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生竹和散生竹一樣,具有地下橫走的竹鞭,又和叢生竹一樣,老竹蔸上的芽可發育成新竹和新鞭。混生竹的竹筍出土時間,一般在五至六月份。竹筍出土後,經過一個多月的生長,就抽枝展葉,形成新竹。由於混生竹的竹鞭和竹蔸上的芽都能長成竹子,所以竹林的密度較大。主要的混生竹種有:苦竹、茶稈竹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混生竹
- 生長特性:性喜溫暖,濕潤,土壤要求通氣
- 繁殖方法:播種和分枝兩種
- 竹的專著:《竹譜》
外部形態,生長特性,生長環境,分布地區,栽培技術,
外部形態
混生竹竹鞭的形態特徵和生長習性與散生竹竹鞭基本相同,但節間細長,鞭根減少,橫切面圓形,生芽側無溝槽,鞭上側芽既可以抽出新鞭,又可以發筍成竹。混生竹屬淺根性,竹鞭分布不深,一般都在20 cm內的土壤上層,靠鞭梢的引導生長,起伏前進,上下移動的幅度不大,通常不露出地面。在疏鬆肥沃的土壤中,泥生竹鞭梢1年生長量可達3—4m。
混生竹稈基的節間較長,竹根較少,彎曲度小,兩側有芽眼2—6枚,可以發育而為竹鞭,在土中橫向蔓延生長;也可以分化而成竹筍,緊靠母竹,長成新稈,成叢生長。在肥沃土壤、集約經營條件下,生長良好的茶稈竹林、苦竹林中,鞭梢生長和竹稈生長的強大優勢使得竹稈稈基的芽眼長期處於休眠狀態而失去萌發能力,只靠竹鞭上的側芽來進行繁殖更新,所以長出的竹稈一般都是稀疏散生,很少密集成叢,表現出與散生竹竹林相同的特點。而在貧瘠的土壤條件下,或經過嚴重的砍伐破壞後,混生竹的稈基芽眼大多萌發抽筍,長出成叢竹稈,表現出叢生竹的基本特徵。
生長特性
復軸混生型的竹類,其形態和生長兼有單軸散生型竹和合軸叢生型竹的特性,即既有橫走地下的竹鞭及分散型竹株,又有密集簇生的竹叢。復軸混生型竹種的竹竿基部的節間較長,竹根較少,彎曲度亦小,兩側有芽眼2—6枚,可以發育成為竹鞭,其與散生竹類一樣,可在土壤中橫向蔓延生長,也可以分化發育成竹筍出土成竹,新竹緊靠母竹,成叢生長。
一般混生竹的出筍期略遲於散生竹而早於叢生竹。茶稈竹出筍較早,在廣東3月上旬即有出土,4月初結束,持續1個月左右。苦竹5月出筍,持續時期較短,20 d左右基本結束。其他生長在高海拔地方的竹子,如巴山木竹屬的竹種則出筍期較晚。竹筍出土後,一部分因養分不足、氣候影響或病蟲危害而敗退死亡,另一部分1個月左右完成高生長。
生長環境
混生竹對溫度的要求比叢生竹低,在年平均氣溫12—20℃,年降水量500一2000毫米的地區,都有分布。
分布地區
混生竹的主要產區在長江流域一帶,如湖南、江西、浙江、安徽、貴州、四川、江蘇等省。福建、廣東、廣西、雲南和台灣等省的北部,也有大面積的散生竹林;山東、河南、山西、陝西、河北等省的南部,也有分布。
栽培技術
混生竹的生長介於散生竹與叢生竹之間,可利用散生竹的特性移植母竹。栽植時間以春季為宜。選擇生長健壯的1~2年生的母竹,以2~3株為一蔸,並帶好土球,留枝3~4檔,砍去竹梢,其栽植方法與散生竹基本一致。
1.適時移植:時間掌握在初冬11月或春季2月為宜。在梅雨季節和秋季也可種植,但不同的竹種,由於出筍的早遲,種竹的時間也有差異,一般可根據不同竹子的發筍時問掌握在發筍前半個月移植。
2.穴底要平:因為母竹根盤呈扁平狀,如果穴底不平,母竹的根盤與穴底形成空隙,其根無法接觸土壤,會喪失吸收和促發新根的能力,使鞭根枯萎,影響成活率。
3.注意鞭向:因母竹去鞭方向發鞭快,來鞭方向發鞭慢,定植時,母竹的去鞭方向應留有發鞭的餘地。母竹與母竹之間應間隔互動排列,使之發鞭均勻,儘快成林。如種植時不注意這種方向性,母竹之間相對種植,來鞭對來鞭,去鞭對去鞭,這樣會因發鞭慢而使兩母竹之間出現較長時間的擁擠及空膛,影響成林的速度和綠化效果。此外,母竹如在坡地上種植,竹鞭應與等高線平行。母竹種植時,應小心將母竹土球放人穴內,使竹鞭平直,鞭根自然舒展,以利於母竹的恢復,儘快成林。在母竹竹稈與竹鞭出現相互不垂直時,則應以竹鞭平放為準,而竹稈不要強求直立,決不能因要求竹稈直立,而使竹鞭翹起或傾斜,影響其成活與生長。
4.適當淺植:種竹宜淺不宜深,一般竹鞭人土深度掌握在20~25cm。竹子的生長點在鞭芽上,鞭根、鞭芽都需要氧氣進行呼吸,栽植過深,土壤中氧氣不足,會引起爛芽、爛鞭,使母竹定植後長期不發鞭出筍。但也不宜栽的過淺,過淺一是母竹栽植後穩定性差,二是易出現跳鞭現象,適合的深度實踐中常掌握為比原入土深度深3~5cm為宜。
5.根土密接:定植時做到下緊上松,根土密接,特別是根盤下部應不留空隙,定植時先解除土球包裝物,然後將土球放入穴內,扶正竹稈,邊填土邊用木棍或鋤頭柄將其捅實。但不可用鋤頭猛扎猛敲,以免損傷根芽。
6.適當施肥:定植前,先將腐熟的有機肥與土壤拌和後在穴底攤平,然後在上面覆上5~l0cm的表土並踏實,然後再栽植母竹。有機肥可與磷肥配合使用,使用時拌合均勻,也可磷肥單獨使用,但需與土拌合均勻。不宜施用大量未腐熟的有機肥,未腐熟的有機肥會產生大量的熱量使之燒根,不僅不能促進新種母竹快速成林,而且會降低成活率。
7.澆足定根水:母竹定植好以後,應及時澆灌定根水,澆水量應視土壤濕度而定,一般應以根土密接,土壤充分濕潤,正常情況下,土壤含水量在18%~25%左右為宜。
8.挖溝濾水:竹子不耐漬水,如栽植地地下水位高,應挖好排水溝,一般可在種植地中央挖一大的橫溝,然後與橫溝垂直開挖一定的排水溝。為不影響竹子展鞭,排水溝可採用暗溝,四周留好排水孔,如是明溝,則開溝方向應與竹鞭行鞭方向平行。
9.支好防風架:由於母竹栽植較淺,為防止母竹被風搖松或颳倒,須設立防風架固定母竹。防風架可用三角形支架、斜一字形支架,也可用木樁固定母竹。
10.截口灌水:移植竹定植好後,為防止竹稈截口乾枯而降低成活率,可人工將截口內灌水,灌水後用塑膠薄膜將截口封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