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帶

深度帶(depth zone)是以岩石的埋藏深度為標準劃分的變質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深度帶
  • 提出者:塞德霍爾姆
  • 時間:1891年
  • 類型:地理學術語
深度帶(depth zone)的概念首先由塞德霍爾姆(J·J·Sederholm,1891)提出。他認為岩石的變質程度主要和它們的埋藏深度有關,因為變質作用的溫度、壓力和應力隨深度而發生變化,並按深度把變質作用劃分為三個帶:淺帶、中帶和深帶。淺帶的特點是低溫、低壓和強應力,出現的礦物以低溫含水的變質礦物為主;深帶的特點是高溫、高壓和弱應力,出現的礦物以高溫不含水的變質礦物為主;中帶的特點則介於淺帶和深帶之間。研究表明,影響變質作用的因素比較複雜,不同地區的構造環境和地熱梯度不完全相同,因此不能將深度與溫度、壓力和應力之間的關係看成是固定不變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