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設觀陽縣,明置大嵩衛。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置海陽縣,因地處黃海之北而得名。據《登州府志》:“以其地在海之陽,故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海陽縣
- 設立時間:1734年
- 類型:山東海陽市古代地名
漢設觀陽縣,明置大嵩衛。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置海陽縣,因地處黃海之北而得名。據《登州府志》:“以其地在海之陽,故名。”
海陽縣是嶺東首邑,在民國之前將近二千年的時間裡,一直為州、郡、路、府治所在地,是嶺東地區(包括今汕頭市、潮州市、揭陽市、梅州市)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中心。民國3年(1914年),因與山東省海陽縣同名,潮州府海陽縣更名...
三國吳永安元年(公元258年),避吳主孫休名諱,改休陽縣為海陽縣。西晉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滅吳國,改新都郡為新安郡,所屬新定縣改為遂安縣,海陽縣為海寧縣。新安郡轄始新、黝、歙、遂安、黎陽、海寧縣,郡治在始新縣。郡...
《海陽縣勞動志(1912-1985)》是黎明編纂的地方志。內容簡介 一、本意編寫原則堅持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為指導,堅持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觀點,詳獨略同,秉筆直書,以反映時代特點,地方特點和行業特點。二、內容分為機構沿革、...
《海陽縣醫藥志》是李錫武編纂的地方志。內容簡介 一、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為指導,以黨的十二大精神為準則,實事求是地記載本縣醫藥事業的歷史和現狀。二、下限斷至1985年上限當適上溯。三、事以類從橫排縱寫,歸屬得當,排列有序...
《海陽縣民政志》是馬成,李京南編纂的地方志。內容簡介 一、內容:本志主要內容分為大事記、機構設定沿革、優撫、復退安置、社會救濟、社會福利、區劃、殯改、選舉、婚姻登記等,其中優撫、安置、社會救濟部分寫得較詳。二、體裁:本志...
海陽縣鳳城水產學校 海陽縣鳳城水產學校 1985年8月,由海陽三中改建,設海水和淡水養殖專業。專業教師6人,當年招生兩個班,108人。
辛安鎮,隸屬於山東省煙臺市海陽市,地處海陽市西南部,東與龍山街道毗鄰,南瀕黃海,西與行村鎮相連,北倚盆子山、黃山,行政區域面積144.03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辛安鎮戶籍人口為50514人。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屬海陽縣行村...
此後2年,有3名教師被評為海陽縣優秀教師。自建國至2002年,全村共考取大中專院校的學生40人。 村民歷來酷好京戲。1950年以後搞得特別紅火,串鄉演出很受歡迎。“文革”期間中斷。1998年,村民自發組織秧歌隊,自籌資金,添置服裝和道具...
二十里店鎮,隸屬於山東省煙臺市海陽市,地處海陽市西部,東與東村街道相鄰,南接龍山街道,西、北與小紀鎮相連,行政區域面積102.62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二十里店鎮戶籍人口為30419人。民國元年(1912年),屬魯東行署海陽縣第一...
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裁衛設海陽縣後,縣駐地稱“城”,後稱“城裡”,屬海陽縣。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9月,改稱鳳城。1958年9月,成立鳳城公社。1984年5月,撤公社設鳳城鎮。2003年5月,撤鎮設鳳城街道。行政區劃 2011...
1934年,村開辦了學堂,為海陽縣第115國小,教師王啟西、成美玉。兩個班,90餘名學生。1942年9月解放後,抗日民主政府設完全國小,1948年停辦。1948年冬恢復初級國小。1962年,成立臧家完小,有教學班7個,學生380人。1970年,臧家...
清光緒二十八年(1903年),埠落村以進步人士劉廷湘為首,成立海陽縣第33初級國小堂,校舍為村中古廟,時有學生30多人,開設課程有國語、算術、常識。建國後,教育事業逐步發展。到2002年,由原籍考入大中專院校的學生有20人,其中有...
進入封建社會,從轄領數縣的長廣郡到長廣、觀陽、昌陽城,從明初大嵩衛到清以後的海陽縣,從明朝按察使高出到清朝兵部侍郎李贊元,從戰國刀幣、漢代青瓷到唐鏡宋錢、明玉清瓷無不昭示著這方土地上的繁榮是何等源遠流長。重要活動 200...
海陽縣教師進修學校,1981年7月,由海陽師範改建,受煙臺市教育局和海陽縣教育局雙重領導,經費由縣撥給。1985年,有教職員33人,其中教師22人。學校主要承擔本縣國中、國小教師進修和中師函授任務。1981年以來,先後舉辦國中英語教師培訓...
1979年3月,建立海陽縣工業學校。1980年3月,轉為煙臺地區二輕工業學校,列入全國統一招生計畫,經費、人事由煙臺地區二輕工業局負責。同年秋,開設輕工機械製造專業,招生兩個班,80人,學制兩年。1981年秋,增設工模具設計與製造專業,...
休寧建縣於東漢建安十三年(208年),因山而得縣名,縣治設於鵂山之南,便稱“鵂陽”縣(後簡化為休陽縣);後為避景帝孫休名諱,改名海陽縣(黃山古稱黃海,休寧區域位於黃海之南,故稱海陽);晉太康元年(280年),改為海寧縣...
縣名由來 《元和郡縣誌》卷28歙州休寧縣:“本秦歙縣地,屬丹陽郡。後漢建安中,賀齊討黝、歙山賊,分置休陽縣,悠悠歲月,長達1794年。後經三國、晉、南朝,數代風雨坎坷,先後由休陽縣更名為海陽縣、海寧縣、黎陽縣。六朝變更,...
南朝宋、齊年間,海陽縣復名海陵縣,泰興故地仍屬海陵縣地。 隋唐時期 隋唐兩代,泰興故地均為海陵縣地。 [14] 泰興 泰興建縣後 五代十國(南唐) 泰興置縣於南唐升元元年(公元937年),屬泰州,縣治設濟川鎮。
1995開始,海陽縣(市)科委每年資助其科研費500元。到2000年,全村獲助師以上職稱的2人,取得大中專文憑的40餘人。前望海的大秧歌聞名全市,在1999-2000年兩屆市大秧歌比賽中均居首位,並代表海陽市參加煙臺市大秧歌比賽,取得優異成績...
1981年7月,改為海陽教師進修學校。 1977年11月10日中共海陽縣委做出《向人民公社的好車把式於國香同志學習》的決定,追認人民公社的好馭手、捨己為公的於國香為中共正式黨員,並在全縣開展向於國香學習的活動。 1978年8月海陽縣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