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龍華區水務局2020年工作總結和2021年工作計畫

深圳市龍華區水務局2020年工作總結和2021年工作計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深圳市龍華區水務局2020年工作總結和2021年工作計畫
  • 發布單位:深圳市龍華區水務局
2020年,在區委區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各級各部門各街道的共同努力下,我區水污染治理取得階段性、突破性成效。水務局全體幹部職工緊盯目標不懈怠,心無旁騖抓落實,緊盯各項任務,完成水污染治理投資22.29億元,市考十二大類88項工作、區重點工作11項、民生實事2項均按計畫有序推進,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2020年工作完成情況
  2020年以來,我局紮實推進各項水務工作,初步形成科學生態治理、綠色環保發展、全民積極參與的治水新格局。一是觀瀾河企坪斷面全年穩定達到地表水V類及以上標準,月平均水質達到地表水Ⅲ類標準(2019年月平均水質為地表水Ⅳ類標準),清湖橋、放馬埔斷面月平均水質穩定達到地表水Ⅳ類標準;二是全區所有支流河道均已順利通過市首批“長制久清”考核評估,14條一級支流和2條獨立支流在水質穩定達標基礎上,有1條河達到地表水Ⅱ類標準,有3條河達到地表水Ⅲ類標準,有6條河達到地表水Ⅳ類標準;三是龍華區河流水質指數同比下降59.6%,水質改善幅度全市排名第二(龍華區2019年河流水質污染指數同比下降60.5%,水質改善幅度全市排名第三);四是以全市第二的成績順利通過全市雨污分流成效交叉考核。五是14座小型水庫達到安全運行管理標準化一級標準,率先超額完成市下達的2020年底前10座小型水庫達到安全運行管理標準化二級或以上標準的目標。
  (一)水污染治理工作
  1.堅持提前謀劃、系統治理,建立長效管理機制。一是提前謀劃2020年工作任務。制定印發《龍華區水污染治理長制久清1+8方案》《龍華區排水精細化管理1+10方案》《龍華區小型水庫標準化管理1+4方案》,定期通報考核各部門實施進度。二是推動黨建與業務雙融雙促。發揮黨建在水污染治理工作中的引領作用,由各級河長、供排水公司、水污染治理工程參建單位、居民民眾等2000餘名黨員組成先鋒隊,常態化開展“清源”“碧水”“亮劍”三大行動,從排水精細化管理、河流雨季達標、河湖專項執法3個方面實施56項具體措施,2020年以來共開展“清源”“碧水”“亮劍”三大行動132次,解決問題165項;著力打造34個“紅色驛站”和18個“紅色工地”,推動河長工作落地見效。其中,我區社區河長於麗同志在水利部河湖長制工作先進集體和個人評選中,獲得全國優秀河湖長。三是積極重構水生態系統。引進國內頂尖專家團隊“量身打造”生態修復技術路線。根據河道生態本底調研結果顯示,河流記憶體在較為豐富的鳥類,多達20種,魚類10多種,流域內生物多樣性、河道生態系統的完整性、安全性、健康性、可持續性和動態平衡逐步提升。四是高標準編制水務發展十四五規劃。緊扣龍華“一圈一區三廊”區域發展格局,以建設高質量的濱水空間和生態水務為抓手,推進水務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將龍華水務打造為人水和諧的生態水務發展先鋒、綠色集約的都市水務發展高地和安全高效的智慧水務建設標桿。
  2.堅持立足現狀、查漏補缺,實現雨污分流全覆蓋。一是全面溯源排查完善污水、雨水系統。開展排水管渠系統健康狀況排查監測工作,已完成管網排查2375公里;完成小微黑臭水體、河道排口、正本清源遺漏小區、積水點的溯源工作,形成排水乾管系統、重點面源污染等11張要素圖。二是著力提升水質淨化廠進水濃度。圍繞龍華水質淨化廠、觀瀾水質淨化廠服務片區,因地制宜制定污水處理提質增效“一廠一策”系統化整治方案。2020年,全區4座水質淨化廠平均進水BOD濃度達127.3mg/L,位居全市前列。此外,全力推進民治水質淨化廠建設,已完成99%工程量,通水後將實現民治片區增加污水處理量9萬噸/天。三是推動全區河流實現全天候達標。根據入汛以來連續監測結果顯示,觀瀾河幹流恢復至Ⅴ類的時間約20小時,一級支流恢復至Ⅴ類的時間約為3-20小時,二、三級支流恢復至Ⅴ類的時間約為18小時,均達到國家要求的中雨停止2天、大雨停止3天后水質達標的標準。
 3.堅持對標示範、統籌安排,推進碧道建設向“人產城”融合發展轉變。引進高水平團隊編制碧道總體規劃,打造“河湖+產業+城市”綜合治理開發樣板。完成觀瀾河幹流碧道概念設計方案國際招標工作,高標準啟動環賴屋山、高峰水、冷水坑水、大水坑水等四個項目27.2公里碧道建設,建成2公里環賴屋山水庫碧道。
  4.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整治,踐行一線作戰促整改。實行“清單管理制”“首辦負責制”,逐項分解目標,落實責任人,踐行一線工作法,深化“六查六包”工作機制,全面推行“一線三排”工作機制,強化風險辨識、分級管控、隱患排查治理。一是河道整治有條不紊。2020年需開展6條河道綜合整治工程,塘水圍河綜合整治工程已完工,丹坑水、牛咀水、長坑水、大布巷水等綜合整治工程進入收尾階段。二是推動河道逐漸“復明”。大力攻堅暗涵整治,打開河道總口,釋放清潔基流,2020年年底前需打開塘水圍河等6條支流河道共8個暗涵總口。截至目前,6個暗涵整治工程均已完成,上芬水2個暗涵總口均已完成95%以上的工程量。三是供水工程持續惠民。按照城中村和商品房小區分類實施供水改造工作,完成20個小區、379公里優質飲用水入戶管網改造,惠及2.5萬戶居民,創建6個優質飲用水達標小區,惠及6163戶居民,開工20個小區二次供水設施提標改造。
  5.堅持精準施策、打卡管理,打造水務精品工程。一是全面提升水務工程質量安全水平。將“平安、優質、生態、智慧、廉潔”理念融入水務工程建設全過程,印發實施《契約管理制度》《建設工程履約評價管理辦法》等系列工程全過程管理制度,實行打卡式管理,對設計單位按雨污分流率考核付費,對存在不良行為的施工單位嚴格扣分,嚴格落實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制度。二是加強廉政風險防控。制定印發廉政風險防控系列制度,梳理了57個廉政風險點和54張辦事流程圖,嚴格遵守“十不準”“十不得”工作要求,構建親清的政商關係,加強全系統廉政監督,全面實行重要事項集體民主決策,依法公開工程項目信息,對中標單位召開法人約談會議,對水務工程全過程進行透明管理,將參建單位不廉潔行為納入不良行為記錄,列入“黑名單”,實行“一票否決”,增強企業自律意識。
  6.堅持科技支撐、智慧管控,全面展開水務智慧大腦構建。聚焦公眾需求,賦能行業監管,構建水務全要素智慧管控總圖,通過5G+區塊鏈+無人機智慧型巡檢、水污染模型智慧型預測等手段,推動實現觀瀾河流域“一張圖作戰、一體化管控、一平台管理”,提升水務數位化、智慧型化管理水平,引導水務業務形態、組織架構、公共服務方式變革,加快實現水務現代化;目前已完成初步設計方案的編制。
  (二)防洪排澇和排水管理工作
  1.堅持建管並重、源頭管控,創新排水精細管理。按照污水管網“片區化”、雨水管網“流域化”、日常管理“格線化”以及一井雙崗制、門前包乾制、排水勘察備案制、排水接駁“動水令”“三化四制”的工作思路,開展排水精細化管理工作。紮實推進排水管理進小區,共完成2690個小區協定簽訂,同步實施首次進場清淤。堅決打擊各類違法排水行為,檢查工地527家次,經營性排水戶1224家。完成白鴿湖和橫嶺三區“污水零直排區”試點創建和高新園區“污水零直排”示範園創建工作,初步形成排水精細化管理新格局。
 2.堅持流域統籌、專業管養,實現“一體化”運營。編制“管網勘查一張圖”“一河一圖”“河道全流域要素監控圖”,精準掌握水務設施全要素情況,科學分析管控目標,全面構建轄區流域“廠-網-河-庫”全要素治理總圖,委託龍華排水有限公司對全區排水管網及排水設施、河道、小型水庫進行專業化統一管養,最大程度發揮水務設施的系統效能,提升水務設施的運行效率和服務質量。2020年以來,開展河道、水庫、管網日常巡查1970次,車輛478車次,累計巡查管網長度2684公里。
  3.堅持防治坍塌、整治內澇,構建水務全方位安全體系。按照“全面體檢、重點診斷、對症下藥、日常保健、建檔立制”的總體工作要求,建立常態化的地面坍塌隱患檢測評估和整改工作機制,2020年以來,累計排查發現並整治3、4級結構性隱患41處、功能性隱患417處,共發生的15起地面坍塌,均未造成人員傷亡。此外,通過近年的內澇整治工程措施,片區排水能力得到有效提高,積水點呈逐年遞減趨勢,由2016年的59個減少到5個。
  (三)行政審批、監管執法工作
  全面落實工程建設領域涉水審批制度改革。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不斷提高服務意識,根據深圳“90”改革要求,精簡審批事項,壓縮時限,探索“秒批”改革,水務行政審批時限從12個工作日壓縮至3個工作日,32個審批事項總計精簡47份申請材料,時限整體壓縮比91.6%。主動作為,加大面源污染執法力度。精準定位全區三大類1333處面源污染,聯合生態等部門開展打擊非法排污“百日行動”專項執法,2020年以來我局共立案處罰14宗,處罰金額高209萬元。
  (四)河長制、海綿城市建設工作
  一是深化河湖長制工作。採取格線化河道監管方式,實行“14+36+49+N”區、街道、社區、民間四級河長機制,逐一明確監管責任人,確定重點監管區域,定時巡查河道,協調解決問題,對各部門、各街道實行“紅、黃、綠”剛性督查,將督查結果納入年度績效,嚴格考評。2020年以來各級河長巡河9598次,落實整改問題463處。二是有序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將海綿城市建設與治水治城深度融合,打造出一批海綿城市精品示範項目,海綿示範效應不斷顯現。目前已累計完成海綿城市建設面積5.3平方公里,完成率為93%,全市排名第四。三是積極開展節水城市創建工作。貫徹落實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可持續發展先鋒戰略定位要求,率先建成節水型城市,2020年以來,累計創建54家節水型居民小區、11家節水型企業創建、26家公共機構節水型單位。
  二、存在的挑戰及困難
  面源污染源管控難度大。我區人口密度高、工業產業發達,以不足200平方公里的面積,承載了337萬的管理人口,高度城市化深刻地改變了流域水文系統結構、過程和功能,加劇了區域水循環退化。水環境承載壓力和單位面積污染負荷通量數據升高,面源污染管控難度大,涉水污染現象時有發生。如,“散亂污”企業(場所)綜合整治不夠徹底,部分企業存在回潮現象,造成水質淨化廠進水TP、SS、重金屬等超標,制約水質淨化廠效能的發揮。
 三、2021年工作計畫
  2021年,水務局全體幹部職工將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緊緊圍繞“十個全覆蓋”+碧道建設,以十個全覆蓋和碧道建設為抓手,建設封閉的污水系統、開放的雨水系統、高效的截污系統、全域的補水系統和全要素的管理系統,鞏固拓展治理成效,推動江河安瀾、秀水長清。
  (一)黨建引領,健全河湖長效管理體制
  一是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治水大格局。持續開展河長“紅色葉脈”活動,將市區聯動、組織引領、河長帶頭、黨員模範、為民服務、智慧管控等工作構建在流域“葉脈”上。充分發揮2000餘名治水黨員先鋒模範作用,依託17個紅色驛站和9個紅色工地,將水污染治理與為市民民眾提供宣介、嚮導、救援服務等功能深度融合,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治水大格局,推動轄區河流實現全天候達標。二是切實鞏固提升河湖“清四亂”成效。嚴格規範涉河建設項目許可,強化項目全周期監管,加強涉水空間保護利用。全面消除河湖“四亂”存量問題,健全河湖常態化“清四亂”工作機制,建立動態管理台賬,堅決遏制增量,持續改善河湖面貌。三是加快建設“智慧流域”。按時間、空間、質量、數量四個維度,推進水務全周期管理,建立數字水城。套用5G、AI等先進技術,加快構建智慧型融合、全域感知、多級聯動的網路系統和智慧型管理體系,不斷推動河湖管護標準化、精準化。
  (二)提質增效,打造完善的雨污分流管網系統
  一是持續開展雨污分流、正本清源查漏補缺。繼續做好正本清源“一圖一表”全覆蓋核查和成效檢查,以查促改、以查促效,推動全面補齊管網空白區、正本清源改造成效合格率達到95%以上。二是大力攻堅排水管渠修復改造。大力整治瓶頸管、缺陷管和錯接管,開展雨水系統專項治理。建立排水管渠定期檢查和績效考核機制,持續開展現狀管網內窺檢測。科學制定年度計畫,加強道路開挖和交通疏解審批統籌。到2021年底,2020年及之前內窺檢測發現的三、四級缺陷,整改率要達到95%以上。2021年發現新增的三、四級缺陷,整改率要達到80%以上。三是開展暗涵整治查漏補缺,消除總口、點截污設施。全面摸清暗涵底數,完善暗涵清單,到2021年底前,全面完成暗涵整治,打開暗涵截污總口,實施暗涵復明工程。全面取消涉河總口和點截污設施,釋放全部清潔基流,實現清污分離。四是實施沿河截流系統降水位行動。加強沿河截流系統水質水量監測,開展沿河截流系統內部排口排查和溯源整治,深入推進觀瀾河箱涵整治行動,降低晴天運行水位,實現一批沿河截流系統退出污水收集系統。五是深化“一廠一策”實施。下“繡花式”功夫,全面查清進廠外水來源、比例、水質、水量等,大力攻堅堵點難點問題,生活污水收集處理效能持續提高,集中收集率達到90%,水質淨化廠全年平均進水BOD濃度增長10%。
  (三)環山貫水,打造健康活力的水生態系統
  一是打造“人產城”融合的公共濱水空間。以安波清瀾、通絡達瀾、融城興瀾、智網耀瀾四大設計策略構築生態型、城市性、文化性、智慧型相融合的河流,將觀瀾河流域打造成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城市濱水公共空間典範,2021年完成環大水坑水庫、高峰水庫碧道建設約25公里。二是保障河流生態基流。完善多水源、常態化補水系統,持續推進油松河、牛咀水等18條河道生態補水工程,新建補水管道58.83公里,泵站5座,2021年完成50%工程量。
(四)建管並重,構建全鏈條、精細化、智慧型化排水全周期管理體系
  一是深入推進一體化運營管理。進一步整合全區水務要素,對涉水事務實行一體化管理,對水務設施進行統一調度,逐步實現各涉水要素系統化、信息化、自動化和精細化管理。二是完成排水管理進小區首次進場工作。按照“接管一個、精細化一個”的原則,對2690個建築小區進行管網檢測、測繪、清淤、修復,2021年預計完成6861公里;加大排水公司人員、設備投入,強化排水管渠日常管養,完善對排水公司的績效考核機制,提高排水公司的管養能力和水平。三是深化“污水零直排區創建”。按照深圳市污水零直排區創建工作方案要求,全面完成污水零直排區創建工作,組織開展評估驗收,到2021年底,經評估驗收合格的污水零直排區面積不少於建成區面積的90%。四是深入推進涉水污染源長效治理。建立涉水面源污染動態管理機制,排查一個、整治一個、銷號一個,實現全面管控,精準管控,採取科技執法、聯合執法、溯源執法等手段,嚴厲打擊處罰污水散亂排等現象,對入河、入湖、入管排污口開展溯源執法,控制入河湖排污總量。
  (五)高標建設,構建高品質城市供水體系
  一是最佳化水廠布局,提升出廠水質。對標國際先進水質標準,啟動深度處理工藝改造,實施觀瀾茜坑、龍華茜坑、紅木山水廠提標,設計規模83萬m/d,其中2021年底完成紅木山水廠深度處理工程建設。二是進一步提升居民小區自來水水質。推進居民小區優質飲用水和二次供水設施提標改造,2021年底計畫完成21個小區優質飲用水改造和50座小區二次供水設施改造,基本實現居民小區自來水改造全覆蓋。三是載體創建,推動水效對標達標。加快推進機關、學校、高耗水企業等用水大戶節水載體創建,發揮節水行業引領作用,2021年建成6個居民小區、2個工業企業(園區)、2個節水單位等節水載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