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山名。一作涿塗山。在古代高闕塞北千餘里,今蒙古國境內滿達勒戈壁附近一帶。公元前二世紀至公元五世紀屢見記載。《史記·匈奴列傳》:“ 匈奴大圍貳師將軍…… 漢 復使因杅將軍 敖 出 西河 ,與彊弩都尉會 涿塗山 ,毋所得。” 裴駰 集解:“ 徐廣 曰:‘塗音邪。’” 司馬貞 索隱:“塗音以奢反。” 張守節 正義:“ 匈奴中山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涿邪山
- 別名:涿塗山
- 定義:古山名
- 相關任人物:竇憲
- 地點:今蒙古國境內滿達勒戈壁附近一帶
古山名。一作涿塗山。在古代高闕塞北千餘里,今蒙古國境內滿達勒戈壁附近一帶。公元前二世紀至公元五世紀屢見記載。《史記·匈奴列傳》:“ 匈奴大圍貳師將軍…… 漢 復使因杅將軍 敖 出 西河 ,與彊弩都尉會 涿塗山 ,毋所得。” 裴駰 集解:“ 徐廣 曰:‘塗音邪。’” 司馬貞 索隱:“塗音以奢反。” 張守節 正義:“ 匈奴中山也。”
古山名。一作涿塗山。在古代高闕塞北千餘里,今蒙古國境內滿達勒戈壁附近一帶。公元前二世紀至公元五世紀屢見記載。《史記·匈奴列傳》:“ 匈奴大圍貳師將軍…...
將四千騎及南匈奴左谷蠡王師子萬騎出朔方雞鹿塞,南單于屯屠河,將萬餘騎出滿夷谷,度遼將軍鄧鴻及緣邊義從羌胡八千騎,與左賢王安國萬騎出陽塞,皆會涿邪山...
皋林溫禺犢王,匈奴王。名佚。東漢明帝(公元57—75年在位)至章帝(公元75—88年在位)年間,率部駐牧於涿邪山(今蒙古國阿爾泰山脈東南部一帶)地區。隸屬北...
魏攻柔然之役,神䴥二年(429),魏帝拓拔燾率軍攻柔然,兵至漠南,丟棄輜重輕騎進擊到栗水。柔然紇升蓋可汗西逃,魏兵沿栗水追至菟園水,分軍搜討至涿邪山(...
與部帥屋擊率殘部分道逃走,屋擊被擒殺後,魏將長孫肥追至涿邪山(今蒙古南部的尼赤金山),被迫舉餘部降魏。拓跋王圭仍讓其留居漠北草原。登國九年(394),被...
三路大軍在涿邪山(今蒙古西部、阿爾泰山東脈)會師。 [7] 竇憲命副校尉閻盤、司馬耿夔等率精兵一萬多,與北單于在稽落山(今蒙古境內杭愛山)作戰,大破敵軍。敵...
涿邪後聲轉為朱邪,又聲轉為處月。……處月部居金娑山之陽,皆沙漠磧鹵地也,……即今華夏猶呼沙漠為沙陀,突厥諸部遺俗當今亦呼其磧鹵為朱邪,又聲轉為處月...
李善 注引 班固 《涿邪山祝文》:“晄晄將軍, 大漢 元輔。” 三國 魏 曹植 《任城王誄》:“昔二 虢佐文,旦奭翼武 。於休我王, 魏 之元輔。”《...
公元73年(永平十六年)二月,派祭肜以太僕身份率領一萬多騎兵和南單于左賢王信攻打北匈奴,約定到達涿邪山。信當初和祭肜有仇,走出高闕塞九百多里,見到一座小山,就...
將四千騎及南匈奴左谷蠡王師子萬騎出朔方雞鹿塞,南單于屯屠河,將萬餘騎出滿夷谷,度遼將軍鄧鴻及緣邊義從羌胡八千騎,與左賢王安國萬騎出陽塞,皆會涿邪山...
永元元年(公元89)六月,竇憲、耿秉以漢軍銳騎8000、南匈奴3萬餘騎、羌胡8000餘騎,並輜重車1.3萬餘輛,組成一支適應漠北作戰的騎兵部隊,分三路出師,會於涿邪山...
祭肜與南匈奴左賢王信不相得,出高闕塞九百餘里,得小山,信妄言以為涿邪山,不見虜而還。 7. 《後漢書·卷十九·耿弇列傳第九》:十七年夏,詔秉與固合兵萬...
漢和帝永元二年(公元90年),稽洛山之戰的第二年,南單于上書請求再擊北匈奴。於是中郎將耿譚遣部將監護南匈奴左右部騎兵8000人,出雞鹿塞,抵涿邪山,留下輜重...
漢又使因杅將軍出西河,與強弩都尉會涿邪山,亡所得。使騎都尉李陵將步兵五千人出居延北千餘里,與單于會,合戰,陵所殺傷萬餘人,兵食盡,欲歸,單于圍陵,陵...
後太武帝再次攻打柔然,越過涿邪山。太武帝返回時,詔令拓跋健在後攔截,柔然一萬騎兵追擊,拓跋健和幾十名騎兵攻打他們,箭無虛發,所射中的都隨著弦聲而倒仆,於是...
祭肜軍約定攻皋林溫禺犢王於涿邪山(今蒙古阿爾泰山脈東南),但因其與左賢王信不和,出塞900里見小山,信妄言為涿邪山,不見虜而還;耿秉軍擊匈林王,絕幕600餘...
89年(東漢永元元年)夏六月開始,竇憲、耿秉率軍與南匈奴軍隊在涿邪山會合(今蒙古國滿達勒戈壁附近),與北單于戰於稽落山(今蒙古國額布根山),北單于大敗逃走,漢...
班固《燕然山銘》雲:“遂逾涿邪,跨安侯,乘燕然,至龍庭。”燕然山在安侯水附近,跨越安侯水之後才到燕然山,匈奴龍庭在燕然山附近。《漢書·匈奴傳》:“單于自...
至涿邪山(今蒙古滿達勒戈壁一帶)分兩路輕騎進攻。兩部在河雲北會師,夜圍北單于。北單于率精銳騎兵1000餘人迎戰,受傷兵敗,率輕騎數十逃走。南匈奴得其玉璽,俘...
爾綿氏,南北朝時期柔然部落名。推測源出遼東段氏鮮卑。柔然汗國興起後,依附柔然,成為柔然的一個部。遊牧於涿邪山(杭愛山南支)一帶。北魏太平真君十年(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