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營清真寺位於江蘇省淮陰縣王營鎮,初創於雍正年間(1723一1735年)。“文革”時期,寺院慘遭破壞,於1985年得以重建。寺院占地面積1.54畝,其中大殿為130平方米。寺內現存有1920年重修碑記及“文革”中被保存下來的少數幾件文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王營清真寺
- 地理位置:江蘇省淮陰縣王營鎮
- 占地面積:1.54畝
- 始建時間:雍正年間(1723一1735年)
歷史沿革,規模建制,交流合作,地理交通,
歷史沿革
王營清真寺初創於雍正年間(1723一1735年),道光末季日臻完善,時主持教務者為常廷席阿訇,戴明選阿訇輔之。常廷璋阿訇(1785—1870年)祖籍山東濟寧,生於江蘇淮安府桃源縣(今泅陽),早年求學於甘肅靈州(今寧夏靈武縣),掛榜後復返濟寧等地名寺深造,嘉慶五年(1800年)應聘本寺主持教務,達60年之久。他以學識淵博聞名遠近,一時北自濟南,南及南京、杭州等地,穆斯林紛紛前來求學,寺內絕帳高懸,門徒甚眾。藉此盛況未能持續,鹹豐十年(1860年)捻軍起義軍進人王營,清真寺殃於戰火,焚毀殆盡,回族或亡或逃,戶口漸次零落。同治六年(1867年)戴明選之子靜齋協理教務,先建茅屋數間,始作聚禮、講習之所,不久復建草房大殿3間。光緒十年(1884年),戴靜齋阿訇商得楊煦亭、馬雲峰、郭道生諸君贊助,改建石瓦大殿、講堂等,稍復舊觀。1912年又添建大門(耳房)、南講堂、廚房,葛子明捐資建成水房。1920年復於殿前建瓦卷棚3間,新建東講堂。全寺修整一新,莊嚴肅穆。新中國成立初,寺院得到保護。“文革”中被毀。1979年始,政府數度撥款重建,重建中葛維禮教長多方奔走,頗多出力。迄1985年全部完成。
規模建制
迄1985年全部完成,大殿、南北講堂、男女水房、門樓等建築一應俱全,均為仿古風格,青磚青瓦,總占地面積1.54畝,總建築面積495平方米,大殿130平方米。寺內現存有1920年重修碑記及“文革”中被保存下來的少數幾件文物。
交流合作
本寺坊教民263戶,1000餘口,全部為回族。
地理交通
地址:江蘇省淮陰縣王營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