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生態經濟帶發展規劃

淮河生態經濟帶發展規劃

2018年11月,經國務院批准,《淮河生態經濟帶發展規劃》正式印發。

主要內容,城市名單,重要意義,戰略定位,空間布局,政策支持,

主要內容

根據規劃,江蘇省淮安市、鹽城市、宿遷市、徐州市、連雲港市、揚州市、泰州市7個城市包含在規劃範圍之內。
《規劃》還明確,國務院和地方政府將給予大量“真金白銀”的政策支持,規劃區域內的各個城市也將迎來重大發展機遇。
《規劃》中還有哪些值得關注的看點?
24萬多平方公里、近1.5億人
根據《規劃》,規劃範圍包括25個地市和4個縣(市),面積24.3萬平方公里,2017年末常住人口1.46億,地區生產總值6.75萬億元。

城市名單

江蘇省:淮安市、鹽城市、宿遷市、徐州市、連雲港市、揚州市、泰州市。
山東省:棗莊市、濟寧市、臨沂市、菏澤市。
安徽省:蚌埠市、淮南市、阜陽市、六安市、亳州市、宿州市、淮北市、滁州市。
河南省:信陽市、駐馬店市、周口市、漯河市、商丘市、平頂山市和南陽市桐柏縣。
湖北省:隨州市隨縣、廣水市和孝感市大悟縣。

重要意義

從國家區域戰略角度看,加快淮河生態經濟帶發展具有重大意義,《規劃》文本用四個“新”作了具體的概括,具體如下:
有利於推動全流域綜合治理,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探索大河流域生態文明建設新模式;
有利於打造我國新的出海水道,全面融入“一帶一路”建設,打造中東部地區開放發展新的戰略支點,完善我國對外開放新格局;
有利於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和新舊動能轉換,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培育我國經濟發展新支撐帶;
有利於最佳化城鎮格局,發揮優勢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和東部地區最佳化發展,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推動形成區域協調發展新局面。

戰略定位

《規劃》中,對淮河生態經濟帶的戰略定位可以概括為“三帶一區”。
1、流域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帶
把淮河流域建設成為天藍地綠水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綠色發展帶,為全國大河流域生態文明建設積累新經驗、探索新路徑。
2、特色產業創新發展帶
著力培育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推動產業跨界融合發展和軍民融合發展,同時要鞏固提升全國重要糧食生產基地的地位,探索推進資源枯竭城市、老工業基地轉型升級的有效途徑,促進新舊動能轉換和產業轉型升級。
3、新型城鎮化示範帶
增強區域中心城市綜合實力,促進大中小城市、特色小鎮和美麗鄉村協調發展,積極推進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分類引導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實現產、城、人、文融合發展,努力在宜居宜業、城鄉統籌發展方面探索新模式新路徑。
4、中東部合作發展先行區
發揮淮河水道和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紐帶作用,引導資金技術向內陸腹地轉移,營造與國內外市場接軌的制度環境,加快構建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開放合作新格局,形成聯動中東部、協調南北方的開放型經濟帶。

空間布局

“一帶”:指淮河幹流綠色發展帶。
充分發揮淮河幹流水道作用,加快推進淮河出海航道建設和中下游航道疏浚,增強幹流航運能力,大力發展多式聯運,加快沿淮鐵路、高速公路和集疏運體系建設,構建綜合立體交通走廊。
增強淮安、鹽城、蚌埠、信陽輻射帶動能力,形成特色鮮明、布局合理、生態良好的現代特色產業和城鎮密集帶。
“三區”:指東部海江河湖聯動區、北部淮海經濟區、中西部內陸崛起區。
東部海江河湖聯動區
包括淮安、鹽城、揚州、泰州、滁州等市。
發揮淮安、鹽城區域中心城市的引領作用,依託洪澤湖、高郵湖、南四湖等重要湖泊水體,統籌海江河湖生態文明建設,強化與長江三角洲、皖江城市帶等周邊區域對接互動。
北部淮海經濟區
包括徐州、連雲港、宿遷、宿州、淮北、商丘、棗莊、濟寧、臨沂、菏澤等市。
著力提升徐州區域中心城市輻射帶動能力,發揮連雲港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東方起點和陸海交匯樞紐8作用,推動淮海經濟區協同發展。
中西部內陸崛起區
包括蚌埠、信陽、淮南、阜陽、六安、亳州、駐馬店、周口、漯河、平頂山、桐柏、隨縣、廣水、大悟等市(縣)。
發揮蚌埠、信陽、阜陽區域中心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積極承接產業轉移,推動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因地制宜發展生態經濟,加快新型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進程。
“四軸”:
依託新(沂)長(興)鐵路、京滬高速公路、京杭運河以及在建的連淮揚鎮高鐵、規劃建設的京滬高鐵二通道,建設臨沂—連雲港—宿遷—淮安—鹽城—揚州—泰州發展軸;
依託京廣線,建設漯河—駐馬店—信陽發展軸;
依託京九線,建設菏澤—商丘—亳州—阜陽—六安發展軸;
依託京滬鐵路與高鐵,建設濟寧—棗莊—徐州—淮北—宿州—蚌埠—淮南—滁州發展軸。
依託四條發展軸,向南對接長三角城市群、長江中游城市群、皖江城市帶;向北對接京津冀地區、中原城市群。
著力吸引人口、產業聚集,輻射帶動蘇北、皖北、豫東、魯南、鄂東北等區域發展。
“多點”:指區域中心城市之外的其它城市。

政策支持

1、國務院層面將在政策實施、跨區域重大工程建設、資金投入、土地保障、體制創新等方面對淮河生態經濟帶給予積極指導和支持。
2、江蘇、安徽、山東、河南、湖北省要不斷完善省以下財政體制,支持淮河生態經濟帶發展。
3、支持各市縣探索“多規合一”,編制統一的空間規劃。
4、支持區域內老工業城市、資源型城市加快轉型發展,創建產業轉型升級示範區。
5、依法做好農村承包土地的經營權抵押貸款試點工作,支持農業適度規模化發展。
6、探索多元化投融資模式,合法合規支持建立投融資協同機制,強化金融監管合作和風險聯防聯控;規範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引導社會資本參與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項目建設與運營。
7、強化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實施管理,完善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鈎政策,實施城鎮建設用地增加規模與吸納農村轉移人口落戶數量掛鈎機制,適度增加土地利用年度指標和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鈎指標。
8、政策性銀行、開發性金融機構按照職能定位和業務範圍,加大對水利、交通等基礎設施領域信貸支持力度,有序發展投融資主體,活躍投融資市場,鼓勵通過市場化方式組建淮河產業投資基金等,推動設立股份制淮河開發集團公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