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河特別合作區

深河特別合作區

深河特別合作區是深圳市幫扶河源市創辦的特別合作區,位於河源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深河特別合作區
  • 外文名:Shenhe Special Cooperation District
  • 所屬地區:廣東河源
產業合作,規划進度,

產業合作

說起深圳的“飛地經濟”,深汕特別合作區往往是第一熱詞。這種城際“下跳棋”的合作方式,已幫助位於汕尾的深汕特別合作區駛入發展快車道,前三季度實現生產總值50.4億元,同比增長25.2%。
同樣是深圳對口幫扶的城市,河源與深圳之間的“深河特別合作區”也成為市場討論的焦點。隨著產業轉移到河源的企業越來越多,深圳與河源的經濟關聯度也越來越高,河源有望繼汕尾之後,為“臨深片區”劃定新的邊界。
“深河”經濟關聯度提升
證券時報記者在河源市政府官網看到一則來自《河源日報》的訊息,河源市正式啟動《河源市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實施方案》編制工作,其中將重點謀劃“深河特別合作區”。
河源市位於廣東省東北部,是廣東經濟發展較為滯後的地區之一,2018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006億元,同比增長6.3%。
早在2014年,河源就已成為深圳在全國對口幫扶的區域之一。記者調查發現,前9個月,深圳對口幫扶河源產業共建園區已落地建設的投資超億元工業項目37個,完成全年比例的185%,完成情況排名全省第三,打造了深河金地創谷、深河創智產業園等一系列標桿項目。2015年,深圳(河源)產業城轉移工業園經國務院批准,成功升級為國家級高新區。在深圳對口幫扶河源指揮部官網,記者還看到深圳福田、鹽田、大鵬新區、寶安、龍華和南山的產業轉移工業園。河源市政府與深圳南山區政府正式簽約,合作共建深圳南山河源高新區產業園。
華為部分業務“外遷”出深圳曾引起熱議,相關事件也曾“涉及”中興通訊。記者了解到,中興通訊(河源)生產研發培訓基地項目於2014年底正式動工建設,計畫總投資100億元,將打造一個集生產研發培訓為一體的生產基地,部分中興通訊的供應鏈部門員工已赴河源工作。除了中興通訊,包括華大基因在內的一些上市公司也曾傳出與河源市區簽約合作的訊息。
“我們每到周末就回深圳,但坐火車要兩個半小時,不是很方便。”陳先生是深圳一家製造業企業的員工,公司部分業務在遷至河源,他也開始了兩地生活。
的確,交通基礎設施的連通是城市合作一大關鍵。深圳市交通運輸局公布《深圳建設交通強國城市範例行動方案(2019~2035年)》提出,深圳正謀劃對外高鐵新走廊,著力打造京廣深港、贛深、貴廣-南廣、沿海(廈深)、珠江-西江五大鐵路走廊。
區域交通一體化方面,《方案》提出,將探索中心城市引領區域交通協同發展和提升區域輻射能級的新模式,實現都市圈“產業-空間-交通”高度協同,並探索建立由深圳主導的城際鐵路項目審批制度。隨著未來深圳到河源的高鐵開通,河源到深圳的通勤時間將縮小到一小時。
“我們都期待正在建設的贛深高鐵能早點開通,以後說不定也會在河源置業。”陳先生表示,與深圳動輒每平方米五、六萬元的均價相比,河源的平均房價還維持在“四位數”。
房價相比懸殊,深圳與河源的面積相比也很懸殊:深圳市面積約為1997平方公里,河源市的面積達到1.58萬平方公里。深圳全市的建設用地規模約為900平方公里,土地開發強度已逼近極限。未來,深圳發展向何處去?
除了繼續“挖潛”自身的土地,“深圳總部+飛地製造”這種模式早已被市場熱議,而且深圳與周邊一些城市也有著飛地模式的產業合作。在珠三角西岸,同在粵港澳大灣區的江門土地資源豐富,急需優質產業項目落戶。早在2017年,江門和深圳就開啟“飛地經濟”合作模式。公開信息顯示,當時的飛地園區由深圳寶安投資,江門統籌區域,共同開發、利益共享。
產業“飛地”頻現、創新資源外溢,顯示出深圳土地資源短缺瓶頸。深圳市政協曾發布的實體經濟調研報告指出,深圳面積僅相當於北京的1/8、上海的1/3、廣州的1/4。“深圳製造業的發展急需空間保障,現有工業用地存量少,呈碎片化狀態,無法滿足企業擴大生產規模的需求。”報告指出,受其他地區招商引資優惠政策等因素影響,深圳相當一部分企業已先行一步,逐步展開產業轉移。
業內人士認為,發展“飛地經濟”正是解決深圳土地資源瓶頸的重要方式。河源正在加快產業發展上下功夫,努力成為深圳的戰略腹地和產業錨地。10月28、29日,國家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副主任沈遲在河源市指導“深河特別合作區”發展研究與規劃編制工作。他表示,謀劃“深河特別合作區”既是深圳落實國家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增強粵港澳大灣區對周邊輻射帶動和推進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重要載體,也是河源有基礎有條件形成對大灣區功能有效補充、在制度創新上走出一條河源特色合作區模式的重大引擎和有效“試驗田”。
打破城際行政壁壘是關鍵
不過,攤開地圖可以發現,深圳與河源之間,市中心相距約180公里,兩地最短的距離也得70公里,飛地合作需跨過惠州,也屬於“下跳棋”。
其實,“深莞惠一體化”的猜想已被熱議許久,但即便已有突破傳統區域合作模式的深汕特別合作區,“深莞惠一體化”似乎仍未邁開大步,跨區域、一體化發展往往面臨行政區劃的挑戰。
“先別說一體化了,就連深圳跨東莞、惠州的公車都很少,我們出行也很不方便。”家住惠州大亞灣的黃先生在深圳龍崗中心城工作,由於深圳較高的房價,被迫到大亞灣買房。在他看來,東莞、惠州和深圳三市之間還沒有一個有效的融合模式。
所以,深圳和河源的合作關鍵仍在於如何“打破城市間的行政壁壘”,而這種“下跳棋”的合作方式,讓人極容易聯想到深汕特別合作區。深汕特別合作區前身是2008年成立的深圳(汕尾)產業轉移工業園。12月,深汕特別合作區正式進入由深圳全面負責建設管理的嶄新發展階段,成為深圳第“10+1”區。
產業基礎幾乎為零的深汕特別合作區在短短几年間發生了質的飛躍,到處都有深圳的“影子”。有市場人士曾擔心,深汕特別合作區會吸收一些深圳淘汰的落後產業。對此,證券時報記者實地調查發現,深汕特別合作區的各個組團都有產業分工,華為(深汕)雲計算中心、騰訊雲計算中心、華潤數據中心等產業項目正在建設或已投入使用。深汕特別合作區還規劃建設深汕灣機器人小鎮、深汕灣科技城等眾多項目,其中深汕灣機器人小鎮已被納入深圳三大人工智慧產業集聚區之一。此外,從2017年第三季度起,深圳已將深汕特別合作區的GDP納入統計中。前三季度,深汕特別合作區實現生產總值50.4億元,同比增長25.2%,同期深圳生產總值同比增長6.6%。

規划進度

●2019年8月13日,河源市發改局赴深交流探討“深河特別合作區”研究課題。深圳市政府發展研究中心介紹了深圳開展異地產業合作及深汕特別合作區情況,雙方圍繞如何進一步加強深河兩地合作發展進行了深入討論。
●2019年 8月28日,中共河源市委七屆八次全會召開。全會通報了2019年上半年河源發展成績單,並發布河源“融灣”作戰圖。其中提到:要著力在對接“大平台”“大網路”“大市場”上提效破局,加快打造成為開放融灣先行區。加快構建產業發展開放平台,攜手深圳探索共建共贏的“飛地經濟”發展模式,確保年內建立“深河特別合作區”工作體系。
●2019年10月2日,江東新區召開工作會議,圍繞提交深莞惠“3+2”經濟圈黨政聯席會議第12次全體會議的有關議題,結合江東新區發展實際,就規劃建設深河特別合作區等具體工作議題的提交進行分工部署,提出明確要求。會議要求搶抓機遇,主動擔當作為,加強與上級部門和深圳方的對接溝通聯繫,圍繞“深圳所需、河源所能、江東所為”,堅持“政府引導、市場主導、企業運營、利益共享”的原則,加快推動謀劃“深河特別合作區”建設,著力推動市場化“飛地經濟”,打造全方位參與大灣區建設的重大合作平台,為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提供戰略腹地和重要支撐,成為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外延區。
● 10月28、29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副主任沈遲蒞臨河源市,指導“深河特別合作區”發展研究與規劃編制工作。
河源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丁紅都會見了沈遲一行。丁紅都表示,河源和深圳歷史上曾同屬於惠陽地區,雙方有著良好的合作基礎,在產業、民生、交通等各領域有著廣泛而深入的合作。正在謀劃的深河特別合作區是河源融入現代產業體系的產業合作區,是以市場為主導的合作區,對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具有重大意義。希望國家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能夠在更高層次上為我們提供指導幫助,更好謀劃、推動深河特別合作區建設。
沈遲認為,謀劃“深河特別合作區”既是深圳落實國家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增強粵港澳大灣區對周邊輻射帶動和推進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重要載體,也是河源有基礎有條件形成對大灣區功能有效補充、在制度創新上走出一條河源特色合作區模式的重大引擎和有效“試驗田”。
●2019年11月,由河源市發展改革局牽頭,負責編制市“十四五”區域規劃《深河特別合作區發展規劃》;
●2020年4月,根據河源市委深改委部署,2020年將河源高新區(南山)共建產業園作為“深河特別合作區試驗區”,堅持“政府引導、市場主導、企業運營、利益共享”的原則,以“飛地經濟”發展模式推動“深河特別合作區”建設進入實質性運作,將合作區打造成為“融灣”“融深”的核心平台,進一步拓寬深圳、河源兩市合作領域,實現優勢互補、合作共贏,加快河源改革發展步伐。
●2020年8月7日,河源高新區、南山深匯通公司聯合舉辦“深圳南山河源高新區共建產業園(深河特別合作試驗區)招商推介會”,標誌著深河產業共建事業進入了嶄新的階段,將為兩地產業共建發展注入新動力,特別是為推動河源國家高新區加快“融灣”“融深”步伐,成為承接“雙區”產業延伸的牽引區,引領河源發展的產業新城、科技新城發揮著重要的示範作用。
●12月4日,河源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丁紅都在接受深圳報業集團“續寫‘春天的故事’·走筆南粵權威訪談”全媒體採訪組專訪時表示,河源現已布局了深河共建產業園(高新區)、深河科技園作為“深河特別合作區”的試驗區、起步區,其中“深河特別合作區試驗區(即河源高新區與南山區共建產業園)”建設進展順利,將於底投入運營,已經有16家企業簽約入駐,為兩地“飛地模式”創造了經驗。
“接下來,我們將加強與深圳溝通對接,探索以市場化為主導的管理架構,由兩市商定範圍建立深河特別合作區,充分發揮深圳在機制、理念、招商等方面的先進經驗和河源在空間、區位、資源等方面的優勢,將深圳的輻射帶動作用和河源的特色特點共同發揮出來,在政府引導的基礎上,形成頂層設計更合理、資源配置更高效、產業發展更高端、體制機制更靈活的‘飛地模式’,打造我市全域全面融入‘雙區’建設的核心平台,進一步拓展深圳市發展空間,探索區域一體化發展‘廣東樣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