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興製鹽遺址,位於河北省滄州市海興縣軍區鹽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海興製鹽遺址
- 地理位置:河北省滄州市海興縣軍區鹽場
- 保護級別:河北省第五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 批准單位:河北省人民政府
- 編號:Ⅴ—1—54
- 所處時代:周至漢
海興製鹽遺址,位於河北省滄州市海興縣軍區鹽場。
海興製鹽遺址,位於河北省滄州市海興縣軍區鹽場。保護措施2008年10月23日,海興製鹽遺址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河北省第五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
據考證,該遺址為商周至漢早期的煮鹽遺址。而且極有可能是中國年代最早、規模最大的製鹽遺址。(省重點文保單位)自古以來,海興東部沿海一直是我國鹽業的重要產區和魚鹽的規模集散地。早有“萬灶青煙皆煮鹽,喧然雞犬鬧豐年”的文獻記載。清鹽山人張印潭《海濱即事》詩真切記述了當地的煮鹽盛況:“異鄉羈獨客,...
四川井鹽古法製鹽遺址是指以燊海井為代表的製鹽遺址,四川省工業旅遊示範基地,位於自貢市。2022年11月,2022年四川省工業旅遊示範基地名單”正式公布,四川井鹽古法製鹽遺址入選。 古法製鹽工藝的流程包括:一是提清化淨,將井裡吸取的滷水通過管道放入圓鍋中熬制;二是將過濾後的黃豆豆漿按一定比例倒入燒熱的滷水...
2007年夏,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博士燕生東在東營市歷史博物館的配合下首次調查,共發現60餘處古遺址。2008年至2010年初,廣饒縣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時對其進行了重新核實,初步確定遺址群東西長約3千米,南北寬2.5千米,分布面積約7平方千米,共發現65處製鹽遺址點,其中,商末周初遺址57處,東周遺址12處(另有4處...
豐臺鹽業遺址群地表和現代排水溝斷面上均見成片、成堆的製鹽工具―小口圜底厚胎瓮、大底薄胎罐形器碎片。遺址內還見生活器皿,如盂、盆、罐、壺等,和文蛤、青蛤殼等生活垃圾。研究價值 豐臺鹽業遺址群作為一處重要的古代製鹽遺址,為認識研究萊州灣早業文化以及齊國規模化鹽業生產水平、製鹽方式、起始時代等提供了...
遺址特點 2007年春,北京大學震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燕生東博士以楊家鹽業遺址群保護碑(在ZY1遺址)為中心向四周做了勘查。調查範圍南北長1700米、東西寬1500米,在保護碑周圍15萬平方米的範圍發現了10處商周時期製鹽遺址、2處東周時期製鹽遺址。地表、排水溝、太平河內所見陶片幾乎全是盔形器。由於被淤土覆蓋,每處...
雙王城鹽業遺址群考古發現大量古代製鹽遺蹟,包括保留完整的製鹽作坊、蒸發池、鹽井、盔形器等。遺址群面積之廣、規模之大、數量之多、分布之密集、保存之完好全國罕見。雙王城鹽業遺址群從出土器物及遺址規模來看,這裡是殷商王朝製鹽中心,至齊國早期延續了製鹽工藝和規模。在這么大範圍內發現如此密集與製鹽有關的商周...
寧廠古鎮鹽業遺址,位於距離巫溪縣城北10公里的寶源山麓,是中國早期製鹽地之一。簡介 記者從重慶市文化遺產研究院獲悉,巫溪寧廠古鎮鹽業遺址的考古工作取得階段性收穫,遺址發現兩漢至明清時期古鹽泉、滷水池及製鹽遺址等遺存80餘處。遺址內容 據重慶市文化遺產研究院工作人員周勇介紹,巫溪寧廠古鎮鹽業遺址是三峽工程...
Ⅴ—1—50東都亭遺址漢保定市唐縣縣城都亭鄉 Ⅴ—1—51瀑河遺址新石器時代保定市徐水縣解村北 Ⅴ—1—52七里莊遺址新石器時代至戰國保定市易縣七里莊村 Ⅴ—1—53河溝遺址晚商至漢滄州市東光縣秦村鎮 Ⅴ—1—54海興製鹽遺址周至漢 滄州市海興縣軍區鹽場 Ⅴ—1—55武帝台遺址戰國至西漢滄州市臨港經濟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