰略的制訂,是做全球化的EMS提供商,還是立足於本地市場;是為多個套用領域提供服務,還是只針對特定領域;除了產品之外,是否還要提供增值服務,提供哪些增值服務等;另一方面,EMS是通過併購取得規模效應,還是立足於自身組織成長,都是直接影響EMS提供商成功的戰略要素。 EMS要想成功,還需要在工廠布局上接近OEM,需要有很好的供應商團隊、低廉的勞動力成本、完善的供應鏈設施和供應鏈管理等。 OEM與EMS業務涇渭不分明 十多年的發展,中國至今尚未出現象旭電、偉創力、四海等這樣大型的EMS公司。儘管在中國的電子製造業中,有相當多的企業在做代工生產,但大部分還是OEM+EMS的業務模式,既有自己的品牌,又兼做代工生產。究其原因,主要是中國電子行業的產業鏈分工不明確和歷史文化的影響。 深圳寶雅電子通訊有限公司是一家本地的電子產品製造商,主要提供通訊終端、對講機、尋呼機、電子玩具、電話機及計算器、PDA等產品的設計、生產和銷售,業務分為OEM和EMS兩塊,是典型的中國製造服務模式。在EMS業務方面,寶雅主要是為國內外的一些客戶提供電子玩具和對講機等無線通訊周邊設備的設計及代工服務。該公司董事兼總經理徐春林表示,中國的EMS之所以沒有得到長足的發展,電子行業的產業鏈分工不明確是最主要的原因。“國際上的產業鏈分工非常明確,每個企業都在鏈上做自己專長的事。而中國的企業則希望什麼都能自己做,大而全的思想制約了中國外包環境的形成,進而影響了EMS行業的正常發育。” 中國OEM+EMS模式的公司發展軌跡有兩種:一種是先有自己品牌的OEM公司,為了充分利用產能和資源,涉足EMS業務。徐春林認為,OEM公司開始介入EMS業務是不得已而為之。這一點在消費類電子行業表現最為明顯。“市場競爭激烈,前期的大規模投入造成了它們產能過剩。EMS業務可以幫助它們平衡產能方面的問題。”另一種是先從來料加工做起的小型EMS公司,在與客戶的合作中成長,逐漸開始發展自己品牌。在中國,擁有自己的品牌被更多地視為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寶雅亦不例外,當被問及未來的發展規劃時,徐春林表示“將在自有品牌的發展方面投入較大的精力。”而對於為公司帶來穩定利潤的EMS業務“將主要採取維持現狀的策略。” 運作成本低廉是優勢 與大型的國際EMS相比,中國本地電子製造商具有自己的優勢。它們的規模通常沒有國際EMS公司大,這決定了本地製造商在生產運作及管理方面的成本相對較低。“像偉創力這樣的國際型企業在技術、生產設備、質量保證體系和人員管理方面的投資很大,它們通常在高端產品的製造和大規模生產方面具備很強的優勢。但我們在從事低端產品和小批量的生產製造中卻比它們具有成本優勢。”徐春林認為,“本地的製造商可以從中小型OEM客戶訂單中找到生存空間。” 而且,隨著與國際客戶合作程度的不斷加深,中國本地製造商在學習中不斷成長,它們在質量、設計等方面的能力逐步提高,這為它們帶來了更多的發展機會。目前,寶雅電子與國際OEM客戶合作的模式是由客戶提供產品開發思路、主要功能、消費群體特徵和產品的基本外形。寶雅電子負責整套方案的設計、關鍵元器件的採購和相關的物流服務。徐春林認為行業環境的改變使中國本地製造商有機會涉足更多的EMS增值服務。“與以前相比,中國本地元器件供應能力大幅增長。本地供應商快速成長,國際分銷商大規模進入,極大地改變了中國電子元器件的供應環境。這使OEM客戶願意將更多的採購權交給中國本地的EMS公司。” 另外,中國亦成為全球領先技術套用的熱點市場,這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中國本地製造商設計能力的提升。“許多國際領先的半導體廠商進入中國市場,為中國本地製造商帶來新的技術和解決方案,通過與它們的合作,我們的設計服務能力得到快速提高。” 管理基礎薄弱是瓶頸 但是,供應鏈管理基礎薄弱是目前中國EMS業務發展的主要瓶頸。徐春林指出,快速反應能力是獲得OEM客戶訂單的制勝關鍵。電子產品的生命周期越來越短,OEM對於EMS公司在柔性生產、信息溝通效率、及時交貨和快速回響等方面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而要達到這些要求,企業必須有一套高效的供應鏈管理系統。“中國本地製造商在這一點上非常欠缺。落後而反應遲滯的管理體系將使它們錯失許多客戶的訂單。”徐春林說。 另外,中國的誠信環境不成熟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中國EMS業務的發展。“中國目前的誠信環境不成熟,商業信譽及監控機制不完善,這使一些將生產轉移到中國的大型國際OEM公司對與中國本地製造商的合作保持謹慎態度。”徐春林指出,“他們只將生產業務交給像偉創力這樣的國際EMS公司。本地製造商很難接到國際大型客戶的訂單,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它們的快速成長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