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高鐵新城

淮安高鐵新城

淮安高鐵新區位於淮安市中心城區東部,淮安區老城和新長鐵路以北。京滬高速公路沿南北向穿越高鐵新區中部,大寨河、烏沙乾渠沿對角線方向從西南向東北方向穿越新區。本次規劃的範圍為高鐵新區核心區,東至京滬高速,西至新長鐵路,南至廣州路,北至徐楊路,規劃總面積約1129.75公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淮安高鐵新區
  • 地址:淮安市中心城區
中國江蘇網5月5日訊 未來,這裡將成為承載淮安騰飛夢想的城市新增長極和拉動淮安產業轉型升級的新引擎,包括一條展現“淮水安瀾”城市特色的生態景觀帶、濕地旅遊帶,以“帆”為空間原型、最高220米的地標建築群,以市花月季為空間原型的文化博覽中心等在內的一系列城市級地標將在此誕生,11萬人將在此詩意棲居……前不久剛通過專家論證的《淮安生態新城高鐵新區控制性詳細規劃》為市民描繪了一幅令人神往的圖景。那么,高鐵新區將如何規劃?該地區將會給周邊地區乃至整個淮安帶來哪些利好呢?記者昨日就此進行了採訪。
-實地探訪:“白紙”上勾畫新區藍圖
根據規劃,淮安高鐵新區位於淮安市中心城區東部,淮安區老城和新長鐵路以北。京滬高速公路沿南北向穿越高鐵新區中部,大寨河、烏沙乾渠沿對角線方向從西南向東北方向穿越新區。本次規劃的範圍為高鐵新區核心區,東至京滬高速,西至新長鐵路,南至廣州路,北至徐楊路,規劃總面積約1129.75公頃。
昨日上午,記者驅車沿枚皋路、徐楊路、景宜路、廣州路等路段對現場進行探訪時發現,這裡目前還是一片尚未完全開發的土地,滿眼都是綠意盎然的景象,穿插其間的大寨河、烏沙乾渠、四支渠、南支河、三大溝等幾條水系讓人印象深刻。不過,這裡的道路系統已經拉開了框架,路況也很好,路邊零星分布著一些工業企業、小村莊以及少量公共服務設施。而在高鐵站的選址附近,一排高架橋的橋墩已經矗立在地面上,繁忙的施工車輛和機械讓人感受到這裡火熱的建設氛圍。
-總體格局:“一軸、一帶、三大圈層”
在負責編制該規劃的東南大學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關專家的眼中,記者看到的一張“白紙”呈現出另一番圖景:綜合高鐵站點地區圈層發展理論與兩大城市級結構要素,奠定了規劃區域“一軸、一帶、三大圈層”的總體格局。
“一軸、一帶”分別指的是規劃區域內的城市東西向主軸和生態景觀帶,二者均為城市級結構要素。規劃區內沿枚皋路的景觀軸線是一條城市級的東西向軸線,這條軸線未來將成為高鐵新區最主要的景觀軸線,將銜接高鐵門戶和城市行政文化體育中心。沿大寨河與新長鐵路之間的生態綠地構成了城市東部重要的生態開敞空間,並與城市內部“X”形的生態廊道相互銜接,未來將有可能塑造成為一處城市級生態景觀帶。
未來,有五條鐵路在這裡呈“米”字型交會,淮安高鐵站將成為連線蘇北、蘇中、蘇南的樞紐站,站點周邊地區將成為城市發展重要的新增長點。依據空間尺度的不同,高鐵站點對城市發展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層面:巨觀層面,將為城市發展帶來新的交通區位優勢,促進區域發展一體化;中觀層面,將為城市的發展帶來契機,促進人口及城市空間結構的調整;而微觀層面,將促進站點周邊地區呈圈層式發展。
規劃中的“三大圈層”即以淮安高鐵站點為核心向外輻射的三圈地帶,第一圈層規模為1~2平方公里,為交通服務區域。第二圈層規模為3~5平方公里,為直接拉動區域。第三圈層範圍為第一、二圈層以外區域,為間接催化區域,未來將輻射整箇中心城區。
-總體定位:多元複合的綜合片區
結合外地案例和本地的特點,本次規劃對高鐵新區的總體定位為:以對外區域服務及對內公共服務為特色的城市級專業中心,集交通樞紐、商務辦公、濕地休閒、星級賓館、商業購物、文化娛樂、生態居住等功能多元複合的綜合片區。商務金融服務業、商業和休閒娛樂業、房地產業是高鐵站點地區開發的主導產業類型,尤其鼓勵與交通區位關聯密切的諮詢、診療、設計、策劃、評測、中介等區域服務行業企業進駐。
規劃還提出,高鐵新區與西側的生態新城兩個片區未來將相互整合、錯位發展。根據現有規劃,兩者均包括文化旅遊休閒、生態居住等一般功能,因此可依託景宜路—枚皋路公共服務軸和大寨河—烏沙乾渠城市濱水景觀帶,共同打造具有吸引力的旅遊景區。但在主導公共功能上,兩者各有側重——生態新城以科技服務的商務功能為主導,為生產服務提供智力支持;高鐵新區則利用高鐵的區位優勢,承擔區域商貿功能,強化地區專業中心職能。
-空間結構:“一軸、一帶、三節點、六片區”
本次規劃空間結構為“一軸、一帶、三節點、六片區”。
“一軸”即沿枚皋路—景宜路城市發展軸。“一帶”即沿大寨河—烏紗乾渠生態景觀帶。“三節點”分別為站前公共中心節點、城市商業中心節點、區級公共中心節點,其中,在城市商業中心節點,規劃了高鐵新區核心地標建築群,即以“帆”為空間原型,包括2棟高層建築,建築高度在100米以上,最高為220米,該建築群是淮安高鐵新區的中心地標;還規劃了文化地標建築淮安博覽中心,該中心植根於“淮水安瀾”的文化脈絡中,巧妙契合地形和景觀環境,以市花月季為空間原型,最終形成的整體形象自由活潑,體量適宜,具有極強的文化韻味。該建築與周邊水環境相互融合、相互映襯,將成為整個核心區域的視覺焦點。“六片區”分別是公共服務、居住等六片區。
-最大特色:
高鐵站前的生態景觀帶
本次規劃最大的特色為高鐵站前的生態景觀帶,向西連線淮安森林公園,向東與站前廣場相互銜接,構成淮安高鐵新區最重要的空間骨架。
生態景觀帶是對上位總體規劃的落實,是對城市整體生態格局的延續。根據淮安市城市總體規劃,本次規劃區內的大寨河和烏沙乾渠是城市東部重要的生態廊道,本次規劃對該結構進行了落實,延續並強化了淮安市的整體生態格局。
此次規劃以淮安“二河繞城、四水穿城”的生態格局為前提,充分考慮大寨河與烏沙乾渠水系的現狀,在保障防洪排澇灌溉等功能的前提下,對水系進行了局部放大以形成集中水面,營造出既具現代化濱水生活的特質,又蘊含淮安文化特色的空間品質,凸顯“淮水安瀾”的整體意蘊,與國內眾多高鐵新城相比,特色明顯,形象突出。
規劃結合高鐵新區整體空間架構和功能布局的需求,在生態景觀帶內部布置少量小尺度的公共設施用地,以安排小尺度、低密度的文化休閒、創意展示、濱水旅遊、特色會議等功能,為市民提供豐富多彩的戶外濱水休閒場所,有利於集聚人氣,帶動整個高鐵新區的旅遊發展。
-人口規模:
未來11萬人在此安居
此次規劃確定了高鐵新區規劃總人口為11萬人。其依據主要有二:一是規劃區建設用地共1024公頃,按照人均城市建設用地95~105平方米來計算,規劃區可容納人口在10萬人左右;二是規劃居住用地面積為282公頃,按照居住用地平均容積率在1.5、人均住宅建築面積35~40平方米計算,規劃區可容納人口在10.5萬人~12萬人。結合以上硬性指標,綜合考慮規劃區內低層、多層和高層建築的比例和緊湊開發的原則,確定了規劃區規劃人口共11萬人。
此次還規劃了3個居住社區中心,社區中心以服務半徑500~800米內的20000~40000左右居民為主要服務對象,為居民提供較為綜合、全面的日常生活服務項目。在居住社區交通便利的中心地段或鄰近公共運輸站點集中設定居住社區級公共設施,與居住社區公共綠地共同形成邊界明晰的居住社區中心,保證實現居民在步行七八分鐘、騎腳踏車三四分鐘以內可達。
社區中心中的公共設施以綜合體的形式集中布置,包括文化娛樂、體育、行政管理、社區服務、社會福利、醫療衛生、商業金融服務、郵電等設施。宜獨立設定的公共設施包括國小、中學等教育設施,老年公寓等社區服務設施。規劃區域內還規劃了4所國小、2所國中和1所高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