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現狀
淮豬現分布於江蘇省徐州、 連雲港市及淮北一帶, 山東省臨沂市部分地區也有分布。 江蘇省東海種豬場、 乾於種豬場、 銅山種豬場和新沂踢球良種場均有淮豬的繁育群, 其中東海種豬場就有淮母豬繁育群 300 頭左右。
東海縣是淮豬的原產地之一。據20世紀50年代調查,淮豬主要分布在江蘇北部徐州、淮安、東海、宿遷、鹽城東部沿海及魯南地區。
外形特徵
頭部面額部皺紋淺而少呈菱形,嘴筒較長而直,耳稍大、下垂;體型中等,背腰窄平,極少數微凹,腹部較緊,不拖地;臀部斜削,四肢較高、較結實。全身被毛黑色,較密,冬季生褐色絨毛。公豬下頜兩側有1對獠牙,成年公豬前肢上部形成盔甲狀,母豬乳頭數7~10對。淮豬全身被毛黑色, 毛粗長, 背覆有紅色絨毛。 頭部有菱形皺紋, 耳大下垂, 嘴筒長而平直, 體形中等偏小、 緊湊, 背腰微凹, 四肢粗壯, 稍臥系 (趾骨與地面稍平行)。
繁殖性能
母豬初情期平均為77.3日齡(51日~107日),體重為8~16千克,發情周期平均為20.4日(14~30日),發情持續期2日~5日,適宜初配期為120日~150日齡;妊娠期平均為114.0日(110日~125日),初產母豬平均窩產總仔數不低於9頭,經產母豬不低於13頭,產活仔數不低於12頭。
生產性能
初產母豬平均窩產仔 9.1 頭, 平均二胎窩產仔數 12.8 頭, 平均三胎窩產仔數 13.1 頭。 出生重平均 1.14kg 。 淮豬生產性能良好。 純繁情況下, 6 月齡平 均 體 重 75kg , 背膘厚 3cm, 屠宰率65%, 瘦肉率 44.5% 。 以淮豬為母本, 以長白、 大約克夏、 杜洛克、 漢普夏等優良瘦肉型豬為父本進行雜交, 雜交豬瘦肉率可達 55% , 日增重在 0.6kg 以上,是理想的雜交母本。
生長發育
初生仔豬平均體重為0.8千克以上,在正常飼養條件下,肥育豬20千克~80千克階段,平均日增重400克以上,達80千克體重日齡230日;成年公豬體重在110千克~150千克,成年母豬體重在90千克~125千克。
肥育性能
80千克體重時屠宰、屠宰率平均達70%~72%,6~7肋背膘厚36mm以上,眼肌面積17.5cm 2 ,胴體瘦肉率平均為44.5%,腿臀比例25%~28%。
豬肉特點
宰前活重 78kg 的淮豬, 屠宰後瘦肉率為 44.55% ( 42 頭樣本均值), 活重70kg 的, 屠宰後瘦肉率達 49.70% ( 34頭樣本均值)。 對 8 頭 210 日齡宰前活重 78kg 的淮豬進行肉質分析, 肌肉內粗脂肪含量為 11.71% , 水份 64.24% ,蛋白質 22.78% 。 肌肉大理石紋明顯,肌纖維較細, 肉質細嫩, 味鮮且芳香濃郁, 口感酥嫩, 品質良好。
養殖環境
豬場選址
選擇地勢高燥、通風良好的養殖環境,場址最好選擇在地勢高燥、排水良好和背風向陽的地方。遠離鬧市區、學校、醫院、村莊、畜產品加工廠、污水處理場,禁止在水源保護區、自然保護區、旅遊區等地方建場。確保場址水源充足、水質清潔、符合標準、交通便利、利於防疫、電力供應有保障等。
污染控制
根據山區農戶散養豬的特點,一般每戶飼養 50~100頭,為改善豬的生活環境,減少豬的發病率和死亡率,通過圈舍改造,避免動物糞便外流造成環境污染所帶來的負面影響。污染物處理需遵循以下原則:設計、改圈和生產同時考慮,儘量降低污染物處理成本,力爭實現循環利用,最終達到達標排放。
治理污染物的基本方法
一是
發酵床養豬。發酵床養豬解決了糞便處理和惡臭,改善了農村生態環境,在發酵床內,豬的糞尿是微生物源源不斷的營養食物,它們不斷地被分解,從而不再需要對其採用清掃排放,也不會形成大量的沖圈污水,從而沒有任何廢棄物排出豬圈,真正達到養豬零排放的目的。豬舍內不再臭氣熏天、蠅蛆滋生,這不但改善了豬場本身的環境,而且也有利於新農村建設,改善人居環境,是農村散養戶改圈和環境建設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二是豬—沼—菜生態養殖模式。雨水和污水要分開排放,雨水直接排放到自然溪溝,糞尿和沖洗液進入專用管道,乾糞和尿液及圈舍沖洗液分開處理,乾糞直接進入發酵池內,在微生物作用下,通過 1 個月以上的發酵處理,變得疏鬆,再作為有機肥種菜。尿液和圈舍沖洗液經密封管道排入沼氣池,進行循環利用,沼氣可燒水、煮飯、照明等,經沼氣處理後全部用於農地種菜。
飼養管理
飼料要求
飼養講究營養平衡,精料主要是農家自種的玉米 60%+米糠 40% 或米皮 55%+ 麩皮 45% 混合。提倡多餵青綠飼料,青菜、山芋藤、蘿蔔纓、紅花草、水浮萍等是目前農村養豬的主要青飼料來源,同時也可以種植苜蓿、歐洲菊苣、串葉草、聚合草、金蕎麥、通菜等,以增加青飼料。合理使用粗飼料,如豆腐渣、乾粉類、葛根渣等,當青飼料不足時,可以適當用一些粗飼料,以滿足豬對飼料容積的需求,起到飽腹作用,促進胃腸蠕動。飲水需保持清潔、充足,水質符合 NY5027 的需求 。禁止在飼料中使用國家禁止使用的添加劑、興奮劑、鎮靜劑、激素類、砷製劑。決不使用高銅、高鋅日糧。確需使用抗生素治療時,在商品豬出欄前,按有關規定執行休藥期 30 d 以上。提倡使用中草藥預防治療。不使用變質、霉變、生蟲或被污染的飼料。不使用未經無害化處理的農家泔水或其他畜禽副產品。
飼餵方法
生粥料(或熟食):精料每頭每日飼餵不超過 1.5 kg ,根據生長不同階段可適當增減飼餵量控制調節生長速度;青飼料每日投餵 1~3 次,每日不低於 1.5~2.5 kg/ 頭,從保育結束 50 kg 左右開始,對耳標登記造冊,並開始飼餵青飼料。要保證定時飼喂,餵量適宜,少給勤添,防止污染腐敗。同時,可在飼料中添加乳酸菌、酵母等益生菌保持微生態平衡。飼養周期不少於 9 個月,育肥期一般不少於 6 個月(從保育結束至出欄)。 適時出欄,在體重達到 100~115 kg 時出欄,出欄上限不超出 5 kg 。
日常管理
供給充足清潔的飲水,合理分群、適當調教,注意觀察,儘量做到有病早發現,早治療。一是觀察精神。餵食前豬聽到響聲蜂擁而至,叫聲不斷,說明飢餓,可多餵點飼料;給料10 min 左右,槽內飼料被搶食一空,豬不回窩,在槽邊擁擠張望,說明料不足,可以再投一些;有時豬在餵料前未到槽邊,且叫聲小而弱,說明不太餓,可以少投些料。如不動不叫,說明可能有疾病。二是觀察食慾。餵豬第 2 頓時要先看飼料情況,如果飼槽內僅有一點碎料沫,無成小堆粉或顆粒飼料,說明上次餵料量適中;如果看到飼糟中有剩料,說明上次餵量太多或豬有疾病徵兆,此次應減量,並將剩料清除。三是觀察尿液。尿液赤黃或帶有紅色血絲都是有疾病的徵兆。四是觀察糞便。如果圈內有少量零星糞便呈黃色,糞內有飼料顆粒,說明有個別豬進食過量,投料應比上次減少約 20% ;如果發現糞便呈糊狀,淡灰色,綠色,糞內混有脫落的腸膜或糞結、拉稀等,都是疾病徵兆。平時搞好圈內清潔衛生,注意防寒、防暑,保持料槽乾淨。 根據飼養階段工藝的不同,適當地降低飼養密度,保證豬有足夠的運動空間。
疫病防治
衛生防治
堅持自繁自養,使用抗性好的地方品種——淮豬(霍壽黑豬),儘量不引進外來豬。同時,加強飼養管理,供給充足的飲水,保持營養平衡,增餵青飼料,並注意觀察。保健使用中草藥(魚腥草、金銀花等)。驅蟲用伊維菌素、左旋咪唑。根據飼養階段工藝不同要定期消毒圈舍及周圍環境。免疫用具在免疫前要徹底消毒,剩餘或廢棄的疫苗以及使用過的疫苗瓶要作無害化處理,不得亂仍。疫苗應選購弱毒苗、活苗、滅活苗等,必須要有批號,且在有效期內使用。弱毒苗需在 -20 ℃ 條件下保存,滅活苗可冷藏室保存。針頭注射器一定要消毒(沸水煮 15 min 以上),每頭豬換 1 支針頭。
獸藥使用
保持良好的飼養管理,儘量減少疾病的發生,減少藥物的使用量。仔豬、生長豬接受治療時要符合有機豬飼養要求。育肥後期的商品豬儘量不使用藥物,必須使用治療時,按有關規定執行休藥期 30 d 以上,方可出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