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淮揚文化
- 中心城市:揚州
從文獻記載中淮揚菜的聞名名可以追溯到一千多年以前;和淮揚文化交流發展、鼎盛過程一樣,歷唐、清兩個時期,且也是在清代康熙、乾隆年間達到顛峰,借勢於兩代皇帝的頻頻南巡期間屢屢逗留淮安。到乾隆年間,淮揚菜系已經成為全國四大菜系...
揚州大學淮揚文化研究中心成立於2011年4月,揚州地處江淮之間,是京杭運河的發源地。“淮揚文化”是江蘇四大文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揚州大學淮揚文化研究中心成立於2011年4月,揚州地處江淮之間,是京...
為了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大運河寶貴遺產,全面落實國家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規劃綱要精神,充分挖掘和展示大運河淮揚文化的地域特色,促進國家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
為振興淮揚菜文化產業,淮安市委、市政府成立淮安市振興淮揚菜文化產業工作委員會、全面負責淮揚菜集團的規劃發展、人員組成等重大決策事宜,全面統籌、指導、協調、推進淮揚菜文化產業的發展。作為首個國字號的美食集團,淮揚菜文化產業園...
淮揚飲食文化史中華飲食文庫 《淮揚飲食文化史中華飲食文庫》是青島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章儀明。
《漢語移動域框架語義分析(人文傳承與區域社會發展研究叢書·淮揚文化研究文庫)》是於2012年6月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圖書,作者是周領順。 [1] 書名 《漢語移動域框架語義分析(人文傳承與區域社會發展研究叢書·淮揚文化研究文庫)...
其分期的依據主要是根據各歷史時期江蘇境內強勢地域文化的影響。對江蘇地域文化的分區,作者依據現存歷史文化資源的差異和所處的地理環境及周邊省、市地域文化的影響,把江蘇地域文化劃分為金陵文化、淮揚文化、吳文化、楚漢文化四個文化主區...
北宋江蘇文化的再次趨同 南宋、金代江蘇南北文化的再次失衡 元代江蘇文化重心向東南移動 七 創明養清 江南稱長 明代建都南京的文化影響 明代江南文化的全國影響 清代江南文化獨占鰲頭 清代淮揚文化後來居上 八 開篇近代 引領風尚 第一次...
江北,字面理解為江之北面,在人文地理概念中指長江以北。相對江南而言,主要指江蘇、安徽兩省的長江以北地區,即江淮地區。在文化上以江淮文化、淮揚文化為主,通行江淮官話。江北地區區別於屬於北方文化的淮海地區(即淮河以北地區)。在...
2013年入揚州大學中國史流動站,師從吳善中教授,研究淮揚文化史。2015年博士後出站,留校任教,現為揚州大學社會發展學院講師,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中國近現代社會文化史、淮揚文化史。代表作有《民本與家風:阮元的慈善思想及其實踐》...
在地域上,金陵文化本源具有明顯的吳文化特徵,吸納吳越文化的細膩市井;從歷史上看,中國三次衣冠南渡使南北方文化交融,金陵文化也吸納了中原主流文化的文脈秩序,形成獨樹一幟的文化區域。淮揚文化 代表城市:江蘇淮安、揚州等。江蘇省...
2001年9月15日,由韋明鏵作為課題負責人的江蘇省社科規劃基金課題《淮揚文化通論》,經學科專家組評審和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領導小組審定,立項為重點項目。 由於韋明鏵在文化研究方面的取得的實績與影響,日本、丹麥、美國、韓國、澳大利亞等國...
相對江南而言,主要指江蘇、安徽兩省的長江以北地區,在文化上以淮揚文化為主。江北地區區別於屬於北方文化的淮北地區(即淮河以北地區)。在古代,江北地區是東南地區的經濟中心之一,並形成了揚州、淮安、泰州、南通、合肥、安慶、巢湖等...
江蘇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淮揚文化研究中心 淮揚文化研究中心共出版學術著作60餘部,發表論文500多篇,其中被中國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收錄174篇;承擔各類科研項目50多項,科研經費總計共450多萬,獲省部級以上獎項14項,省...
揚州、淮安、鹽城為江淮官話洪巢片淮揚小片,連雲港屬於江淮官話洪巢片海泗小片,泰州、南通一帶則屬於江淮官話泰如片。江淮方言 江淮方言,又稱下江官話,曾經是明朝及清朝前期中國的官方語言 (1368年—1752年)。為吳語區北方化的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