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尖踢斛

淋尖踢斛

淋尖踢斛(lín jiān tī hú)指舊時稅吏收稅時,為多征米谷,故意用腳踢斛,使斛面堆尖。

顧炎武 《錢糧論下》:“使改而徵粟米,其無淋尖踢斛,巧取於民之術乎?”亦省作“ 淋踢 ”。

黃六鴻 《福惠全書·錢穀·倉收陋弊》:“平斛收兌,毋許借端留難,恣意淋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淋尖踢斛
  • 別稱:腳踢淋尖
  • 發音:lín jiān tī hú
  • 屬性:詞語
淋尖踢斛也稱“腳踢淋尖”。斛是一種容器,唐朝之前,斛為民間對石的俗稱,1斛=1石,1石=10斗=120斤。漢朝許慎.《說文解字》:“斛,十斗也。”宋朝開始,改為1斛 = 5斗,而1石 = 2斛,也就說到明朝時候1斛是60斤,斛子的體積也不是很大,你到超市裡面看看3袋10公斤的大米堆起來體積有多大,斛是一個類似於大酒杯的容器,上交公糧的時候,先把糧食倒到斛裡面,可能是檢查質量看糧食的成色,要求把把斛子倒滿,上面還有一個圓錐體狀的尖,這時管事的官員上去猛提一腳,要求斛子不倒,但是上面的尖灑下來了,灑出來的糧食不允許老百姓回收,算是運輸和保管中的損耗,百姓再把斛中餘下的糧食拿去稱重,無形中多交不少糧食,這些成為明朝各級官員的一筆半公開的收入。
如何踢斛很有貓膩,對此暢銷書《明朝那些事》中,有精彩的描寫:
要知道,這一踹是很有講究的,官吏們為了這一踹苦練了很久,具體方式是有可能是先在自己家附近找顆樹,從踹樹開始,以樹幹不動,落葉紛紛為最高境界。當然也有某些人選擇踹門練習,一定要做到一腳踹開,如超過兩腳為不合格,需要繼續修煉。在交糧這一天,官吏們準備好,一旦斛已經裝滿,便凝神屏氣,閉目深思,然後氣沉丹田,大喝一聲,部分人加十米助跑,衝到斛前,拚命一踹(不拚命不行啊,踹下來都是自己的),如果踹下來的多,就會哈哈大笑。老百姓帶的糧食如不夠交公,只能回家再拿,自認倒霉。
明朝官員如此公開盤剝百姓,有其歷史原因,明朝朱元璋打下天下,朱元璋自己是個苦出身,他痛恨貪官污吏,不要指望他老人家高薪養廉,看的不順眼就殺頭,總的來說明朝官員賬面上的工資是很低的,也就老婆孩子夠個溫飽,隨著經濟發展通貨膨脹工資越來越貶值,官員不撈點外快基本上無法生活了,比如明朝第一清官海瑞在浙江做縣老爺的時候,全家就過得緊巴巴地,窮得從來不去菜場買菜,老媽70歲生日去買了2斤肉還當一個大新聞上了頭條。可見明朝官員的工資收入是什麼水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