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斑竹。稈高7-13m,徑3-10cm。稈具紫褐色斑塊與斑點,分枝亦有紫褐色斑點。
羅漢竹桿高3—8米,徑2--3厘米,勁直,下部節問畸形縮短,節間腫脹。節環互為歪斜,甚為奇特,桿中部節間正常,新桿綠色,老桿黃綠色,節間長15--20厘米。籜葉帶狀披針形、下垂,每小枝著葉2--3片,竹姿奇異。筍期4--5月。
生長環境
一般在3月至5月竹筍出土生長,之後進入高生長期,直至抽枝展葉。待5月至6月新竹抽枝展葉後竹鞭生長開始,以8月至9月生長最快,當10月竹鞭進入孕筍期後,生長減慢且逐漸停止。
主要價值
竹子是森林資源之一。全世界竹類植物約有70多屬1,200多種,主要分布在熱帶及
亞熱帶地區,少數竹類分布在溫帶和
寒帶。
竹子是常綠(少數竹種在旱季落葉)淺根性植物,對水熱條件要求高,而且非常敏感,地球表面的水熱分布支配著竹於的地理分布。東南亞位於熱帶和南亞熱帶,又受大平洋和
印度洋季風匯集的影響,雨量充沛,熱量穩定,是竹子生長理想的生態環境,也是世界竹子分布的中心。
中國竹類資源十分豐富,有適於熱帶生長的合軸型
叢生竹種、亞熱帶生長的單軸型散生竹種和高海拔
高緯度地區生長的
耐寒性強的復軸型
混生竹種。
據統計,全國
竹類植物共有48個屬,500多種。這些竹種分布在北緯40о以南的廣大國士上。由於各地氣候、土壤、地形的變化和竹種本身種屬特性的差異,中國竹子分布具有明顯的
地帶性和區域性。
竹子生長快,適應性強,同時又具有廣泛的用途。竹子與人民生活息息相關,竹子的利用涉及衣、食、住、行、用各方面,竹子用於建築的歷史久遠,在遠古時代,人類從
巢居和
穴居向地面房居演進的過程,竹子就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植物種類
雲南境內現有的散生竹類包括單軸型散生竹、復軸型混生竹及合軸型散生竹等3種類型,重要的有剛竹屬、大節竹屬、鐵竹屬、筇竹屬、苦竹屬、方竹屬、箭竹屬、玉山竹屬、泡竹屬等100多種,以中小型竹類居多。
根據
竹子地下莖的
分生繁殖特點和形態特徵分: 1、單軸散生型 2、合軸叢生型 3、復軸混生型。
栽竹技術
1.栽竹季節
根據散生竹生物學特性,其理想的栽竹季節是10月至翌年3月,尤以春季2月至3月,秋季10月為好。2.
整地挖穴
2.散生竹生長要求土層深度50厘米即可,pH值4.5至7.0為宜。整地方法採用全面整地最好,即對栽植地進行全面耕翻,深度30厘米。耕翻前,施好
基肥,採用鋪施,耕翻時將肥料翻入土壤中。整好地後,即可挖種植穴,長寬各40厘米,深30厘米。
3.母竹要求
母竹選擇最好是1至2年生,老齡竹(3年以上)不宜作母竹。中徑竹以
胸徑2厘米至3厘米為宜,小徑竹以胸徑1厘米至2厘米為宜。母竹要求生長健壯,分枝較低,無病蟲害及無開花跡象為宜。土球直徑以25厘米至30厘米為宜。母竹挖起後,一般應砍去竹梢,保留4盤至 5盤分枝即可。母竹遠距離運輸時,則必須將土球包紮好。裝上車後,先在竹葉上噴上少量水,再用篷布將竹子全面覆蓋好。
4..苗圃地選擇。在竹子造林基地範圍內或周邊位置,選擇交通運輸方便的地段,最好是地勢比較平緩開闊、光照和水源充足、排灌較為方便的平地、台地,切忌把陰濕和常年使用的蔬菜地作為苗圃地。
5.母竹栽植
竹子宜淺栽不可深栽,母竹根盤表面比種植穴面低3厘米至5厘米即可。首先,將表土回填種植穴內,將母竹放入穴內,使鞭根舒展,先填表土,後填心土,分層踏實,使根系與土壤緊密相接。然後澆足 “
定根水”,進一步使根土密接,待水全部滲入土中後再覆一層鬆土,在
竹乾基部堆成饅頭形。最後可在饅頭形土堆上加蓋一層稻草,以防止種植穴水分蒸發。在風大處,須安支撐架。
養護管理
1.水分管理
竹子喜濕潤,怕積水。栽植後的第1年水分管理最為重要,將直接影響母竹的成活。母竹經挖、運、栽植,根系受到損傷,吸收水分能力減弱,極易由於失水而枯死和排水不良而鞭根腐爛。因此,若久旱不雨、土壤乾燥時,必須及時澆水,而當久雨不晴,林地積水時,又必須及時排水。
竹子成林後,水分管理也很重要。乾旱期必須及時澆水灌溉,促進生長。重點在3月至5月竹筍生長期和7月至9月
竹鞭生長與筍芽分化期。3月至5月竹筍生長需水量較大,在
竹筍出土前應澆水灌溉,出土後保持土壤濕潤。7月至9月竹鞭生長旺盛,筍芽開始分化。如果缺水,會影響竹子行鞭及筍芽分化形成,來年新竹數量減少。
2.肥料管理
散生竹施肥以
有機肥為主,結合速效肥。新造竹林,竹鞭伸長不遠,施肥以圍繞竹株開溝放入為好。隨著立竹量的增加,施肥量可逐年增加,施肥方法也可改溝施為均勻撒施,結合鬆土,將肥料翻入土內。
施肥可在一年中以下4個不同生長時期進行:第一個施肥時期是在竹林新竹長成後的6月份(發筍成竹較遲的竹林,可適當推遲),稱為 “長鞭肥”。施肥應以
化肥結合有機肥進行,結合鬆土,將腐熟的有機肥撒於地表,深翻入土中。第二個施肥時期是在竹林開始筍芽分化的9月份,稱為“催芽肥”。宜施速效肥或人糞等
液體肥料為好。第三個施肥時期是竹林處於緩慢生長的12月份,稱為“孕筍肥”。施肥主要採用有機肥為主,將
廄肥、
堆肥等有機肥料直接鋪撒在竹林地表,鋪撒在地表的有機肥可待翌年的6月份,竹林進行深翻
鬆土時,深埋地下。第四個施肥時期是在竹林出筍前的3月份,稱為“長筍肥”。施肥主要採用速效性的化肥為主。
3.除草鬆土
新造竹林,竹子稀疏,陽光充足,雜草容易孳生。因而在竹林鬱閉之前,每年要鬆土除草2次至3次。竹子成林以後,
雜草的生長得到了控制,鬆土的目的主要在於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狀,提高土壤的透氣性,更新鞭根系統。一般竹林可選擇在6月(發筍成竹較遲的竹林,可適當推遲)深翻鬆土,深度在25厘米至30厘米。在鬆土的過程中,要及時挖除老鞭和竹蔸,釋放林地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