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安徽海螺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成立於1996年9月,是國務院120家大型試點企業集團,也是我國最大的建材企業集團之一,總部設在安徽蕪湖市。集團擁有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控股經營海螺水泥和海螺型材兩家上市公司,下屬370家子公司,分布在24個省市自治區和20個境外國家地區,經營產業涉及水泥製造、化學建材、節能環保、國際貿易、建築施工、現代服務業等領域。截止2018年底,集團總資產達1925億元,員工5萬多人。自2005年起,集團已連續14年躋身中國企業500強,2018年位列第127位,榮列中國製造業企業500強第46位,中國跨國公司100大及跨國指數第96位。
發展歷史
海螺集團的發展歷程是我國改革開放30年的縮影。集團是以
寧國水泥廠為主體而組建的,寧國水泥廠成立於1978年,伴隨著我國30年改革開放的步伐,從昔日的
荒山野嶺到現代化的水泥企業,從單一的山區工廠到大型企業集團,海螺走過了一條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快速成長之路,創建了富有特色的海螺發展模式,開闢了我國水泥行業低投資、國產化的先河,先後建成了我國第一條日產5000噸新型乾法國產化示範線、第一條日產10000噸新型乾法線、第一個千萬噸級熟料生產基地、第一套水泥純低溫餘熱發電機組,成為我國水泥行業的領頭羊、產業結構調整的排頭兵、節能減排的十大重點工程之一,是我國
新型乾法水泥工業的搖籃、
水泥餘熱發電的誕生地,創造了我國水泥工業一個又一個的奇蹟,構建了一座座世紀的豐碑,形成了“主業樹大根深、他業枝繁葉茂”的集團化經營管理新格局,為把水泥工業建成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產業做出了貢獻。 在未來的三到五年里,海螺將進一步樹立和落實科學的發展觀,緊緊圍繞建設節約型社會的要求和循環經濟的發展模式,不斷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做強水泥和新型化學建材主業,謹慎發展與主業相關的其它產業,將海螺集團打造成為具有較強經濟實力和國際影響力的企業集團。
安徽海螺集團公司是1996年9月3日經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國有大型企業集團公司,其前身是全套引進日本三菱重工4000T/D新型乾法水泥生產線的寧國水泥廠。90年代中期,通過收購、兼併、資產重組等低成本擴張方式,寧國水泥廠完成了從工廠到集團的體制轉變,發展成跨地區的建材企業集團,後被國務院批准為120家試點企業集團之一。海螺集團成立以來,實現了超常規的發展,由一個單一的水泥企業發展成為控股經營2家上市公司、4支股票,控股、參股、合資經營50多家子公司的大型集團公司。1997年,海螺水泥趕在東南亞金融危機前一天,在
香港聯交所成功上市,成為國內第一家水泥類H股上市公司。2002年初,海螺水泥和海螺型材在國內增發A股,成為國內第一家A+H股上市公司,實現了企業與國際、國內資本市場的成功對接,投、融資能力顯著增強。海螺集團取得多家商業銀行的大額授信,並被評為AAA級信譽企業。
職能部門
董事會辦公室、總經理辦公室、黨委辦公室、組織人事部、財務部、發展部、技術中心、法律事務室、監察室等。
海螺水泥
由安徽海螺集團有限公司獨家發起組建而成,屬H股和A股上市公司。水泥製造是海螺集團的主導產業,通過多年的快速發展,公司先後建成了銅陵、英德、池州、樅陽、蕪湖5個千萬噸級特大型熟料基地,並在安徽蕪湖、銅陵興建了代表當今世界最先進技術水平的3條12000噸新型乾法水泥熟料生產線。截止2011年底,公司累計建成94條熟料生產線、253台水泥磨、54套餘熱發電機組,共形成熟料產能1.64億噸、水泥產能1.8億噸、餘熱發電能力739兆瓦。2011年,公司水泥、熟料總銷量達2.02億噸。
集團生產線全部採用先進的新型乾法水泥工藝技術,具有產量高、能耗低、自動化程度高、勞動生產率高、環境保護好等特點。集團實物勞動生產率達到世界同行先進水平,新型乾法能耗指標達世界先進標準。公司除安徽省基地外,還設有廣西、廣東、浙江、江蘇、
皖北、湖南、上海、江西、川渝、陝甘、貴州、雲南12個區域管理委員會,下設110多家子公司,分布在17個省、市、自治區。多年來,依靠科技創新,集團致力打造生態環保型水泥產業,所有生產線污染物排放現已全部達到或優於國家控制標準,實現了礦山“零排廢,每年消納粉煤灰、煤矸石等工業廢棄物2000萬噸以上,為環境保護、
資源綜合利用、發展循環經濟做出了貢獻。
產品介紹
“海螺”的名稱來源於寧國水泥廠的海螺牌水泥商標,而海螺牌的命名則出自寧國水泥廠石灰石礦山的名稱“大海螺"礦和“小海螺”礦。
海螺水泥以管理嚴格、產品優良而著稱,1996年在水泥行業率先通過國際ISO9001質量體系認證,生產的“海螺牌”水泥被廣泛套用於舉世矚目的標誌性工程,如:上海東方明珠電視塔、南浦大橋、楊浦大橋、連雲港核電站和
上海磁懸浮列車等一大批國家重點項目。
公司主導產品為“海螺牌”矽酸鹽水泥熟料和“海螺牌”高等級水泥,生產的通用水泥主要有矽酸鹽水泥、普通矽酸鹽水泥、礦渣矽酸鹽水泥、複合矽酸鹽水泥等,等級分為62.5R、62.5、52.5R、52.5、42.5R、42.5、32.5等七個等級,生產的特性水泥有抗硫酸鹽水泥、中熱矽酸鹽水泥、低熱礦渣矽酸鹽水泥、道路矽酸鹽水泥、油井水泥、無磁水泥、核電站專用水泥、白色水泥等,也可以按美國ASTM標準生產Ⅰ-Ⅱ型水泥、Ⅱ-Ⅴ型水泥和歐洲EN-197標準生產的PⅠ-52.5N、PⅡ-42.5R、PⅡ-42.5N水泥等多標準要求水泥。
海螺水泥產品全部採用新型乾法生產工藝系統生產,採用先進的QCX線上質量控制系統和手段,配備先進的X-螢光儀、全自動恆應力壓力機、水化熱試驗儀、原子吸收光譜儀等完善的水泥試驗設施。下屬多家子公司均取得了ISO9000:2000質量體系和ISO14000環保體系認證,嚴格按照質量體系要求實施質量管理和控制,確保了海螺水泥品質滿足不同市場和客戶的需求。
公司不但生產符合中國標準的矽酸鹽系列水泥,還生產符合美國ASTM、歐洲EN及國際ISO標準的矽酸鹽系列水泥,同時根據不同客戶需求開發特性水泥。
為保證產品使用性能,海螺水泥建立了水泥行業第一家國家一級混凝土試驗室,專門研究和改進水泥產品使用性能,為不同層面客戶提供服務,以此來實踐海螺水泥的“至高品質,至誠服務”經營理念。通過不懈努力和開拓進取,海螺水泥品質得到國內外廣大客戶的認同,獲得歐盟等多個地區和國家進口許可,海螺品牌榮獲中國馳名商標和國家免檢產品等稱號。
人才標準
海螺集團一直秉持以人為本的用人理念,始終貫徹為員工創造機會幫助員工成功的用人宗旨,在公司高速發展的同時,海螺集團鍛鍊出了一批堅實的海螺人才隊伍,他們創造了公司連續10年高速增長的神奇業績,也成為企業成長最重要的戰略資源。
海螺集團始終把專業人才的加盟作為保持公司高速發展和人才優勢的重要途徑。公司每年都從全國各地重點高校中吸收品學兼優的應屆畢業生,每年加盟海螺的應屆畢業生均超過500人,新生力量的加入為公司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充足的人力供給和人才儲備。同時,海螺也廣開渠道面向社會擇優選聘,吸納各類專業技術及管理人才,通過培養融合已成為公司技術管理的中堅力量。
海螺集團的
人力資源戰略緊緊圍繞公司的發展戰略規劃,以吸引、培養和造就一大批多元化、複合型、國際性的高素質專業人才為未來五年的人才戰略目標,以一體化
人力資源開發為手段,立足國內,面向全球,構築起海螺富有全面競爭力的人才高地,力爭在未來五至十年成為全球建材行業中最具吸引力和最具成長性的公司。
不斷豐富的海螺文化、富有競爭力的薪酬待遇、多通道的職業發展計畫、完善的
業績考核評價體系,以及注重內部晉升,大膽使用優秀的年輕人才,從而最大限度地幫助海螺員工
實現人生價值,是海螺集團人才戰略的追求目標。
為人類創造未來的生活空間,並成為國際化企業是海螺人的目標和使命,海螺集團渴望更多的有志之士加入海螺事業的行列,同海螺集團一起成長進步,共同開創海螺輝煌的未來。
社會貢獻
國內水泥行業餘熱發電的最早套用者
海螺集團為國內水泥行業餘熱發電的最早套用者。通過十餘年的集成創新,針對水泥工藝特性改進設計,自行研發
DCS系統,個性化設計,使水泥餘熱發電綜合利用技術處於國際領先水平。該技術直接利用水泥窯頭、窯尾排放的純低溫廢氣進行餘熱發電,無需消耗燃料,發電過程不產生任何污染。2005年海螺集團率先在所有生產線配套建設餘熱發電生產線。到2008年底已建成31套機組,裝機規模達到520兆瓦,年發電量40億千瓦時,按照火力發電同口徑計算,年節約140萬噸標準煤,減排346萬噸二氧化碳。 餘熱發電技術在行業內迅速得到推廣,截止2019年,已在全國22個省、市、自治區建成餘熱發電機組133套,在泰國、巴基斯坦、緬甸、土耳其等國建成餘熱發電機組8套,總裝機容量達1744兆瓦,每年可發電132億度,按火力發電同口徑計算,可年節約標準煤約475萬噸,減排二氧化碳約1217萬噸。為把水泥工業建成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產業做出了有益探索和貢獻。
城市生活垃圾處理技術
海螺集團聯合開發的城市生活垃圾處理技術,是利用水泥窯穩定的高溫環境完全降解垃圾焚燒產生的二惡英,實現無害化處理;垃圾燃燒的熱能可替代部分水泥熟料生產所需的燃料,灰燼用作水泥原料。銅陵海螺公司實施的利用水泥窯處理
城市垃圾項目,日處理能力可達600噸;每年可處理城市生活垃圾約20萬噸,節約標煤可達1.3萬噸,減排二氧化碳約3萬噸。該項技術是垃圾氣化技術和水泥窯乾法工藝的有機結合,可有效解決我國城市垃圾處理中大量占用土地、產生二次污染的難題。
工業廢渣的消納利用
多年來,海螺集團不僅在建設和生產中重視生態環境保護,加大環保設施的投入,同時還依託專業優勢,積極研究各種工業廢渣的特性,大量利用各種工業廢渣、大膽試驗處理社會廢棄物,積極分攤社會環境污染負擔。自1997年至2008年共消納工業廢渣4070萬噸,主要的廢渣品有磷石膏、脫硫石膏、氟石膏、硫酸渣、粉煤灰、銅礦渣、鐵礦渣、鋼渣、爐渣、煤矸石、磷酸渣、電石渣及鐵礦尾渣等,為發展循環經濟、建設環保型社會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信息技術強化企業管理
海螺集團於2009年6月成立生產調度工藝管理中心。中心採用的大螢幕顯示系統把國際優秀的DLP高清晰數字顯示技術、顯示單元無縫拼接技術、多屏圖像處理技術、信號切換技術、網路技術等科技手段的套用綜合為一體,形成一個擁有高亮度、高清晰度、技術先進、功能強大、使用方便的大螢幕投影顯示系統,從而為中心提供了一個網路集中監控平台、信息資源共享平台、分析決策平台和指揮調度平台。逐步發揮生產調度、質量跟蹤、安全管理、信息發布、運行分析、人員培訓、專業銜接等綜合效應,在生產監督調控和技術體系支撐上發揮著應有作用。
集團影響
加速水泥工業結構調整
首先,加速了中國水泥工業結構的調整。“海螺水泥”在發展過程中,開創低投資建設日產2000噸和日產5000噸新型乾法水泥熟料生產線的先河,使我國新型乾法預分解窯得以在全國範圍內推廣,解決了我國水泥工業結構調整的關鍵問題。海螺水泥生產成本低於立窯水泥,使通過市場競爭淘汰立窯水泥成為現實。新型乾法建設投資和生產成本的大幅度降低,正有力地加快著中國水泥工業的結構調整。
引領中國水泥工業進步
其次,引領中國水泥工業的進步。“海螺水泥”經過多年的發展,已成長為中國水泥工業技術開發的主體,與設計、製造等單位合作,開發出低投資、國產化日產5000噸熟料新型乾法生產線,集團利用引進關鍵的燒成技術,開發日產10000噸熟料新型乾法生產技術。“海螺水泥"通過新型乾法生產線大型化的技術開發,正引領中國水泥工業朝著低成本、高質量、高效率的方向發展。
整合地區水泥市場
第三,整合長江三角洲和東南沿海地區的水泥市場。“海螺水泥”的超大規模和實力,在長江三角洲和東南沿海地區具有較強競爭力,以其優質的產品和低廉的成本阻擋著境外水泥和立窯水泥的衝擊。
完善中國水泥T型發展戰略
第四,完善了中國水泥T型發展戰略,實現與國際水泥市場的接軌。由於“海螺水泥”在
長江沿岸建設了一大批熟料基地和在長江三角洲建設了一大批水泥粉磨廠,使中國水泥工業T型發展戰略得到進一步實施,T型布局更臻完善。“海螺水泥”在建設熟料基地和水泥粉磨廠的同時,建成了裝卸散裝水泥和熟料的專用碼頭,建立了散裝水運的流通體系,從而創造了大量出口水泥的條件,實現了中國水泥市場與國際水泥市場的接軌。
改善中國水泥工業形象
第五,改善我國水泥工業在國際上的形象。過去,中國水泥工業在國際水泥界以規模小和勞動生產率低而著稱。“海螺水泥"的崛起使中國有了年產1000萬噸級的熟料生產基地,有了勞動生產率為10000噸/人·年熟料的工廠,有了年產4000萬噸以上熟料的大型水泥企業,其規模和勞動生產率都達到世界最先進水平,使“世界水泥看中國,中國水泥看海螺”成為國內外的共識。
企業排名
2010年全集團共實現營業收入684億元,利稅總額120億元,總資產達631億元。已連續6年進入中國企業500強,名列2010年中國企業500強150位,中國製造業500強68位,中國企業效益200佳76位;中國大企業集團競爭力500強第9位;中國企業納稅排名第82位;海螺水泥2009年名列福布斯亞洲最佳上市公司第5名;2011年5月,海螺水泥榮膺福布斯全球上市公司2000強第1137名。2014年5月8日,《福布斯中文網》發布了2014福布斯全球2000強榜單,其中海螺水泥排名遞進了125位,位列第603位。
十二五
“十二五”期間,集團上下將以嶄新的姿態,秉承“為人類創造未來的生活空間”的經營理念,奮發努力,乘勢而為,力爭水泥產能躍居世界第一,銷售收入突破1000億元,把海螺建成國際知名品牌,早日實現總書記提出的目標。
“十二五”期間,海螺集團將緊緊圍繞“創建國際知名品牌”這個主題確定四大戰略:國際化發展戰略、併購重組戰略、技術創新戰略、人才強企戰略。堅持以水泥和化學建材產業為主,延伸與主業相關的上下游產業鏈;堅持結構調整,大力發展節能環保、現代服務業等新興產業;堅持管理轉型,構建適應國際化發展的管理體制與運營機制。海螺水泥板塊、海螺型材板塊、集團服務業板塊、節能環保板塊四大產業板塊協同發展。
“十二五”末,海螺集團總資產將達1300億元,營業收入超過1100億元。
“十二五”末,海螺水泥、熟料產能將雙雙突破3億噸。海螺型材年產能達到100萬噸;營業收入達到100億元。
藉助水泥、化學建材以及新興產業的規模拓展,推進設計研發、技術諮詢與服務、酒店餐飲等現代服務業的發展,營業收入力爭超過10億元,資產達到2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