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核磁技術

液核磁技術

核磁共振技術是通過液中氫原子核的磁場共振信號強度,來計算液中的含油量,檢測主要內容是體弛豫時間 T2B 和擴散弛豫時間 T2D。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液核磁技術
  • 外文名:Liquid nuclear magnetic technology
  • 拼音:yè hé cí jì shù
  • 套用領域:有機化學、生物化學等
  • 研究對象:有磁矩的原子核
  • 作用:鑑定有機化合物結構及化學動力學
原子核的磁性,基本原理,脈衝傅立葉變換,

原子核的磁性

核磁共振是當原子核被磁場磁化時對射頻的回響。原子核一般都有淨磁矩和角動量(或自旋),當外部磁場出現時,原子核就會圍繞外磁場的方向運動,和陀螺圍繞地球的重力場運動是一樣。如果這些發生自旋的原子核有磁性,且和與外部磁場發生相互作用時,就會產生出可測量的信號。若原子核中的中子數和質子數有一者或兩者都為奇數,那么產生核磁共振信號的條件就具備了,如氫核1H,碳13C,氮14N 等。自然界中氫核1H 的含量豐富,具有較高的檢測靈敏度,磁矩比較大並且容易產生較強的信號。所以絕大多數的核磁共振技術都是以氫原子核的回響為基礎,我們討論的質子就是氫核。氫原子核有一個質子,是一個很小的具有角動量或自旋的帶正電荷的粒子。自旋質子相當於一個電流環,產生一個磁場。兩極(南極和北極)對準自旋軸的方向。因此氫核可以認為是一個磁針,其磁軸與核的自旋軸一致。當存在許多氫原子且無外部磁場時,氫核的自旋軸是隨機取向的脈衝翻轉和自由感應衰減。磁化矢量從縱向翻轉到橫向平面,通過一個與靜磁場 B0垂直的交變磁場 B1來完成。B1的頻率必須的等於質子的拉莫爾頻率。從量子力學的角度看,如果質子處於低能態,它就會吸收由 B1提供的能量躍遷到高能態。B1還能使質子之間同向進動。由 B1引起的能級的變化和同向進動就稱為核磁共振(NMR)。

基本原理

核磁共振的研究對象是具有磁矩的原子核。原子核是帶正電的粒子,其自旋運動會產生磁矩。原子核的自旋運動與自旋量子數I有關。 I=0的原子核沒有自旋運動,不會產生磁矩,而 I≠0的原子核有自旋運動,會產生磁矩。

脈衝傅立葉變換

脈衝傅立葉變換(Pulse Fourier Transformation-PFT)法是把射頻場以強而短的射頻脈衝(X軸上)加到樣品上來觀察NMR現象。這一射頻同時激發樣品所有碳核,使核的巨觀磁化矢量M偏離靜磁場 ,在接收機(Y軸上)線圈內感應出一個射頻電壓信號,這一信號稱為自由感應衰減信號(FID),它是時間域函式,經傅立葉變換(FT)成頻率域譜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