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涪陵耳蕨
- 拉丁學名:Polystichum consimile Ching
- 界:植物界
- 門:蕨類植物門
- 綱:木賊綱
- 目:水龍骨目
- 科:鱗毛蕨科
- 屬:耳蕨屬
- 種:涪陵耳蕨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
形態特徵
植株高30-40厘米。根狀莖短而直立,頂端及葉柄基部疏被略向上開展的鱗片;鱗片深棕色,卵形,短漸尖頭,基部盾狀著生,邊緣有短纖毛,網孔大多狹長形,各邊均近直線形,周邊有邊緣不規則彎曲的網孔。葉簇生;葉柄灰禾稈色,長10-12厘米,上面有溝槽,基部以上幾光滑;葉片長橢圓披針形,長20-28厘米,中部寬3厘米,頂端短羽裂漸尖,向基部略變狹,一回羽狀;羽片30-35對,有短柄,互生,頂部的少數幾對有間距,向上的密接或略呈覆瓦狀,呈略向後彎弓的短矩圓形,頂端急尖或略鈍,兩側不對稱,上側基部具略突起的耳狀凸,通體邊緣有頂端具芒刺的整齊疏鋸齒,其外側截形或略向外凸起呈弧形,下側下部狹楔形,全緣,常略向內彎呈弧形,上部呈前端向上彎的弧形,邊緣有2-4個頂端也具芒刺的疏鋸齒;葉脈不明顯,羽狀,側脈幾達邊緣,在主脈上側的自下而上羽狀、二叉狀至單一,在主脈下側的單一或二叉狀。葉紙質,乾後深棕色;葉軸禾稈色,上面有溝槽,下面光滑;羽片兩面光滑。孢子囊群小,生於較短的小脈頂端,接近羽片邊緣,在主脈上側2-8個,下側1-3個,生於頂部;圓盾形的囊群蓋全緣。
葉軸無芽孢。葉草質、紙質或厚紙質,少有近革質;羽片或小羽片頂端及邊緣無硬尖刺,僅有短尖頭或細軟的芒刺孢子囊群生於小脈頂端,囊群蓋宿存。植株不成密叢狀,多為常綠植物,通常分布於中、低山帶。葉片一回羽狀,披針形,或基部1對羽片常特長並為羽狀或羽裂而呈十字形;羽片及小羽片對開式,主脈偏生於下側,基部明顯不對稱。基部1對羽片不顯著伸長,葉片呈披針形,羽片不分裂。羽片上面光滑。葉脈頂端不增粗呈棒狀。羽片不為三角形,或有時近三角形而長寬比例約為3: 1。羽片頂端急尖或漸尖。羽片平展,或向下反折斜展,或僅中部以上的略向上斜展。通常大部分羽片均或多或少向下反折斜展。羽片矩圓形,邊緣的鋸齒或多或少有短刺頭。羽片上側及下側的上部邊緣通體有頂端具短芒刺的整齊疏鋸齒;葉柄鱗片的網孔二型,周邊的不規則彎曲形,中部的狹長形。
生長環境
生長在石灰岩岩洞石壁上。
分布範圍
主要分布於中國重慶(涪陵)及貴州北部(正安)。模式標本采自重慶涪陵白果鋪寄子洞(海拔2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