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海南紅松
- 拉丁學名:Pinus fenzeliana Hand.-Mazz
- 別稱:海南松,油松
- 界:植物界
- 門:種子植物門
- 亞門:裸子植物亞門
- 綱:松柏綱
- 目:松柏目
- 科:松科
- 亞科:松亞科
- 屬:松屬
- 種:海南紅松
- 分布區域:海南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栽培技術,主要價值,物種說明,
形態特徵
喬木,高達50米,胸徑2米;幼樹樹皮灰色或灰白色,平滑,大樹樹皮暗褐色或灰褐色,裂成不規則的鱗狀塊片脫落;一年生枝較細,淡褐色,無毛,乾後深紅褐色,有縱皺紋,稀具白粉;冬芽紅褐色,圓柱狀圓錐形或卵圓形,微被樹脂,芽鱗疏鬆。針葉5針一束,細長柔軟,通常長10-18厘米,徑0.5-0.7毫米,先端漸尖,邊緣有細鋸齒,僅腹面每側具3-4條白色氣孔線;橫切面三角形,單層皮下層細胞,樹脂道3個,背面2個邊生,腹面1箇中生。雄球花卵圓形,多數聚生於新枝下部成穗狀,長約3厘米。球果長卵圓形或橢圓狀卵圓形,單生或2-4個生於小枝基部,成熟前綠色,熟時種鱗張開,長6-10厘米,徑3-6厘米,梗長1-2厘米,暗黃褐色,常有樹脂;中部種鱗近楔狀倒卵形或矩圓狀倒卵形,長2-2.5厘米,寬1.5-2厘米,上部肥厚,中下部寬楔形;鱗盾近扁菱形,先端較厚,邊緣鈍,鱗臍微凹隨同鱗盾先端邊緣顯著向外反卷;種子栗褐色,倒卵狀橢圓形,長0.8-1.5厘米,徑5-8毫米,頂端通常具長2-4毫米的短翅,稀種翅寬大(長達7毫米,寬達9毫米),種翅上部薄膜質,下部近木質,種皮較薄。花期4月,球果第二年10-11月成熟。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1000-1600米的高山地區。常散生於山脊或岩石之間。
分布範圍
分布於廣東海南島五指山及西部東方、感恩;廣西大明山、九萬大山、環江;貴州中部、北部等(中國特有種)。模式標本采自海南島。
栽培技術
喜光樹種,能耐乾旱、貧瘠的土壤。湖南西南部有栽培。材質較軟,紋理直,結構較細,比重0.55-0.59。
主要價值
可作建築等用材,也可提取樹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