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陸蛙是叉舌蛙科陸蛙屬的兩棲動物。雄蛙體長55-68毫米,雌蛙體長70-89毫米,頭長約等於頭寬,吻端鈍尖,吻棱圓,頰部向外傾斜而寬,鼓膜大而明顯,下頜前端無齒突,前肢較短,後肢粗壯而短,第二、第三趾外側以緣膜達趾端,第五趾游離側緣膜發達,背面較粗糙;體背和體側有長短不一的膚棱4-8條,膚棱上有小白刺,背後部、肛周圍、後肢背面有小疣粒;腹面光滑。顏色變異較大,背面多為褐黃色,有黑褐色斑紋,上下唇緣有6-8條深色縱紋;兩眼間有一小白點,後面有一“Λ”形斑,背部有顯著的“W”形斑,其後還有一個“Λ”形斑,有的個體有黃白色脊線,前臂及股、脛部各有3-4條深色橫紋;體腹面淺黃白色,咽喉部多有褐色斑點。
海陸蛙主要分布於中國台灣、澳門、海南、廣西等地,在國際上分布於中南半島、加里曼丹、印度尼西亞至帝汶,並被引進到菲律賓和巴布亞紐幾內亞。生活於近海邊的鹹水或半鹹水地區,常棲息於海邊的海潮能夠波及的海岸區,以紅樹林地區較為常見。白天多隱蔽在紅樹林等植物根部或洞穴內,傍晚出外到海灘上覓食,以蟹類為主,還捕食蝦、小魚、螺類及昆蟲。雌蛙一次可產卵1600餘粒,蝌蚪生活於水坑或半鹹水水塘中,多棲息於水的底層。
海陸蛙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脊椎動物卷》(兩棲類)瀕危(EN),列入《海南省省級重點保護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
- 成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