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以生動精妙的文字和感人肺腑的故事記錄了我國深海戰略性高技術發展之路。從“蛟龍”號、“深海勇士”號到“奮鬥者”號,從立項、設計、研製到海試,我國自主攻堅,構建起全海深潛水器譜系,接連創造世界同類作業型潛水器☆大下潛深度。“嚴謹求實、團結協作、拼搏奉獻、勇攀高峰”的中國載人深潛精神指引一批科研英才實現了深海裝備技術的自主創新和飛躍發展。
這部科普文學作品不僅展示了愛國科研團隊的群像,照亮了深潛英雄的內心世界和成長之路,而且引領大眾關注海洋保護、海洋資源開發利用等重要課題。“深潛”故事還將有新的更宏闊的續篇。
圖書目錄
1 “因為它在那裡”
2 “我這輩子只做了一件事”
3 深潛的艱難和價值在哪裡?
4 為了抵達而啟步
5 一條沒有路標的坎坷之路
6 母船和基地
7 “幸福感與戰勝自我有關”
8 向“蛟龍”號的最終目標發起衝刺
9 “跳躍之前,做個深蹲”
10 “深海的哥”再出發
11 堅守匠心
12 年過八旬的深海勇士
13 大洋深處的鏗鏘玫瑰
14 “你凝視著深淵的時候,深淵也在凝視著你”
15 馬里亞納海溝發現塑膠袋
16 海底沉船和打撈
17 “生活的激流是不會停止的”
主要參考文獻
鳴謝
作者簡介
高仲泰
作家、資深新聞人、影視編劇,重點創作紀實文學和歷史小說多部。代表作有紀實文學作品《紅色資本家榮毅仁》《我不是藥神》等,歷史小說《租界》《上海猶太人》等,電視劇本《望族》《一劍封喉》等。
在新聞界工作30餘年,長期供職於《無錫日報》和《江南晚報》,多次採訪全海深載人潛水器總體設計集成與海試項目牽頭單位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〇二研究所和相關科研單位以及相關科學家、科技人員。在深厚積累、深度訪談的基礎上,創作了這部淚全謳歌中國載人深潛成就您請束檔和精神的作品,並在書中普及了深海潛水器作業、深海生物及礦物、海洋地質結構、海洋保護等方面的科技知識
編輯推薦
本書用生動精妙的文字和感人肺腑的故事記錄了我國深海戰略性高技術發展之路,講述了我國深海載人潛水器從立項、設計、研製到海試的歷程,記錄了“蛟龍”號、“深海勇士”號、“奮鬥者”號接連創造世界同類作業型潛水器☆大下潛深度的重大時刻,突出塑造了科研團隊的群像,重塑了深潛英雄的內心世界和成長之路,傳揚了“嚴謹求實、團結協作、拼搏奉獻、勇攀高峰”的中國載人深潛精神,極大程度整罪譽閥上激盪了讀者的愛國情懷和對海洋保護、海洋資源開發利用等重要課題的關注。
精彩書摘
2012年6月24日,已在馬里亞納海溝海域下潛了48次的“蛟龍”號,要在這一天向其下潛極限7 000米發起衝刺。
這是第49次下潛。葉聰擔任主駕駛,一同下潛的有中國科學院聲學研究所(以下簡稱“聲學所”)副研究員楊波和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以下簡稱“瀋陽自動化所”)副研究員劉開周。
這次下潛到達了7 020米的深度。葉聰在海底與國家海洋局局長劉賜貴通了話,循拔察接受了中央電視台的現場連線採訪。與此同時,“蛟龍”號總設計師徐芑南和中國大洋礦產資源研究開發協會(以下簡稱“大洋協會”)辦公室主任金建才做客中央電視台演播室進行現場直播。他們一邊看射欠櫃著畫面,一邊進行解說。畫面上葉聰駕駛著“蛟龍”號在雄渾、幽靜、黑暗的深海里潛行,觀察窗外閃爍著各種發光的海洋生物發出的螢光,像江南夏季夜晚曠野上亂舞的螢火。如此幽深的海底是一個活躍著多種生物的、五彩斑斕的世界。這是生命的奇蹟。
正在太空中的航天員祝賀“蛟龍”號深潛7 000米成功剃府槳。空海連線,來自天宇的聲音和來自大洋7 000米海底的聲音神奇地在人們的耳邊響起。
神舟九號正飛梭般划過蒼穹,藍色的地球和無垠的星空是美麗的、幻象一般的背景。飛行乘組指令長景海鵬說:“我是景海鵬,我代表在天宮一號的3位航天員,祝賀‘蛟龍’號深潛7 000米成功!”
沉沉深海,孤獨的潛水器在海底疾行,燈光劃破了黑暗,潛航員兼工程師葉聰說:“我是‘蛟龍’號潛航員葉聰,我代表‘蛟龍’號乘組在7 000米海底給太空中的你們送去衷心的祝福。”
海底的“蛟龍”號潛航員和太空的神舟九號航天員的圖像出現在中央電視台的現場直播中閥戲戒,觀眾無不雀躍,舉國歡騰。正在直播中解說的徐芑南激動得熱淚盈眶,但他明白自己是在中央電視台的演播室里,於是竭力控制著自己的情緒,笑著說:“‘蛟龍’號衝刺7 000多米的深度成功,這意味著‘蛟龍’號達到了世界深海潛水器的先進水平。它的下潛深度可覆蓋99.8%的世界海域。”中國從此躋身海洋大國,實現了幾代人的夢想。
歷史記下了中國人抵達7 000米海底的一幕。
歷史記錄了盤古開天地以來華夏兒女從未有過的、簡單而又偉大的通話。
2018年5月,當時已82歲的中國科學院院士、同濟大學海洋與地球科學學院教授汪品先,在9天內先後3次搭載“深海勇士”號下潛至南海深處,成為全世界年齡最大的深海潛入者。原計畫考察海底冷泉的汪品先卻意外發現了冷水珊瑚的“深海園林”,這讓他欣喜異常。冷水珊瑚生活在黑暗冰冷的深海,靠海雪帶來的養分生存,大西洋發現過不少處這一珊瑚種類,但西太平洋海域此前基本上沒有發現。汪品先此次意外觀察到的首先是一叢白色的竹節珊瑚,接著又發現了更多矮小的扇珊瑚和玻璃海綿,它們共同構成了黑暗世界裡的“園林”。陸地的園林靠植物,南海深水的“園林”卻全是動物。在此之後,南海的多座海山上都發現了大片的“深海園林”。這一發現具有歷史性意義。作為一位海洋科學家,汪品先憑自己的敏感和經驗取得了這個突破性收穫。
生物學家賀麗生已下潛深海多次。她說,以前我們不知道深海里有生物,現在我們通過深海載人潛水器發現深海里有很多種魚,有種獅子魚居然能夠生活在8 000米的海底。在那么惡劣的生存環境裡,這些生物能夠生活得那么自如,真是匪夷所思。科學家感興趣的是,生命的極限到底在哪裡?
獅子魚是一種奇特的深海生物。它們遊動起來的時候很像獅子的頭部。在深海環境中生存,極其不易。深海魚的骨骼通常都很薄,而且是彎曲的;肌肉組織因為要適應高水壓而變得柔軟無比;體內也會有一定的海水,為的是保持水壓平衡。
賀麗生到過萬米深淵馬里亞納海溝,她完全被它獨特的環境吸引住了。“快要觸底的時候,我們3個人突然都不說話了,大概是被深海的寧靜感染了。我記得我當時最大的感受是:這裡怎么這么安靜啊!那種安靜所帶來的神秘感和莊嚴感,很可能只有到過海底的人才能體會到。”賀麗生說,“我趴在觀察視窗往外看,發現這裡的生物非常多!我記得看到過幾隻鉤蝦,以及很多海參,還發現了不少多毛類生物。”
2019年5月,我國科考隊在馬里亞納海溝南側海山還發現了10片珊瑚林,珊瑚就好似一朵一朵海底的花兒一般。此處有珊瑚林生存,確實很難得。
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〇二研究所(以下簡稱“七〇二所”)高級工程師、“奮鬥者”號載人潛水器電氣系統副主任設計師、主駕駛張偉曾下潛深海30多次,3次到達馬里亞納海溝。2021年11月20日下午,無錫圖書館舉行了題為“弘揚載人深潛精神,勇攀深海科技高峰”的講座,在講座中張偉對海底做了深情描述,談到了黑煙囪或白煙囪似的熱泉。熱泉噴發出滔滔的、滾燙的黑色液體,那裡存在著生命的奇觀,積貯著亘古的力量。熱泉已被證實極有可能是人類生命的源泉。眾多深海動物和人類有著出乎意料的、驚人的相似性。
這幾幕深潛場景像一盞盞燭火,點亮黑夜般的深海,那裡原本漆黑一片,沒有光亮,什麼都看不見。海底世界沉澱了太多,蘊藏著太多的奧秘。這些場景折射出一段絢麗的傳奇,一個里程碑事件——中國在落後50年的差距下,壯志凌雲,一舉研製出高水準的全海深載人潛水器。有了這樣的深海之舟,我們才能抵達深海,就如同有了火箭和飛船,我們才能在宇宙航行一樣。在挺進地球最後邊疆的歷程中,我們從跟跑者變為領跑者,叩響了深海這扇沉重而古老的大門的門環,直抵深淵的最深處……
大海是寬廣的,比大海更為寬廣的,是人的心靈……
這是一個關於探索寂靜的、未知的深海的故事。
不是科幻,也不是童話,而是中國人切切實實的行動。
希望是隱藏在群山後的星星,探索是人生道路上執著的旅人。
探索是人類的天職和本能。人類總是嚮往未知,希望揭開真相。古往今來人類的探索,都源於對自然萬物的驚異、好奇或征服之心。
這是第49次下潛。葉聰擔任主駕駛,一同下潛的有中國科學院聲學研究所(以下簡稱“聲學所”)副研究員楊波和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以下簡稱“瀋陽自動化所”)副研究員劉開周。
這次下潛到達了7 020米的深度。葉聰在海底與國家海洋局局長劉賜貴通了話,接受了中央電視台的現場連線採訪。與此同時,“蛟龍”號總設計師徐芑南和中國大洋礦產資源研究開發協會(以下簡稱“大洋協會”)辦公室主任金建才做客中央電視台演播室進行現場直播。他們一邊看著畫面,一邊進行解說。畫面上葉聰駕駛著“蛟龍”號在雄渾、幽靜、黑暗的深海里潛行,觀察窗外閃爍著各種發光的海洋生物發出的螢光,像江南夏季夜晚曠野上亂舞的螢火。如此幽深的海底是一個活躍著多種生物的、五彩斑斕的世界。這是生命的奇蹟。
正在太空中的航天員祝賀“蛟龍”號深潛7 000米成功。空海連線,來自天宇的聲音和來自大洋7 000米海底的聲音神奇地在人們的耳邊響起。
神舟九號正飛梭般划過蒼穹,藍色的地球和無垠的星空是美麗的、幻象一般的背景。飛行乘組指令長景海鵬說:“我是景海鵬,我代表在天宮一號的3位航天員,祝賀‘蛟龍’號深潛7 000米成功!”
沉沉深海,孤獨的潛水器在海底疾行,燈光劃破了黑暗,潛航員兼工程師葉聰說:“我是‘蛟龍’號潛航員葉聰,我代表‘蛟龍’號乘組在7 000米海底給太空中的你們送去衷心的祝福。”
海底的“蛟龍”號潛航員和太空的神舟九號航天員的圖像出現在中央電視台的現場直播中,觀眾無不雀躍,舉國歡騰。正在直播中解說的徐芑南激動得熱淚盈眶,但他明白自己是在中央電視台的演播室里,於是竭力控制著自己的情緒,笑著說:“‘蛟龍’號衝刺7 000多米的深度成功,這意味著‘蛟龍’號達到了世界深海潛水器的先進水平。它的下潛深度可覆蓋99.8%的世界海域。”中國從此躋身海洋大國,實現了幾代人的夢想。
歷史記下了中國人抵達7 000米海底的一幕。
歷史記錄了盤古開天地以來華夏兒女從未有過的、簡單而又偉大的通話。
2018年5月,當時已82歲的中國科學院院士、同濟大學海洋與地球科學學院教授汪品先,在9天內先後3次搭載“深海勇士”號下潛至南海深處,成為全世界年齡最大的深海潛入者。原計畫考察海底冷泉的汪品先卻意外發現了冷水珊瑚的“深海園林”,這讓他欣喜異常。冷水珊瑚生活在黑暗冰冷的深海,靠海雪帶來的養分生存,大西洋發現過不少處這一珊瑚種類,但西太平洋海域此前基本上沒有發現。汪品先此次意外觀察到的首先是一叢白色的竹節珊瑚,接著又發現了更多矮小的扇珊瑚和玻璃海綿,它們共同構成了黑暗世界裡的“園林”。陸地的園林靠植物,南海深水的“園林”卻全是動物。在此之後,南海的多座海山上都發現了大片的“深海園林”。這一發現具有歷史性意義。作為一位海洋科學家,汪品先憑自己的敏感和經驗取得了這個突破性收穫。
生物學家賀麗生已下潛深海多次。她說,以前我們不知道深海里有生物,現在我們通過深海載人潛水器發現深海里有很多種魚,有種獅子魚居然能夠生活在8 000米的海底。在那么惡劣的生存環境裡,這些生物能夠生活得那么自如,真是匪夷所思。科學家感興趣的是,生命的極限到底在哪裡?
獅子魚是一種奇特的深海生物。它們遊動起來的時候很像獅子的頭部。在深海環境中生存,極其不易。深海魚的骨骼通常都很薄,而且是彎曲的;肌肉組織因為要適應高水壓而變得柔軟無比;體內也會有一定的海水,為的是保持水壓平衡。
賀麗生到過萬米深淵馬里亞納海溝,她完全被它獨特的環境吸引住了。“快要觸底的時候,我們3個人突然都不說話了,大概是被深海的寧靜感染了。我記得我當時最大的感受是:這裡怎么這么安靜啊!那種安靜所帶來的神秘感和莊嚴感,很可能只有到過海底的人才能體會到。”賀麗生說,“我趴在觀察視窗往外看,發現這裡的生物非常多!我記得看到過幾隻鉤蝦,以及很多海參,還發現了不少多毛類生物。”
2019年5月,我國科考隊在馬里亞納海溝南側海山還發現了10片珊瑚林,珊瑚就好似一朵一朵海底的花兒一般。此處有珊瑚林生存,確實很難得。
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〇二研究所(以下簡稱“七〇二所”)高級工程師、“奮鬥者”號載人潛水器電氣系統副主任設計師、主駕駛張偉曾下潛深海30多次,3次到達馬里亞納海溝。2021年11月20日下午,無錫圖書館舉行了題為“弘揚載人深潛精神,勇攀深海科技高峰”的講座,在講座中張偉對海底做了深情描述,談到了黑煙囪或白煙囪似的熱泉。熱泉噴發出滔滔的、滾燙的黑色液體,那裡存在著生命的奇觀,積貯著亘古的力量。熱泉已被證實極有可能是人類生命的源泉。眾多深海動物和人類有著出乎意料的、驚人的相似性。
這幾幕深潛場景像一盞盞燭火,點亮黑夜般的深海,那裡原本漆黑一片,沒有光亮,什麼都看不見。海底世界沉澱了太多,蘊藏著太多的奧秘。這些場景折射出一段絢麗的傳奇,一個里程碑事件——中國在落後50年的差距下,壯志凌雲,一舉研製出高水準的全海深載人潛水器。有了這樣的深海之舟,我們才能抵達深海,就如同有了火箭和飛船,我們才能在宇宙航行一樣。在挺進地球最後邊疆的歷程中,我們從跟跑者變為領跑者,叩響了深海這扇沉重而古老的大門的門環,直抵深淵的最深處……
大海是寬廣的,比大海更為寬廣的,是人的心靈……
這是一個關於探索寂靜的、未知的深海的故事。
不是科幻,也不是童話,而是中國人切切實實的行動。
希望是隱藏在群山後的星星,探索是人生道路上執著的旅人。
探索是人類的天職和本能。人類總是嚮往未知,希望揭開真相。古往今來人類的探索,都源於對自然萬物的驚異、好奇或征服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