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涉縣柴胡
- 類別:中草藥
- 產地名稱:河北省邯鄲市涉縣
- 品質特點:氣微香,味微苦
- 地理標誌:國家質檢總局地理標誌產品
- 批准文號:國家質監總局2016年第128號公告
- 批准時間:2016年12月28日
產品特點,產地環境,歷史淵源,生產情況,產品榮譽,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質量技術要求,專用標誌使用,
產品特點
涉縣柴胡根粗大、呈圓柱形或長圓錐形,長≥ 6厘米,直徑 ≥0.3厘米。根頭膨大,頂端殘留莖基或短纖維狀葉基,下部分枝。表面黑褐色或淺棕色。質硬而韌,不易折斷。氣微香,味微苦。經河北省食品藥品檢驗院檢測,涉縣柴胡含柴胡皂苷a、d總量0.69%,是藥典規定(0.30%)的2.3倍;浸出物為18.3%,是藥典規定(11.0%)的1.67倍。
產地環境
涉縣位於太行山東麓,河北省西南部,晉冀豫三省交界處。介於北緯36°17′—36°55′,東經113°26′—114°之間,東西橫距37.5公里,南北最大縱距64.5公里。涉縣東以東郊山、古腦、老爺山為界,與武安市、磁縣比鄰;西以黃櫨垴、大寨垴、黃花山為界,與山西省黎城、平順縣相連;南與河南省安陽、林州市隔漳河、濁漳河相望;北面有羊大垴、界牌山、左權嶺與山西省左權縣接壤。涉縣屬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平均年降水量540.5毫米,一年中7、8月份降水強度最大,是洪澇多發期。建國以來至2014年,降水量最多年份達1031.9毫米(1963年),最少年份為331.5毫米(1986年)。涉縣獨特自然生態環境,適宜種植涉縣柴胡地道中藥材,涉縣柴胡主要分布在涉縣境內。主要分布在海拔500—1500米的中山區和低山區,涉及偏城鎮、偏店鄉、鹿頭鄉、遼城鄉、索堡鎮、河南店鎮、固新鎮、西達鎮、合漳鄉、關防鄉、更樂鎮、井店鎮、西戌鎮、龍虎鄉、木井鄉、涉城鎮、神頭鄉等17個鄉鎮308個村,地理坐標介於東經113°26′55″—114°00′16″,北緯36°16′18″—36°54′07″之間。
歷史淵源
涉縣蘊藏著豐富的野生動、植物藥材資源。據明朝嘉靖三十六年《涉縣誌》記載,柴胡、荊芥、防風等8種中藥材當時就是涉縣特產。在戰火紛飛的抗日戰爭年代,八路軍129師的衛生工作者在衛生部長錢信忠的帶領下,於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在涉縣成功研製了世界上第一個中藥現代製劑——柴胡注射液,救治了無數指戰員和人民民眾的生命。直至今天,涉縣的柴胡仍是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的標準藥材。
生產情況
2014年,涉縣中藥材種植面積8萬畝,千畝以上種植園區10多個,其中,涉縣德路康柴胡示範園和太行藥業丹參射干種植示範園兩個省級示範園成為全省100個省級示範園的樣板。種植品種主要為柴胡、丹參、射干等,藥農平均增收1600元以上。
產品榮譽
2016年12月28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涉縣柴胡”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涉縣柴胡產地範圍為河北省邯鄲市涉縣現轄行政區域。
質量技術要求
一、品種
柴胡(Bupleurum chinense DC.)。
二、立地條件
以海拔200—1500米的中山區和低山區為宜。土壤類型為石灰性褐土,pH值7.9—8.4、土質疏鬆、透氣排水良好,土層厚度≥30厘米,有機質含量≥1.34%。
三、栽培管理
1. 輪作:採取用禾本科作物套種輪作三年兩熟仿野生種植模式,以伏播為主,即第一年秋作物田內套播柴胡,當年收穫秋作物,第二年秋季或第三年春季收穫柴胡。
2. 播種時間、方法
(1)播種時間。6月下旬—8月上旬。
(2)播種方法。種子播種每公頃畝用種量37.5—45千克。
3. 田間管理
(1)施肥。春夏季隨降雨每公頃施生物有機肥不低於4500千克。
(2)割薹。6下旬—7月上旬,柴胡現蕾後,將柴胡留茬10厘米後,割掉花薹。
四、採收、加工
1. 採收:柴胡種植第二年秋末至第三年春季返青前收穫。割除莖葉,挖出根部,剪去乾枯莖葉。
2. 加工:採收的柴胡,去淨泥土、莖葉等雜質,置通風處乾燥。
五、質量特色
1. 感官特色:
根粗大、呈圓柱形或長圓錐形,長≥ 6厘米,直徑 ≥0.3厘米。根頭膨大,頂端殘留莖基或短纖維狀葉基,下部分枝。表面黑褐色或淺棕色。質硬而韌,不易折斷。氣微香,味微苦。
2. 理化指標:
(1)用乙醇作溶劑,浸出物≥13.0%。
(2)含柴胡皂苷a(C42H68O13)和柴胡皂苷d(C42H68O13)的總量≥0.34%。
3. 安全及其它質量技術要求:產品安全和其它質量技術要求必須符合國家相關規定。
專用標誌使用
涉縣柴胡產地範圍內的生產者,可向涉縣市場監督管理局提出使用“地理標誌產品專用標誌”的申請,經河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審核,報質檢總局核准後予以公告。涉縣柴胡的檢測機構由河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在符合資質要求的檢測機構中選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