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涪陵白鶴梁石刻
- 地理:北緯29度43分,東經107度24分
- 榮譽:長江一絕、中國一絕
- 現狀:四川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石刻溯源,題刻組成,題刻價值,題刻未來,
石刻溯源
白鶴梁,這個詩化的名字緣何而來,雖然眾說紛紜,但都與一個叫爾朱通微的人有關。相傳,在北魏時,爾朱通微不願與篡奪皇位的族兄爾朱榮合流,棄家學道,道成,號爾朱真人。爾朱煉丹售市,至合州(今合川),價傲太守。太守怒,將爾朱囚籠拋江。竹籠不沉,卻順江而下,至涪州白鶴雲集之石樑,遇一名白石之漁人舉網而得之。爾朱時正酣睡,漁人久呼不應,擊磬方蘇,遂為至交。漁人仍然輕舟布網,爾朱繼續修真煉丹;晚則曲膝相對清談,倦則抵足攬江入夢。竹笛漁歌,銅磬經文,各得其趣,兩情甚篤。一日,爾朱取丹與白石漁人佐酒暢飲,醉後,乘白鶴化仙而去。白鶴梁便以此得名。
傳說是優美動人的。白鶴梁稱謂的演變,書志所載,略有不同:北魏酈道元著<<水經注>>記述:"白鶴梁,爾朱真人修煉於此,後乘鶴仙去。"南宋祝穆著<<方輿勝覽>>記述:"州(涪陵)西一裏白鶴灘,爾朱真人沖舉之處。"皆言爾朱真人"仙去","沖舉"之處為"白鶴灘"。樂史編著的北宋地理總志<<太平寰宇記>>記載:"開寶四年
,黔南上言:江(長江)心有石魚見,上有古記雲:廣德元年二月,大江水退,石魚見……"王象之編著的南宋地理總志<<輿地勝志>>記蠛:"在涪陵縣下,江心有雙魚,刻石上……"據此,白鶴梁也曾有過"涪陵石魚"的稱謂。清同治版<<重修涪州志>>在白鶴梁條目下注釋:"爾朱真人浮江而下,漁人有白石者舉網得之,擊磬方醒,遂於梁前修煉,後乘白鶴仙去,故名。"民國版<<涪陵縣續修涪州志>>也注釋:"白鶴梁石魚,在城西江心,舊志:爾朱真人浮江而下,漁人有白石者舉網得之,擊磬方醒,遂於梁前修煉,後乘鶴仙去,故名。"而直接把"白鶴梁"三字鐫於石樑上的,則是清光緒辛巳年間的孫海。1988年,國務院正式定名為"白鶴梁題刻",並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題刻組成
白鶴梁題刻,從唐至今逾1200餘年,發現有題刻174段。其中文字題刻170段(內有7段題刻查於資料記載,無拓片),石魚4段(12尾,其中附於文字題刻的線刻魚8尾),觀音像1段,白鶴梁圖1段。共約3萬餘字。在現存的題刻中,唐代題刻遍搜石樑亦無明跡可尋。但是,在南宋王象之<<輿地紀勝>>中則有"唐大順三年鐫古詩甚多"的記載,在白鶴梁現存題刻和<<太平寰宇記>>中也有:"(唐)廣德元年二月江水退,石魚見"的文字。說明白鶴樑上的題刻,在唐廣德元年前就有了。
據"白鶴梁題刻"辯認與有關書志資料記載,宋代題刻有103段,元代有5段,明代有17段,清代有24段,民國有11段,新中國有3段,年代不詳的有11段。這些題刻,排列無序,依地就勢,參差不齊。文字大者幅約2米見方,小者幅長寬均不盈尺。最大圓雕石魚長2。8米,寬0。95米,其餘為浮雕線刻魚,長0。3 --- 1米不等。題刻記載了自唐廣德元年以來歷代石魚出水狀況,當地農業豐歉與水位尺度等情形。是我國古代少有的長江枯水水文站,是珍貴的歷史記錄和難得的書法瑰寶。
在174段題刻中,有枯水水文價值的114段,它記錄了歷史上74個年份的枯水水位。在12尾石魚中,以清康熙二十四年(公元1685年)涪州牧蕭星拱重刻之雙鯉的水文價值最高。據長江流域規劃辦公室重慶水文站實測,這對石魚的眼睛海拔高程為137。91米,與現在水位標尺零點的海拔高程相差甚微。以此推演,可以得出自唐廣德元年以來1200餘年的長江枯水水位統計和枯水發生的周期。為長江水利、水電、航運等方面的開發,特別是為葛洲壩水利工程的建成的三峽水利樞紐工程的動工興建,提供了確切可靠的科學依據。
題刻價值
"白鶴梁題刻"之所以被專家學者稱為"世界一絕",而又受到國際水文組織的高度讚譽,主要還在於"白鶴梁題刻"本身的價值。
刻石鯉為水標,以它記錄枯水變化,預卜農業豐歉,這是涪陵勞動人民的偉大創舉。令人敬佩的是,古人銘刻的石鯉水標,和現代水文站測量水位升降數據的原理完全相同。設固定水標系統觀測江河的水位變化,迄今不足百年歷史,而"白鶴梁題刻"的長江水位記錄已有1200多年的連續記載。並從中得出長江上游每隔3年或5年就有一次枯水發生;10年或數10年就有一次較枯水位、600年就有一次極枯水位出現的結論。成為"長江中最古老的水文站",不愧為"長江水文資料的寶庫"、"世界水文史上的奇蹟"。
作為文物的"白鶴梁題刻",古老碑刻居多,有姓名可考者300餘人,174段題刻留下了唐、宋、元、明、清及近、現代1000多年的重要史跡。由於它是處於水下,雖經數百年乃至近千年仍字跡清晰,有永久保存的價值。
"白鶴梁題刻"文字質樸,言簡意賅。尤其是上百段圍繞"石魚出水兆豐年"的題刻,反覆論證了"石魚現,果在稔"的歷史事實。也有"魚出不節用,年豐難為豐,魚沒知節用,年凶未必凶","民安即是豐"的不信天而貴人的民本思想。更有"摧伏倭寇,奠定和平,石魚出兮!"這借石魚兆瑞而發出擲地有聲的民族誓言。
"白鶴梁題刻"計3萬字,篆、隸、行、草、楷諸體皆備,虞、褚、顏、柳、歐各派並存。題記精工細刻,文詞優美,有的在達到書、藝、文三絕的境地。
"白鶴梁題刻",極富民族風格,頗具神秘色彩,內涵豐富,雅俗共賞,加之地勢獨特,更顯珍貴。專家評價說:像這樣集歷史、科學、藝術於一體的文物,稱得上國寶之最了。
但是,由於白鶴梁地勢較低,梁脊頂部僅比當地最低水位標尺零點高出2米,所以題刻常年隱沒於江水之中。又因為長江上游水面洪、枯水位變動幅度較大而沖刷力加強的影響,岩石風化、浸蝕、剝落較為嚴重,有的題刻被洪水移位,有的題刻依附的砂岩體懸空,有的題刻已被毀損。
題刻未來
舉世矚目的三峽水利樞紐工程已實現截流。將來工程竣工後,被納入三峽庫區文物保護重點之重的水下碑林 ---- "白鶴梁題刻"將隱沒於浩渺的江水之中。為保護這一世界之"絕",國家領導人和專家學者已作出科學性的建議和構想 -----
"白鶴梁題刻標本不能離開母體","白鶴梁題刻離開母體就沒價值了"。"白鶴梁有條件建水下博物館","排除切割搬遷的構想","搞個沉箱式既保護了文物還可成為一個旅遊景點","白鶴梁題刻報世界文化遺產有可能性"……
這些建議和構想,清晰地勾勒出了"白鶴梁題刻"成為水不博物館的美麗前景。它將像一顆鑲嵌在三峽庫區的明珠,隨著三峽工程建設的發展和旅遊事業的開拓,顯得更加璀璨奪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