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淮安清真寺
- 地理位置:淮安市淮陰區王營東大街75號
- 占地面積:1.54畝
- 景點級別:淮安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俗稱:王營清真寺
歷史沿革,初建,修繕重建,規模建制,建築特點,風格特點,主要建築,熱心公益,地理交通,
歷史沿革
初建
修繕重建
鹹豐十年(1860年)捻軍起義軍進入王營,淮安清真寺殃於戰火,焚毀殆盡,回族或亡或逃,戶口漸次零落。
同治六年(1867年)戴明選之子靜齋協理教務,先建茅屋數間,始作聚禮、講習之所,不久復建草房大殿3間。
光緒十年(1884年),戴靜齋阿訇商得楊煦亭、馬雲峰、郭道生諸君贊助,改建石瓦大殿、講堂等,稍復舊觀。
1912年又添建大門(耳房)、南講堂、廚房,葛子明捐資建成水房。
1920年復於殿前建瓦卷棚3間,新建東講堂。全寺修整一新,莊嚴肅穆。
新中國成立初,寺院得到保護,“文革”中被毀。1979年始,政府數度撥款重建,迄1985年全部完成。
規模建制
淮安清真寺占地面積1.54畝,總建築面積495平方米,大殿130平方米。
建築特點
風格特點
淮安清真寺建築為仿古風格,青磚青瓦。
主要建築
淮安清真寺里大殿、南北講堂、男女水房、門樓等建築一應俱全。
熱心公益
因常廷津老阿訇早年學成靈州道堂,受其影響本寺進哲赫忍耶教統,自清末迄今,或聘寧夏阿訇主持教務,或送本坊海里幾赴寧縣學習深造,歸里後任教長,一直與哲赫忍耶道堂聯繫緊密。
本寺坊重視教育與社會公益,清末曾在寺內籌辦苹英初等國小堂,1946年復辦私立伊光國小,回漢兼收,盛時學生近300名、現任教長葛維禮哈吉主持教務近30年,先後向政府申辦了回民食品廠和回民綜合廠,既解決清真寺自養,又解決了部分回族青年就業。並於1985年經省宗教局批准,開辦淮陰市海里凡培訓班,為蘇北各地培養了一批急需的阿訇和宗教服務人員。
葛教長現任中國伊協委員,江蘇省政協委員、伊協副會長,淮陰市、縣政協常委、淮陰市伊協會長等職,為中國伊斯蘭教界知名人士。因社會事務繁忙,加年近古稀,培育、扶持青年阿訇樊維明負責本守教務。
地理交通
江蘇省淮安市碼頭鎮中心國小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