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簡介,建設背景,氣候特點,歷史,鐵路維護,鐵路改建,意義,
簡介
阜淮鐵路是安徽省淮北平原南部的煤運幹線。阜淮鐵路由西北向東南走向,起自淮南市洞山站,途經鳳台、潁上,至阜陽,全長130千米。阜淮鐵路把濉阜鐵路和淮南鐵路聯結起來,向北經夾符支線與隴海、津浦鐵路相接,向南隔長江通過寧蕪、皖贛鐵路同浙贛、鷹夏鐵路相連,形成華東沿海南北第二條鐵路幹線,連同長江航運在內,組成一個新的華東地區水陸運輸網。這一分流對於減輕津浦鐵路的運輸壓力,改善華東腹地的交通運輸將發揮積極作用。今後從北方到贛、閩的大量物資經濉阜、阜淮、淮南要經過京滬、滬寧、滬航、浙贛鐵路縮短運程400多公里。與其它鐵路的連線,阜陽:漯阜鐵路、青阜鐵路、京九鐵路、阜六鐵路。淮南:淮南鐵路、淮張鐵路、淮田鐵路。
建設背景
在安徽省淮北平原南部,繼濉阜鐵路通車後,又一條重要的鐵路幹線——阜淮鐵路呈西北--東南走向,起自淮南市洞山站,途經鳳台、潁上、阜陽三縣,跨越淮河、西淝河,到達阜陽市,沿線建有12個車站,全長125公里,是一條連線淮南、淮北煤炭基地的煤運幹線。 據初步探明安徽省兩淮煤田是中國黃河以南發現的最大煤田,有人稱為“中國的魯爾區”。不僅儲量豐富,而且地理位置優越。它地處華東腹地,鄰近上海等工業城市,既是華東煉焦、化工用煤的重要基地,其運輸成本可大大低於晉煤南運。據估算,晉煤南運每噸煤運費為兩淮煤的2.2倍以上。因此,國家決定加速開發兩淮地區的煤炭資源,阜淮鐵路正是適應這一需要而修建的。
氣候特點
阜淮鐵路皖北段屬於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皖南段屬於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氣溫年平均值比較適中,由北向南,由山區到平原,大都介於14℃~17℃之間。淮北和大別山區氣溫偏低在15℃以下,沿江和皖南南部氣溫較高,在16℃以上,其它地區都在15℃—16℃之間,南北相差2℃左右。冬季,由於受冬季風影響氣溫比同緯度低,淮北北部平均氣溫在0℃以下,越往南氣溫越高,因有大別山和黃山的屏障,皖南段受冬季風影響相對較小,氣溫相對較高,一般在4℃以上,冬季溫暖。夏季,安徽由於受夏季風影響,氣溫一般比同緯度地區高,氣溫大都在27℃~29℃之間,大別山區和皖南山區,因地勢較高,氣溫相對較低,夏季涼爽。氣溫分布特徵與中國的氣溫分布特徵一致,冬季南北溫差相對較大,南北溫差約5℃以上;夏季全省普遍高溫,南北溫差相對較小,南北溫差不超過2℃。沿線各地冬夏溫差大,從南到北冬夏溫差都在25℃以上,氣候冬冷夏熱。安徽東距海洋較近,受海洋影響較深,大部分地區降水在800~1700mm之間。安徽的降水主要是夏季風帶來的,春夏之交的梅雨是安徽重要的鋒面降水,此外,夏秋時節的颱風雨也是安徽降水的重要來源。沿線氣候在中國氣候大背景之下,除具有雨熱同期,大陸性季風氣候顯著的特徵外,因其緯度位置、海陸位置都較適中,氣候還具有氣候溫和、降水適當、四季分明(春暖、夏炎、秋涼、冬冷)、梅雨顯著、過渡性明顯的氣候特徵。
歷史
阜淮線上有淮南車務段、淮西、張集車務段,90年代初主要客運站有淮南、淮西、潘集,90年代初主要客運站有淮南、淮西、潘集、鳳台、張集、江口集,其它站只有2039/2040的前身普慢停靠。黃橋站更為潁上站(實際離潁上縣城較遠,但深的地方支持),發展為張集車務段內的較大客運站。90年代末張集車務段撤銷,阜淮全線都歸淮南車務段,鳳台站基本不辦理長途客運,而張集站失去車務段機構以後,在客運上就不及潁上站了,謝橋站擴建,謝橋礦通車;潁上站擴建,也是煤礦通車。兩個車站都有很大的發展,脫胎換骨了。
鐵路維護
自2008年4月18日23時起,暴雨突襲阜陽地區,至4月20日凌晨連續降雨量達120.7毫米。鐵路工務部門以 雨為令,迅速出擊,阜陽工務段發揮三級防洪網路作用,嚴格執行雨前、雨中、雨後巡查制度,對管內線路實施24小時分班巡查,並派專人監控新線、塌方多發地段等重點處所,袁寨工區班長孫峰、線路工張清達在巡查至阜淮貨下線10.050至10.100公里處時,發現兩端路肩下沉、坍塌,嚴重影響行車安全,當即向段防洪辦匯報,封鎖線路並迅速組織應急搶險。該段黨政領導分率應急預備隊奔赴一線,靠前指揮,段科室技術幹部迅速趕到包保工區,冒雨組織阜陽、阜陽北兩個車間16個工區的職工趕赴現場,全力搶修。共有24處受水害影響的線路得到了妥善處置,其中,除2處限速15公里、1處限速25公里外,其餘21處均已恢復常速運行。
鐵路改建
為增強華東地區煤炭運輸通道能力,2007年11月15—17日,受鐵道部委託,阜淮鐵路、淮南鐵路淮南至合肥段及水家湖至蚌埠段鐵路電氣化擴能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評審會在合肥召開。該電氣化擴能改造工程總量為284.2正線公里,工程總投資27億元,建設工期一年半7月27日,受環境保護部和鐵道部委託,環境保護部環境工程評估中心和鐵道部工程設計鑑定中心在合肥市主持召開了“阜淮鐵路、淮南鐵路淮南至合肥段、水蚌鐵路電氣化擴能改造工程環境影響報告書”技術評估會,報告書順利通過專家評審。安徽省環保局,合肥市、阜陽市、蚌埠市、淮南市環保局,建設單位上海鐵路局,評價單位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上海鐵路城市軌道交通設計研究院,設計單位上海鐵路城市軌道交通設計研究院的代表約30人參加會議。會議邀請8名專家組成專家組。 淮阜鐵路
會議期間,與會專家和代表踏勘了擬建工程沿線環境和主要環境敏感點,聽取了環評單位關於報告書內容的匯報。 阜淮鐵路線路西起阜陽市,經潁上縣至淮南市,全長114.01公里,改造工程主要內容為電氣化架網工程、小半徑改造和到發線改造。工程改造後為國鐵I級,阜淮鐵路為雙線,電力牽引,牽引質量5000噸,客車最高運行速度為120公里/小時,阜淮線客、貨列車對數近期分別為:28對/日、110對/日;新建潁上、鳳台、淮南西3座牽引變電所,新建張集、潘集等6座分區所。施工總工期18個月,計畫2008年下半年開工,2009年年底竣工。 本工程為電氣化改造項目,體現“以新帶老”原則。對距鐵路外軌中心線30米內的超標敏感點按照搬遷或功能置換;按環境噪聲功能區標準採取聲屏障措施,視情況輔以隔聲窗措施進行治理;30米以外的集中連片噪聲敏感點優先採取聲屏障,零散的聲環境敏感點採取隔聲窗,使其聲環境功能達標。 經認真討論和評估,專家組認為:本工程為既有鐵路線電氣化改造,改造後有利於節約能源,減輕環境污染。在設計、施工、運營中認真落實環評報告書及評估意見提出的各項環保措施後,工程建設對環境的不利影響可得到有效控制和緩解,從環境保護角度分析,本工程的建設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