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 Purple(深紫樂隊)與Led Zeppeline(齊柏林飛艇)、Black Sabbath(黑色安息日)並稱為重金屬音樂三大鼻祖,儘管歷經8代成員的變革,(不同時期曾經參與過樂隊的成員竟多達14位),卻一直如同一棵常青樹,保持著旺盛的生命力,活躍在國際樂壇,可謂搖滾樂歷史上的一支不朽的傳奇。深紫樂隊自1968年樂隊成立以來,三十年的時間裡,共發表了18張專輯,而單曲,精選,及各種不同版本的再版唱片更是多達140餘張之多。全球唱片總銷量超過1億張。
Deep purple樂隊的出現,帶動了整個重金屬風潮,比較起另兩個重金屬元老團,Deep purple 不像 Led zepplin 那樣接近藍調,也不像 Black sabbath 那樣信奉黑暗主義,他們所發展的是由鍵盤手 John lord 所領導的古典式的編曲,與吉他英雄Ritchie Blackmore 所主持的高技術 Solo,他們的這種取向,影響了後世不知多少的吉他手,形成的吉他英雄主義,更是主宰了 80 年代正統的金屬樂,聽起來好像 John lord 的影響力是較小的,但實際上不然,注意 John lord 的鍵盤音色與彈奏方式,實際上和 Ritchie Blackmore 的吉他是對峙的,也就是說, Deep purple 的鍵盤和吉他的配置,應可以看作為雙吉他的編制。
這張專輯精選了多年來深紫樂隊的經典作品,例如《Smoke on the Water》 就是 Deep purple 的國歌級作品,此曲的 riff 和 Black sabbath 的 paranoid 都是金屬史上最出名的聲音之一,當然不用說 Blackmore 最出名的 solo 也是出現在此。而現場版的演繹則更加讓人感受到了硬搖滾風格音樂得激情綻放。此專輯還包括《Black Night》等經典之作。"Deep Purple"這個詞在搖滾樂領域內所代表的已不僅僅是一支樂隊的名字,而是一個時代,甚至是一種音樂風格的代名詞。在看國外雜誌的時候,我們經常能夠發現有人用“very Deep Purple”來描述其他樂隊的風格,在“江山代有人材出”的音樂圈內,成名將近40年卻屹立不倒就足以說明一切問題。
深紫樂隊的美學思想是建立在英國對布魯斯音樂進行改良的觀念之上,通過大功率的擴音設備表達出來。樂隊1968年成立於倫敦,初時名為“迂迴”在進行北歐巡演後,樂隊更名為“深紫”。 1968年發表專輯《Shades of Deep Purple》,其中翻唱了許多著名歌曲。 1969年出版了兩張專輯《The Book og Taliesyn》和《Deep Purple》。 1969年7月Lan Gillan和Roger Glover加入,他們與倫敦愛樂樂團合作錄製了專輯《Concerto for Group and Orchestra》,同年9月在皇家艾伯特大廳演出,該專輯為令人震驚的作品,並被廣泛接受。 1970年樂隊發表硬搖滾風格的專輯《Deep Purple in Rock》,產生了名曲1971年的專輯《Fireball》以歌曲《The Muke》而聞名,其中迷幻的風琴與狂暴的鼓相得益彰。 1972年的專輯《Machine Head》產生了名曲《Highway star》和《smoke on the water》。 1972年樂隊的日本之行產生了雙張現場專輯《Made in Japen》。 1973年出版《Who Do We Think We Are?》,同年樂隊破裂,成員只剩下Lord Paice和Blackmore。David Coverdale和Glenn hughes加入後,1974年樂隊出版《Burn》,專輯充滿布魯斯音色和朋克元素。 1974年Blackmore離隊組建彩虹樂隊。Tommy Bolin加入,1975年出版專輯《Come Taste the Band》。 1976年6月,在舉行英國告別巡演後,“深紫”臨時解散。 1984年Blackmore.Gillan.Glover.Lord和Paice重組“深紫”,但樂隊作品毫無進步。 1990年出版專輯《Slaves & Masters》之後,gillan第三次加入"深紫"。 1993年Blackmore離隊重組“彩虹”,“深紫”招募了Steve More,於是1996年發表專輯《Purpendicular》,並進行了巡演。 2003年出版最新專輯《Bananas》,並開始世界巡迴演唱會的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