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味滲泄為陽

淡味滲泄為陽,為中醫基礎術語,是中醫陰陽學說中對於藥物的陰陽劃分,相對於鹹味涌泄為陰而言,淡味滲泄為陽。滲泄是滲利水濕的意思,通過使用甘淡藥物使水濕向下滲利排泄而出,相對於使用鹹味藥的涌泄屬於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淡味滲泄為陽
  • 類別:中醫基礎術語
  • 出處:《素問·至真要大論》
概念,解讀,中醫套用,

概念

滲泄是滲利排泄水濕的意思。淡味藥能使水濕向下滲利排泄而出,其藥性屬於陽。例如通草和薏苡仁味淡,都能利小便而去水濕。

解讀

淡味滲泄為陽,出自《素問·至真要大論》篇:“辛甘發散為陽,酸苦涌泄為陰,鹹味涌泄為陰,淡味滲泄為陽。”從語言的順序來看,淡味藥是和鹹味藥相比較的。從作用上來說,二者雖然都有泄下的作用,但是一個是通泄,一個是滲泄。通和滲,一個勢急,一個勢緩,一個作用強,一個作用弱,強者為陽,弱者為陰。再者從味道上,淡味藥寒的鹽分較少,甚至可以說相反,當屬味之薄者。《素問·陰陽應象大論篇》:“味厚著為陰,薄為陰之陽。”所以,淡味藥雖亦有滲泄的作用,但較鹹味之薄者,屬陰中之陽。兩者比較鹹味涌泄為陰,淡味滲泄為陽。

中醫套用

指導臨床選藥組方。如豬苓湯之味薄通利。
《內經》依據藥食氣味的厚薄及其功效性能進行陰陽屬性的劃分:一是氣味分陰陽,氣屬陽,味屬陰。以氣味厚薄復分陰陽,則氣厚為陽中之陽,具有發熱的功效,氣薄為陽中之陰,具有發散的功效;味厚為陰中之陰,具有泄下的功效,味薄為陰中之陽,具有通利的功效。二是以味分陰陽,辛甘發散為陽,酸苦涌泄為陰。
藥食氣味性能理論對臨床選藥組方有重要指導意義。金·張元素在《醫學啟源·用藥法象》中將藥物分為風升生、熱浮長、濕化成、燥降收、寒沉藏五類,其文曰:“氣之厚者,陽中之陽,氣厚則發熱,辛甘溫熱是也。”“味之厚者,陰中之陰,味厚則泄,酸苦鹹寒是也。”系對《內經》這一理論的發揮。東漢張仲景《傷寒論》中的用方也體現了這一經旨,如桂枝湯之辛甘發散,承氣湯之味厚泄下。要正確把握藥食氣味對人體作用的利弊,藥性氣味溫和者可以補益精氣,藥性氣味峻烈者則易耗傷精氣,用藥應掌握法度,使用恰當,藥食氣味能協調陰陽,補益精氣,但使用太過,則藥食氣味翻能損傷陰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