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城遺址位於重慶市合川區城區東面5公里的嘉陵江南岸釣魚山上,因南宋時抗擊蒙古大軍36年而聞名天下。合川釣魚城被稱為“迄今中國保存最為完好”的古戰場遺址,在1982年和鄰近的北碚縉雲山一起,被國務院列為“縉雲山-北溫泉-釣魚城”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並於1996年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重慶市唯一的“雙國重”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釣魚城摩崖石刻
- 地點:釣魚城
- 詞性:名詞
- 類型:石刻
簡介,歷史事件,
簡介
2012年11月12日,國家文物局印發更新《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涪陵區白鶴梁題刻正式進入預備名單。
釣魚城遺址建於1242 年(南宋淳二年),是宋、元時期古戰場遺址。南宋抗元名將王堅、張鈺堅守該城三十六年之久。1259 年(南宋開慶元年),元憲宗蒙哥親率十萬大軍進攻,王堅固守力戰。現存建築有內城、外城、一字城牆和7 個城門,有水師碼頭、演武場、皇城、敵樓、炮台等遺址。城內忠義祠和護國寺有宋、元、明、清各代石碑16 通。釣魚城現為全國重點風景名勝區。
釣魚山在四川與重慶的交界處,位於重慶境內合川城區以東嘉陵江與渠江合流迂迴而成的半島之上,釣魚山面積約2.5平方公里。山項靠南面上有一塊巨石俯瞰嘉陵江,當地傳說有一巨神在此釣嘉陵江中之魚,解救因天災而遭受饑饉的合州百姓,因此被稱作釣魚山。釣魚山位置依山又臨江,易守難攻。
歷史事件
公元1243年(淳祐三年),四川制置使兼知重慶府余玠,採納播州(今貴州遵義)人冉璡、冉璞兄弟的建議,在釣魚山築城,屯兵積糧,抗擊北侵的蒙古大軍,並作為保衛重慶的屏障。
宋軍經營釣魚山多年,上面修建了完善的防禦工事,還把合州的州治移到山上,相當於在山上的一個城市,有十多萬四方逃難來的百姓居住。釣魚山山上比較平坦,可以種糧食,還有飲水,具有一定的自給自足能力,另外宋軍儲備了充足的糧食,早就作了長期堅守的打算。
十三世紀,蒙古建國後橫掃歐亞大陸,1258年,蒙哥、其弟忽必烈和大將兀良合台分三路大舉進攻南宋。1259年他親自率領軍隊出征,在攻打合州釣魚城時,蒙哥軍隊猛攻五個多月,損失很多將士,但始終無法拿下這個小城。於是蒙哥親自到前線率軍突擊攻城,被炮火飛石擊中受傷,於農曆七月二十七日死於縉雲山下的北溫泉。因此釣魚城歐洲人稱為“東方麥加城”、“上帝折鞭處”。
蒙哥死後﹐蒙古貴族在汗位繼承上發生火併﹐在湖北前線的忽必烈匆忙和進攻潭州(今湖南長沙)的塔察兒,以及占領了大馬士革,正在與埃及馬木路克王朝軍隊作戰的旭烈兀,為爭奪汗位而匆忙回師,蒙古貴族集團即開始了長期的內部爭戰爭奪汗位。釣魚城抗蒙的勝利,扭轉了局勢,阻止蒙古向非洲擴張。
此後,釣魚城在守將王堅、馬千、張珏、王立的帶領下堅持抗戰,一直到1279年(南宋祥興二年)正月,陸秀夫背著8歲的小皇帝宋幼主趙昺投海而死,南宋滅亡,守將王立開城降元,結束了釣魚城36年抵抗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