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位於淮安城郊的水利樞紐工程,2001年元月開工,實現了國務院提出的“2003年汛前發揮效益”的目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淮安水利樞紐工程
- 開工時間:2001年元月
- 地點:淮安城郊
- 設計單位:中水淮河工程有限責任公司等
- 施工難度:大
工程地位,建設單位,設計單位,監理單位,施工單位,工程現狀,工程概況,工程運用,景點介紹,
工程地位
它施工難度大,技術複雜,是入海水道規模最大的樞紐建築工程。主體工程立交地涵,是實現京杭大運河與入海水道交匯、亞洲最大的“水路立交”工程。上部渡槽承京杭運河航運之需,是南水北調工程東線調水的唯一通道;下部涵洞則自西向東,溝通淮河入海水道,可防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
建設單位
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員會治淮工程建設管理局
設計單位
中水淮河工程有限責任公司等
監理單位
國家電力公司西北勘測設計研究院
施工單位
中國水利水電第十一工程局
安徽水利開發股份有限公司
淮安市水利機械工程有限公司等
工程現狀
淮安水利樞紐總面積333.4公頃,其中陸地面積113.4 公頃。由4座大型電力抽水站、11座涵閘、4座船閘、5座水電站等24座水工建築物組成,這裡既是南水北調東線工程輸水幹線的節點,又是淮河之水東流入海的控制點。具有泄洪、排澇、灌溉、南水北調、發電、航運等綜合功能。淮安水利樞紐壯觀奇特,氣勢宏偉,工程數量多、密度大、種類全、功能複雜,水文化豐厚,為國內罕見,堪稱水利工程博物館,是五十多年來新中國治淮成就的縮影和真實寫照。2004年7月,淮安水利樞紐已被水利部評為“國家水利風景區”。
工程概況
淮安樞紐工程位於江蘇省淮安市南郊楚州區、京杭運河與蘇北灌溉總渠交匯處北側的淮河入海水道上,是淮河入海水道的第二級樞紐,為Ⅰ等工程。樞紐主要建築物有入海水道穿京杭運河立交地函以及古鹽河與清安河穿堤涵洞、渠北閘和入海水道北堤跨淮揚公路立交旱閘。
淮安樞紐工程2000年10月20日開工;2001年3月26日運河截流成功;2002年5月31日通過通航階段驗收,航槽開始充水,恢復通航;2002年12月28日,立交地涵水下工程通水驗收;2003年10月21日淮安樞紐工程竣工,工程概算35268萬元。
淮安樞紐主體工程立交地涵造型先進、結構複雜、技術含量高、施工難度大,是目前亞洲最大的水上立交工程。2003年6月28日,淮河發生了新中國成立以來僅次於1954年的第二位流域性大洪水,淮安樞紐工程史無前例地經受住考驗,順利泄洪。
在施工中,成功實施了大面積軟基開挖、超大型深基坑深井降排水和地涵薄壁混凝土施工,尤其是10萬立方米結構長度超極限的薄壁混凝土防裂技術的自主研發和成功套用,使立交地涵混凝土未出現一條裂縫,經專家鑑定技術水平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建成後的淮安樞紐工程典雅美觀,與周圍的環境和諧統一,躋身國家水利風景區的行列。淮安樞紐工程2004年獲水利部優秀設計金獎。
工程運用
淮安水利樞紐工程的運用,能夠灌溉、排澇、泄洪、通航、發電,形成綜合型效益。這裡是水的編組站,江淮之水在這裡重新分配後,可東下,可西行,可北上,可南去,澇可排,旱可灌。把長江、淮河、大運河、灌溉總渠、洪澤湖、白馬湖、高郵湖等水系連成一片,實現跨湖泊調度,遠距離輸水,達到多方位受益。三十多年來,這些工程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僅九四、九五、九六年就抽水一百億立方米,相當於三個半洪澤湖的蓄水量,為蘇北地區的工農業生產和人民民眾的生命安全作出了巨大貢獻。
景點介紹
橋頭堡
由東南大學設計的兩座橋頭堡,7層,高33米,底座為淺灰色花崗岩貼面古城牆,上部則為江淮古民居青色屋檐,融古風和現代技術於一 體。橋頭堡內設有觀光電梯,遊人可直達塔頂。立於30多米處的塔頂,視野頓時開闊,腳下的鋼索纜橋似兩條巨龍將京杭大運河牢牢地攬入自己的懷中,成為入海水道的一道標誌性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