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豚 又稱 河豚、淡水海豚、淡水鯨,並非單一物種,而是對一些適應江河湖泊等淡水生境的鯨豚類的統稱,故又稱 淡水豚類、淡水鯨類。各種淡水豚之間的親緣關係很遠,來自不同的演化支,因此 淡水豚類 是一個籠統的概念,不具分類學意義。
廣義上的淡水豚(英:Freshwater dolphins)泛指一切常駐於淡水的鯨豚類,如 2006 年多國學者在中國長江發起的“2006長江淡水豚類考察”,便是對白鱀豚(Lipotes vexillifer)和江豚(Neophocaena asiaeorientalis asiaeorientalis)這兩支不甚相關的種系而言的;狹義上的淡水豚(英:River dolphins)專指 形態分類學 總結歸納的幾種具 長喙、圓額、小眼 等特徵的鯨豚類,白鱀豚即屬此類而江豚不歸於此,另外主要生活在海里的拉河豚(Pontoporia blainvillei)因其典型的淡水豚外貌也被歸於此類。
曾有學者將狹義的淡水豚全部併入 恆河豚科(Platanistidae)或 恆河豚總科(Platanistoidea),稱之為 淡水豚科、淡水豚總科(僅中文科名隨著概念的轉變而發生了習慣性的更改,學名未變;淡水豚科 也稱淡水鯨科、河豚科、喙豚科)。實際這些淡水豚的外形、習性等方面接近 是生境相仿導致趨同演化的結果,不代表親緣關係接近,現行分類已將它們劃為不同的類群,傳統意義上的 淡水豚科 與 淡水豚總科 不再是有效的分類階元。
基本介紹
分類研究
- 二、眼睛嚴重退化。因常年生活在黑暗而渾濁的環境,高度發達的回聲定位功能配合敏銳的聽覺早已取代了眼睛的作用,淡水豚類的雙眼變得極小且視力低下。
- 三、吻部極其狹長,與頭部乃至整個身體的比例是鯨豚類中最長的。淡水豚類視覺衰弱,接近獵物的難度隨之增大,為便於捕獵而進化出加長的吻部,擴大了取食範圍,當配合遠程回聲定位發動突襲時,會起到更好的獵食效果。口中兩排密集而銳利的圓錐形牙齒,可對獵物造成瞬間性的殺傷,並能將獵物牢牢固定在口中。
- 一、白鱀豚的腸為體長之 12.5-14.9 倍,恆河豚為 3.6-4.9 倍,亞河豚為19-20 倍,拉河豚為 24.0-37.3 倍;
- 二、恆河豚和拉河豚的肝胰管開口於十二指腸本部的始端,白鱀豚開口於十二指腸球部;
- 三、白鱀豚的肛扁桃體發達程度介於亞河豚與恆河豚之間,拉河豚則未發現有肛扁桃體。
物種簡表
常規淡水豚 | ||||
總科 | 科 | 屬 | 種(IUCN 評級) | 亞種 |
恆河豚總科Platanistoidea | 恆河豚科 Platanistidae | 恆河豚屬 Platanista | 恆河豚 P. gangetica(EN 瀕危) | 恆布河豚 P. g. gangetica |
印度河豚 P. g. minor | ||||
白鱀豚總科Lipotoidea | 白鱀豚科 Lipotidae | 白鱀豚屬 Lipotidae | 未劃分 | |
亞河豚總科Inioidea | 亞河豚科 Iniidae | 亞河豚屬 Inia | 亞河豚 I. geoffrensis(EN 瀕危) | 真亞馬遜河豚 I. g. geoffrensis |
奧里諾科河豚 I. g. humbotiana | ||||
玻利維亞河豚 I. g. boliviensis | ||||
拉河豚科 Pontoporiidae | 拉河豚屬 Pontoporia | 拉河豚 P. blainvillei(VU 易危) | 未劃分 | |
非典型淡水豚 | ||||
總科 | 科 | 屬 | 種(IUCN 評級) | 亞種 |
海豚總科Delphinoidea | 海豚科 Delphinidae | 短吻海豚屬 Orcaella | 未劃分 | |
土庫豚屬 Sotalia | 土庫豚 S. luviatilis (DD 數據缺乏) | |||
鼠海豚科 Phocoenidae | 露脊鼠海豚屬 Neophocaena | 窄膂露脊鼠海豚 N. asiaeorientalis (EN 瀕危) | 長江露脊鼠海豚(江豚) N. a. asiaeorientali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