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住寺(江西省宜春市豐城西端的九龍山的景區)

淨住寺(江西省宜春市豐城西端的九龍山的景區)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淨住寺坐落在江西省宜春豐城西端的九龍山核心景區(古蹟在董家鎮老塘村),該寺是唐代高僧馬祖道一(709—788)創建,為唐朝馬祖道一豐城所建八大禪宗叢林之一,已經有1200多年歷史。

2003年豐城市政府聘請純源法師為淨住寺住持。

基本介紹

歷史記載,寺廟簡介,人文歷史,

歷史記載

清代《豐城縣誌》記載:“淨住寺,馬祖建,寺外有觀音峰、馬跡泉、石凳、石門、無字碑諸勝”。唐代馬祖道一在豐城大力弘揚洪州禪,先後建立了壽昌、梵慧、資善、華嚴、光福、慧燈、定明、淨住等八大叢林。古蹟位置分別是壽昌寺(原址在今市婦幼保健院)、梵慧寺(原址在今榮塘鎮北湖村)、資善寺(原址在今麗村鎮曾家山)、華嚴寺(原址在今湖塘隍城一帶)、光福寺(原址在今隍城舊八十三都)、慧燈寺(原址在今梅林鎮寺前村)、定明寺(原址在今尚莊、梅林一帶)、淨住寺(原址在今董家鎮老塘村)。古淨住寺規模宏大,前面是佛子殿,後面是觀音殿,觀音殿後曾設講當堂,佛子殿上有一尊佛門大帝塑像,兩側有18尊羅漢像,神態各異,形象逼真,勝似杭州靈隱寺。寺中原有和尚多達百餘人,種田三百餘畝,鐘鳴鼎食,香火旺盛、盛極一時。

寺廟簡介

位於豐城市董家鎮境內的淨住寺,是一座擁有一千多年歷史的著名寺院,是由中國佛教歷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唐代高僧馬祖道一(709—788)創建。
馬祖俗姓馬,法號道一,四川什邡縣人,他為了使佛法得到大力弘揚,一改過去高僧獨自修行悟道的傳統,轉而大量修建佛教寺廟,使佛法傳播迅速擴大成為可能。馬祖一生曾立志修建大小寺院48座,主要集中在中國南方,尤以佛教信眾較多的江西為多。著名的有靖安寶峰寺、豐城淨住寺等。
馬祖在豐城境內共建有八座禪寺,但以淨住寺最為知名。淨住寺坐落在豐城、高安交界處的九龍山腹地,這裡古木參天,冬暖夏涼,依山面水,環境優美,是一處修心參禪的風水寶地。寺院背靠觀音峰和蓮花峰,正對著後來被稱為馬祖山和馬祖湖。附近還有馬跡泉、石凳、石門仙跡、無字碑、蒲團山、活埋處等名勝,寺院規模宏大,前為佛祖殿,王爺殿和觀音殿三重建築,後為講堂。而最引人注目的則是寺門兩株巨大的古柏。這兩株被稱為“馬祖手植柏”的是一千多年前馬祖開闢淨住寺時親手栽種,仍枝繁葉茂、生機盎然。兩株古柏高約25—30米,樹幹需4人合抱,其體型之大,在江南一帶極為罕見,堪稱鎮寺之寶。
淨住寺通過一千多年的發展,逐漸形成了流傳有序、博大精深的禪文化,歷代高僧輩出。如清康熙年間的住持方丈巨山,曾著《語錄》四卷;詩僧乘吼,精通佛教經義,曾主講席十七期。高安傅鐸從之學詩,後中進士,一時傳為佳話。另外,明萬曆進士吳道南曾寄居寺內讀書,中進士後也曾到寺中還願,為作《石門記》等。相傳乾隆下江南,也曾慕名前來,揮筆寫下“隆興第一山”。
1958年左右,因修建水庫,淨重住院寺被拆毀。大量文物散落民間,周圍村莊還可以看到淨住寺的磚石構件和歷朝住持方丈座化缸、墓志銘等遺物。
2003年豐城市政府聘請純源法師為淨住寺住持。

人文歷史

第一件寶是“馬祖手植柏”:這兩棵柏樹俗稱“公母柏”,高達三十餘米,在江西古柏樹中可謂首屈一指。唐朝馬祖訪道雲遊天下,路經興隆山(即今羅嶺山脈),看到這裡峰巒迭翠,雲霧飄渺,景色秀麗,環境幽雅,實為修心養性之福地,便在山下建一寺廟,號“淨住寺”,收納弟子,拜佛念經,並由馬祖親乎在寺廟前栽下兩棵柏樹。幾百年過去了,柏樹吸納天地靈氣,逐漸長大。又幾百年過去了,人們驚訝地發現兩棵柏樹樹冠發生了奇妙的變化:一棵偉岸墩實,宛如骨骼健壯、英姿颯爽的小伙子;一棵婀娜多姿,宛如風姿綽約、含羞而立的年青姑娘。又幾百年過去了,柏樹越長越大,靠近地面的兩樹根部,對著長成了一雌一雄形狀,一凸一凹,形象有趣。並且到了夜深人靜時,便嗄嗄作響,竊竊絮語。廟主認為佛門乃清靜之地,兩樹交媾,有傷風化,便在兩樹之間修建了一隔牆,以防越軌。從此,雌雄雙柏,被罩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人們都說這兩棵樹成了“精”。
第二件寶是“高僧坐化缸”:淨住寺千年香火,綿延不絕,到了1958年時,由於一個錯誤的測量數據說淨住寺將位於新修的羅李水庫水位以下,規模龐大的淨住寺在很短的時間裡被拆得乾乾淨淨,所有物件也蕩然無存。到了後來周圍的村民在開荒種地時,在淨住寺外圍陸續發現了一些高僧古墓和墓碑,上面寫著多少代多少代主持方丈的法號,同時出土了許多高僧坐化缸,裡面有些高僧的遺體仍然保存完好。村民們將高僧遺體恭恭敬敬地焚化,而十多個缸卻被村民用來浸泡禾種而得以保留。從遺留下來的缸來看,這些缸多為明清時期所造,高近一米五,通體施黃褐色釉,上下繪有佛像及花鳥,分為三個部分,下部與普通大缸無異,中部為一個覆缽型缸蓋,上部有孔,孔內嵌入剎頂型小蓋。據說這個小蓋是為了弟子們數年後檢視遺體是否成肉身佛而用,不成則入土為安。
第三件寶是“御筆九龍主”:相傳清朝乾隆皇帝巡遊江南時,曾入廟夜宿,見房間裡有蚊子,便拿起扇子趕了幾下,蚊子全飛走了。從此以後,這間房就再也沒有蚊子了。乾隆帝臨走時,揮筆題寫了"九龍主"三個大字,落款乾隆真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