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東道宣慰司是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設立的監司機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淮東道宣慰司
- 成立時間:1276年
淮東道宣慰司是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設立的監司機構。
淮東道宣慰司是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設立的監司機構。淮東道宣慰司,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設立,治揚州,屬江淮行省。十九年,省。二十一年,行省移杭州,復立淮東道宣慰司。二十二年,又廢宣慰司。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
淮東路 淮東路,全稱淮南東路,中國古代行政區劃,以淮水以東之地置,亦曰淮左。歷史文化 宋置,元改為揚州路總管府,又置淮東道宣慰司,本路屬焉,按淮揚一帶之地,皆為淮東,亦曰淮左。
明洪武年間置監察機構淮東道按察使司,轄區與元淮東宣慰司一致,旋廢。湖東 湖東與淮東是重疊的,淮東是行政概念,而湖東是地理概念。因地處江淮五大湖一線以東,故稱湖東地區。地理區域劃分,湖東與湖西有兩條分界線,一條是京杭大運河一線,另一條則是江淮五大湖一線,合稱京湖雙線。方言 淮東方言,江淮官話(淮語...
王艮,字止善,紹興諸暨人。尚氣節,讀書務明理以致用,不苟事言說。淮東廉訪司闢為書吏,遷淮西。會例革南士,就為吏於兩淮都轉運鹽使司,以歲月及格,授廬州錄事判官。淮東宣慰司闢為令史,以廉能稱。歷建德縣尹,除兩浙都轉運鹽使司經歷。紹興路總管王克敬,以計口食鹽不便,嘗言於行省,未報。而克敬為轉運使,...
後階中奉大夫、福建道宣慰司宣慰使。朱煥之子朱霽,初襲父官為淮東大都督、揚州知州,德祐三年(1277年),蒙古貴族從北庭發出詔書改其都督府為揚州路總管府,命朱霽為揚州路總管兼府尹,散官中順大夫,佩金虎符。九年之後(1286年),改任吉州路總管,德祐皇帝嗣位十四年(1288年),受北庭任命,遷少中大夫,起為...
康茂才(1314年-1370年8月24日),字壽卿,明湖廣蘄州(今湖北蘄春)人,中國明朝初期將領。康茂才自幼受儒家傳統教育。1351年秋,康茂才被元朝官府任命為義兵長官,不久升任宣慰使。隨後,他率軍駐紮於和陽(今安徽東部)附近,同時,受任淮西宣慰使。1355年初,康茂才率軍於南岸參與防守。同年4月,南京被朱元璋...
宣慰使司,秩從二品。每司宣慰使三員,從二品;同知一員,從三品;副使一員,正四品;經歷一員,從六品;都事一員,從七品;照磨兼架閣管勾一員,正九品。凡六道:山東東西道,益都路置。 河東山西道,大同路置。 淮東道,揚州置。 浙東道,慶元路置。 荊湖北道,中興路置。 湖南道。天臨路置。...
……諢中奇語也。(《藝苑卮言》附錄一)作者簡介 張鳴善(生卒年不詳),名擇,自號頑老子,元末平陽(今山西臨汾市)人。其先人於北宋末年南渡,鳴善流寓江浙一帶,居揚州時間尤長,曾官淮東道宣慰司(治揚州)令史、擢江浙提學,後謝病辭官。散曲今存小令十三首,套數二套,常以詼諧語作刺世譏時之詞。
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西元1292),設立河南江北等處行中書省。海寧州屬河南江北行中書省淮東道宣慰司江北淮東道肅政廉訪司淮安路。元順帝至正二十七年(西元1367),海寧州歸吳,屬江南行中書省。明太祖洪武元年(西元1368),海寧州復改名海州,屬淮安府,廢朐山縣,沭陽縣直屬淮安府。海州至此保有州治和贛榆縣,...
。《全元散曲》校記:“疑‘無民’為‘吳民’之訛。如作‘吾民’亦通。”祥瑞:瑞雪兆豐年。作者簡介 張鳴善 名擇,號頑老子。原籍平陽(今屬山西),家在湖南,流寓揚州。官至淮東道宣慰司令史。填詞度曲辭藻豐贍,常以詼諧語諷人。張鳴善身處元末喪亂之際,深感現實的動亂與污濁,因此多有刺時之作。
至元十三年(1276年)元軍攻占南宋都城臨安(今杭州),俘5歲的南宋皇帝宋恭宗。此時的南宋幾乎全境已納入大元國版圖,元朝在南宋的核心地區置江淮等路行中書省,統兩淮(淮南東路,淮南西路)、兩浙(兩浙東路,兩浙西路)地,又稱淮東行省、揚州行省。省會治於原淮南東路首府揚州。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徙省治於...
曾官淮東道宣慰司令、江浙提學。元滅後稱病辭官,隱居吳江。工散風,《玉和正音譜》稱其曲“藻思富贍,爛芳春葩”,並將其列為元曲家的第九位,譽之為“誠一代之作手”。當時頗負盛名,揚廉夫、蘇昌齡皆“拱手服其才”。《錄鬼簿續編》說他著有《英華集》,今不傳。現存套數兩套,小令13首。
八年,遷淮東宣慰司都元帥。九年,遷浙西廉訪使、湖廣行中書省參知政事,辭。十一年,改淮西廉訪使。廬州盜起,思謙亟命廬州路總管杭州不花領弓兵捕之,而賊已不可撲滅矣。言於宣讓王帖木兒不花曰:“承平日久,民不知兵,王以帝室之胄,鎮撫淮甸,豈得坐視!思謙願與王戮力殄滅。且王府屬怯薛人等,數...
龍鳳元年(1355年)二月,元廷在天長縣設淮東宣慰使司都元帥府統領濠、泗等處義兵,「聽言民願出丁壯義兵五千名者為萬戶,五百名者為千戶,一百名者為百戶,仍降降宣敕牌面」。由此可見,元廷仍堅持以官軍員數為標準,規範義兵的管理。在管理機構方面,1350年設定的湖南、道州二處千戶所,「于帥府分司處設...
曾官淮東道宣慰司令、江浙提學。元滅後稱病辭官,隱居吳江。工散風,《玉和正音譜》稱其曲“藻思富贍,爛芳春葩”,並將其列為元曲家的第九位,譽之為“誠一代之作手”。當時頗負盛名,揚廉夫、蘇昌齡皆“拱手服其才”。《錄鬼簿續編》說他著有《英華集》,今不傳。現存套數兩套,小令13首。
《齊乘》是地方志,作者是於欽。內容簡介 《齊乘》共六卷,分沿革、分野、山川、郡邑、古蹟、亭館、風土、人物等八門。書前有至元五年(1339年)時任江北淮東道肅政廉訪使蘇天爵序,末附有於潛所作的跋、釋音一卷。該志專記三齊輿地,所記以當時山東東西道所轄益都、般陽、濟南三路並德州為主,並附古代曾為齊...
曾官淮東道宣慰司令、江浙提學。元滅後稱病辭官,隱居吳江。工散風,《玉和正音譜》稱其曲“藻思富贍,爛芳春葩”,並將其列為元曲家的第九位,譽之為“誠一代之作手”。當時頗負盛名,揚廉夫、蘇昌齡皆“拱手服其才”。《錄鬼簿續編》說他著有《英華集》,今不傳。現存套數兩套,小令13首。
經他治理,難治之地得以整頓,才智策略大顯,故被元世祖召回中書省,任兵部尚書,再調任刑部尚書。反又拜受淮東宣慰司使。還沒到任,當地百姓就奔走相告,到任後百姓心悅誠服,淮東一片寧靜。在任幾月,感覺體弱疲憊,便以年事高辭謝職位而歸退家居。過五年而病逝。時年70歲,朝廷追贈潞陽郡(今通州)公。人...
納速剌丁,從征襄陽,以勞擢濬州達魯花赤,因家大名。納速剌丁起身鄉貢進士,補淮東廉訪司書吏。丁母憂,服闋,補兩浙鹽運司掾,復辟掾淮東宣慰司。簡介 字士瞻,其父馬合木 人物生平 至正十年,賊發真州,納速剌丁以民兵往襲之,獲賊四十二人。已而泰州賊大起,鎮南王府宣慰司請參議軍事,納速剌丁建議築四...
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追封秦國公,謚忠穆。加贈推誠守正佐理翊戴功臣,封延安王,改謚忠獻。子孫後代 子六人:忽察,淮東宣慰使;平安奴,太平路達魯花赤;也識哥,同知山東宣慰司事;虎里台,同知真定總管府事;亦可麻,同知都護府事;重喜,隆禧院副使。孫八人,伯顏,中書平章政事;余多居宿衛。
命駐蜀元軍進攻兩川要地,以阻宋軍東援;命合丹、劉整行淮西樞密院,博羅歡為淮東都元帥,分別進攻兩淮,牽制宋軍,配合主力攻宋;命荊湖行省左丞相伯顏、平章政事阿術率軍20萬,自襄陽順漢水入長江,直取臨安。並告誡伯顏勿妄殺,以爭取人心。十一年九月,伯顏與阿術率軍進至郢州(今湖北鐘祥),遭宋黃州...
至元十三年元滅宋,置江淮行省於揚州,統兩淮、兩浙地,又稱淮東行省、揚州行省。二十一年,徙省治於杭州,稱江浙行省。二十三年,還治揚州,復稱江淮行省。二十六年,再次徙治杭州。二十八年,以江北州縣隸河南行省,改稱江浙行省。大德三年(1299年),罷福建行省,以其地屬江浙行省。轄境包括今江蘇南部,浙江...
壬申,立淮東等處宣慰使都元帥府於天長縣,統濠、泗義兵萬戶府並洪澤等處義兵,聽富民願出丁壯義兵五千人者為萬戶,五百名者千戶,一百名者百戶,仍降宣敕牌面。是月,命刑部尚書董銓等與江西行省平章政事和尼齊專任征討之務,便宜從事;遣使先降曲赦,諭以禍福,如能出降,釋其本罪,執迷不悛,克日進討...
二十八年 (1291),因朱清、張瑄之請,並四萬戶府為二都漕運萬戶府,朱、張分別以江東道宣慰使;淮東道宣慰使兼領萬戶府事。自此以後,海路運糧,“止令清、瑄二人掌之”。運糧數量逐年增加,最多的是文宗天曆二年(1329),達三百五十餘萬後。世祖令江南秋稅折鈔 江南徵收秋稅、夏稅,為南宋舊制。全國統一...
臣觀鄂州等九州隸南京,而行台移治建康,其淮東廉訪使舊治淮安,今宜移治揚州。”又言:“諸官吏受賕,在朝則詣御史台首告,在外則詣按察司首告,已有成憲。自僧格持國,受賕者不赴台憲司而詣諸司首,故爾反覆牽延,事久不竟。臣謂宜如前制,惟於本台、行台及諸道廉訪司首告,諸司無得輒受。又,...
沐斌建議朝廷遣人分諭木邦、緬甸諸宣慰司,令集夷兵刻期過江,分道並進,復親自率領官軍進駐騰衝以助聲勢,思機發四面受敵。思機發遣其部下頭目齎銀一百五十兩行賄沐斌等官,沐斌心想“固拒之,恐生疑懼”於是先佯收其禮,將之封識官府。然後在正統十二年四月將事情的原委奏明了明英宗。正統十二年十月,沐斌...
臧夢解,浙江慶元人,宋末中進士第,未官而國亡。至元十三年,從其鄉郡守將內附,授奉訓大夫、婺州路軍民人匠提舉。史籍記載 未幾,例革其所司,而浙東宣慰司舉夢解才兼儒吏,可試州郡,朝廷是之,授息州知州。未行,改知海寧州。時淮東按察副使王慶之按行至其州,見夢解剛直廉慎,而學有淵奧,自任職...
至元八年(1271年),元世祖忽必烈通過元大理、鄯闡等路宣慰司都元帥府派遣奇得脫因等出使緬甸,詔撫緬王。緬國蒲甘王朝那羅梯訶波帝派使者價博到達大都。忽必烈派使回訪緬國。兩國間建立了初步聯繫。至元十年(1273年),忽必烈派勘馬拉史里、奇得脫因等出使緬國,要求緬王派遣王室子弟或顯貴大臣來京朝貢。未料,...
”復言:“淮東近地,宜置屯田,歲入糧以給軍,所餘餉京師。”帝悉從其言。二十五年,詔江淮管內,並聽忙兀台節制。二十六年,朝廷以中原民轉徙江南,令有司遣還,忙兀台言其不可,遂止。閩、越盜起,詔與不魯迷失海牙等合兵討之,御史大夫玉速帖木兒奏宜選將,帝曰:“忙兀台已往,無慮也。”未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