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汞法提金

混汞法提金

混汞提金法是一種古老的選金方法。指用液態金屬汞潤濕礦漿中的金粒,生成汞齊,從而使金粒與其他金屬礦物和脈石分離的化學選礦方法。混汞法約創始於中國秦末漢初,《神農本草經》中有“水銀……殺金銀”的記載,後來才傳入西方各國。這一古老的提金方法近代已逐漸被氰化浸出法和浮選法所代替,但在回收解離的單體自然金,尤其是解離的粗粒自然金方面,混汞法仍是提金的主要方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混汞法提金
  • 套用:選金
  • 發明時間:秦末漢初
  • 發明地點:中國
  • 領域:冶金
基本介紹,流程,工藝分類,外混汞法,內混汞法,特殊混汞法,優缺點,

基本介紹

砂礦床中的金常呈單體存在,脈礦中的金多呈自然金及銀金礦形態存在。砂金選礦時混汞可作為單獨的選金作業,處理脈金礦時,混汞法常作為輔助方法預先回收粗粒金,再用其他方法回收混汞後留在礦漿中的細粒金。混汞作業分為內混汞和外混汞兩大類。內混汞是在搗礦機和磨礦機等碎磨設備中進行的邊碎礦邊混汞的作業;外混汞是在碎磨設備外進行的混汞作業。
由於金的化學性質非常穩定,其表面生成極薄的表面膜,而汞能潤濕金粒並向金粒內部擴散生成汞齊。除金外,銀、銅、鋅、錫和鎘等也能與汞生成汞齊,但比金困難,其他賤金屬則因其表面膜難以去除而無法與汞生成汞齊。金粒與汞生成的汞齊由汞金化合物、殘留金和自由液態汞組成。汞齊含金小於10%時呈液態,含金達12.5%時為緻密體,稱汞膏;汞膏為銀白色糊由汞,則獲得緻密汞膏,將緻密汞膏置於蒸汞罐中加熱至400~450℃,汞升華,經冷凝後呈球狀液滴而回收,汞的回收率一般大於99%。蒸汞後產出的海綿金的含金量約60%~80%,還含少量銀、汞、銅等,一般用石墨坩堝將其熔煉為合質金錠。當海綿金中的金銀含量達70%~80%以上時,也可將其熔鑄成合金板,送去進行電解提純。
20世紀80年代後期美國研製了全封閉強化水銀提金新技術,與常規混汞法的差別為:可強化汞的捕金能力,比普通汞高300倍;汞中加入鍍汞劑後可使汞直接鍍在紫銅板上,省去鍍銀工序;汞中加入阻氧劑,大大延緩或阻止汞的氧化;在水中加入帶正電的離子,以提高金的回收率,充電活化汞可使汞恢復或保持強大的捕金能力;加入除污劑可提高汞的捕金能力。強化汞提金工藝在密閉的負壓管道中進行,可防止汞蒸氣污染空氣。
中國規定混汞車間空氣中含汞量不許超過0.01~0.02mg/m,工業廢水中汞及其無機化合物最高允許濃度為0.05mg/L。含汞的蒸氣、煙氣和工業污水必須經過淨化處理。混汞廠應採用切實有效的安全措施防止汞中毒。

流程

混汞過程,實質上包括汞對金的濕潤和汞齊化過程。汞對金的濕潤是在水介質中進行的,要使汞液能很好地濕潤金,必須使金粒儘量暴露於礦石的表面,並使金粒表面保持新鮮狀態。銀、銅之類的化合物及鐵屑、機油等都易污染金粒和汞珠表面使汞對金的濕潤性變差。如汞液中含少量金、銀或微量賤金屬,則能改善汞對金的濕潤性。汞濕潤金粒表面後,向其內部擴散,並形成汞齊即合金,這個過程叫汞齊化過程。
混汞的產物是汞膏,其主要成分是金汞合金,並含有過剩的汞和其他雜質。首先用水洗滌汞膏以除去夾雜在其中的重砂、脈石及其他雜質。再將洗淨的汞膏壓濾,除去游離汞,最後將壓濾後的汞膏置於蒸餾罐內,隔絕空氣在底部加熱到1073K溫度左右。罐內汞膏受熱分解、氣化,由頂部導管逸出,導管外部有冷卻水套,液化後的汞液順管子流入冷卻水盆內。冷凝汞液與壓濾出的汞液合併返回混汞作業。金以海綿金形態留於管內,經熔煉、精煉後得到金錠。

工藝分類

混汞作業可分為外混汞法、內混汞法和特殊混汞法三類。

外混汞法

先磨礦後混汞,磨礦設備和混汞設備無結構上的聯繫,一般用以回收從球磨機內流出的礦漿中的粗金粒,主要設備是混汞板。

內混汞法

混汞作業在磨礦設備內進行,即磨礦與混汞同時進行;此法只宜於處理銅、鉛、鋅含量甚微和不含硫化物的金礦,設備有搗礦機、輾盤機、球磨機、棒磨機和混汞筒。

特殊混汞法

即活化混汞法,主要用於處理一些不易混汞的含金物料。

優缺點

混汞法提金時一種比較古老的提金方法,其工藝簡單,便於操作,設備投資小,對金的回收率也相對較高,選金廠中的套用十分普遍。但混汞法提金也存在一個問題,就是汞的回收問題,混汞法提金必然要用到液體汞,在使用的過程中汞回收一定的損失。怎樣把汞的損失量降至最低,以及怎樣在混汞法中最大程度的回收汞,也是混汞法提金面臨的難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