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
“海燕詩社”上世紀50年代於北京石油學院時期成立,文學巨擘
郭沫若先生親筆題寫“海燕”二字錦旗相贈,飽含“積極進取,大有作為”的寓意。
文革期間,海燕詩社被迫解散。
1984年10月,海燕詩社於華東石油學院復社。由著名書法家
李鐸題寫了“海燕”,著名油畫家
高泉為《海燕詩刊》繪製了封面畫,石油大學老校長楊光華為《海燕詩刊》撰寫了序言《海燕頌》。90年代以後,石油大學(華東)社團改革,成立“石油大學文學創作學會”,下設“海燕詩社”和“風華文學社”。期間共出刊了《海燕詩集》十五期。“海燕詩歌” 網站由原
中國石油大學“海燕詩社”歷屆骨幹成員自發創建,並得到中國石油大學校黨委、校團委的大力支持。總策劃: 犁 痕。
2011年5月,《海燕詩刊》第十六期在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恢復出版,取名跨時代號。然而時勢已經發生變化,詩社的發展遭遇更大的困難,《海燕詩刊》不久再度中斷。
2016年,海燕詩社恢復出版《海燕詩集》、海燕文學社恢復出版《海燕文學》。
發展
最初的海燕詩社
1955年11月,十幾位熱血青年在北京石油學院的一間教室里成立了大學生詩社,借蘇聯作家高爾基的著名散文詩《海燕》之意,取名為海燕詩社。
1956年下學期,海燕詩社創辦了自己的刊物——《海燕詩刊》
1956年2月,海燕詩社成員集體創作為北京石油學院學生“三好”積極分子大會獻詩,並經著名女作曲家瞿希賢譜曲,誕生了《北京石油學院學生之歌》。
在文學與詩歌蓬勃發展的五十年代,海燕詩社曾受到眾多文學大家的歡迎,並藉此風力高高地翱翔了一番。然而迅猛的海風並不總是為飛行助力的,一場猛烈的風暴正在醞釀當中,它是海燕所遇到的第一個重大挑戰。
1957年年底,《海燕詩刊》出版了三期後,由於編輯人員少,參加工作的同學不固定,而且政治運動逐漸增多,因此詩刊停辦了。
1957年年底以後,隨著“反右鬥爭”的進一步開展,政治運動不斷增多,最早的組織者又退出了詩社,因此詩社的活動越來越少,漸漸銷聲匿跡了,郭沫若先生的題字也丟失了。
很遺憾,出生不久的海燕過於弱小,無力抵禦這場暴風雨的襲擊,它沒落了。可海燕不會就這樣消亡,它不會屈服,正如它的來由——高爾基的《海燕》所說的那樣:“它從雷聲的震怒里,早就聽出了睏乏,它深信,烏雲遮不住太陽。”它終將抖擻翅膀,重新飛翔起來——“只有那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地,在泛起白沫的大海上飛翔!”
文協時期的海燕詩社
文革期間,海燕詩社被迫解散。
1984年10月,海燕詩社於華東石油學院復社。
1985年時任華東石油學院校長的
楊光華為剛剛復社的海燕詩社題寫了《海燕頌》以茲鼓勵。
附:楊光華《海燕頌》原文
海燕頌 楊光華
你看,她飛起來了,勇敢地飛起來,飛上了蔚藍色的天空。雖然她在萬里蒼穹中顯得是那樣瘦小,但是她的胸中蘊藏著酷愛生活、嚮往大自然的熱情和與狂風惡浪搏鬥的巨大的力量。
因為她是大海的女兒。
有時.她是一位活潑而又溫順的妻子,和年輕的伴侶在靜靜的海面上追逐、戲耍,唱著歡快的愛情小曲:有時,她是一位和藹而又嚴厲的母親,教孩子怎樣勞動,怎樣生活,怎樣搏擊風浪。她不是一隻小雀,目光短淺;她是一位勇士.志向遠大。飛上去,在高空中眺望茫茫大海,這時,她會感到心胸更加開闊,更懂得自己的一生不應該荒廢於個人的小天地,而應該到大海、到風浪中生活。
寒流來了,來得那樣突然;狂風來了,來得那樣迅疾。她展開了有力的翅膀,衝進了波浪滔天的大海,向寒流挑戰.與狂風鬥爭。她堅信,只有頑強的拼搏才不會被狂風惡浪吞噬,只有拼搏才不會在生活中沉淪。
面對著大海,她大叫了.這叫喊聲就是戰鬥的號角。千千萬萬個同伴來了,她們要團結在一起,戰鬥在一起,生活在一起!難怪蘇聯偉大的文學家高爾基懷著極大的熱情讚美她,稱她為“暴風雨的精靈”。的確,她的精神給人們以鼓舞,給人們以力量.給人們以奮發向上的勇氣和戰勝一切困難的信心。
親愛的同學們,你們看,那不是她嗎?在碧波萬頃的海面上。是的,那是她,我們的海燕!
1985年4月15日
上世紀九十年代,學校對社團進行改組,海燕詩社與風華文學社劃歸新成立的文學創作協會,由郭慧軍任會長。
石油大學為文學創作協會辦公地點在活動中心三樓,門牌掛海燕詩社、風華文學社。柴生梁與馮闖、張傳義等在1992年9月份加入,當時的主要成員有蓋永華(詩社社長)、楊蕾(原主編)、賈濃鈾(理事長)、張欣紅(主編)、於鳳龍(宣傳部長)、王化平(朗誦組長)、趙翼(秘書長)等。 風華文學社原社長張衛東老師在校團委的支持下,於1991年創刊出版了《石油大學生》,編輯人員有訾士龍、梁宏賢、姚君山等人。
1992年第二期由張衛東、訾士龍主編,柴生梁參與了編輯工作,在《石油大學生》上設了《海燕詩苑》欄目,刊登了蓋永華、楊蕾、斯木、賈濃鈾、馮闖、丁開、張傳義、柴生梁等人的詩作。1993年第三期則由柴生梁來主編,編輯人員有馮闖、石桂蓮、李健、陳琳、王樹禮、丁桂明、趙遐等人。辦公地址也搬到了文協。
1993年初,蓋永華出任文協會長,馮闖任理事長,柴生梁任主編。柴生梁借著為社科協會主編《社科簡報》之便,創刊了《構造》,第一期8開4版複印100份;自第二期始改為小膠印8開,500份,刊發會員作品,多為詩作,兼有評論、小說、散文。
文協時期,我們仍按常例舉辦詩歌朗誦會,並參與學校的大學生文藝節活動;記得1992年冬在音樂廳舉辦的朗誦會上,柴生梁寫的朗誦詩 《梁祝》,流傳開來,在幾年來的各種朗誦會上都可以聽到;後被張衛東刪改登在《石油大學生》第二期上。
時任石大附中教師的韓欣不得不提,也就是在他的鞭策和激勵下,我們才得以向更高更深處發展。
蓋永華之後是柴生梁。馮闖任副會長、石桂蓮、張傳義任主編、曹頌偉任理事長,李健任宣傳部長、趙瑩瑩任文藝部長(原朗誦組)、單紅梅任秘書長。
柴生梁以後是馮闖。 但馮闖的精力主要放在《石油大學生》和社團聯上,他自1994年開始主編《石油大學生》第四期,把第四期辦成了文學專刊。並在1994年下學期出任校社團聯主任。文協的工作則由張傳義主持。
九十年代後期以來,隨著經濟改革的深入,實用主義泛濫,功利性使著校園內的社科團體式微,文協所舉辦的各類為學活動,參入者與旁觀者愈來愈少。海燕所飛翔的天空日漸寂寥起來。但我們相信,這些純粹的精靈,永遠是我們心靈的翅膀。
2004年,文學協會更名為海燕文學社。
海燕詩社復社
2010年4月,在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恢復海燕詩社。
時海燕詩社復社策劃者們懷著相同的文學情懷聚集在一起相互交流詩歌,萌生了創建詩社的想法。在了解到石油大學曾經輝煌的海燕詩社並閱讀了前人的優秀作品之後,他們決定重新繼承起海燕詩歌的傳承,將具有悠久歷史的海燕詩社傳承下去。
“無意間我接觸到了一部書“石油的光芒”,書中作者深情的描述著對祖國對石油的熱愛之情,對往昔崢嶸歲月的懷念,當讀到“海燕,在歷史的天空翱翔”一節時,我不禁被書中的“海燕詩社”所吸引,在石大的建校之初有這樣一幫前輩們,他們激揚文字,在詩歌的天空中揮灑青春,讓石油大學這個工科院校瀰漫著詩歌的浪漫,文學的氣息,這是多么的令人憧憬啊!清晨踏著朝陽漫步在綠油油的草坪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探討人生,激揚青春;傍晚在彩霞的陪伴下大家盡情的朗誦詩歌,評論文學。憧憬之餘我又陷入了久久的沉思之中,不,不能讓海燕只翱翔在往昔歷史的天空,我們要把它建立起來,讓海燕依舊可以,並且一定可以在石大的校園文化中繁榮!海燕將不再只能從書本中嗅到它的蹤跡,它將繼續在石大校園中活躍起來!所以詩社的成立已迫在眉睫。春風化雨,願我們海燕詩社的成立,能像春風般感染我們詩意的心靈,能像春雨般滋潤我們每個人的心田!
文章自古多詠嘆,寄情言志屬詩篇。
中華五千年文明,詩歌作為一種蘊藉精煉的文學形式獨領風騷,多少文人墨客為其傾心一生,盡綻才華。詩歌是悲喜所寄,情感所託,書之,風花雪月;歌之,良辰美景,詩歌跨越千年而不衰,作為華夏兒女的文化積澱,代代相傳。詩歌是優雅的生活方式,是大眾的精神食糧。大學作為知識分子的集聚地,更應是詩歌文化發展的重鎮和沃土,海峽兩岸的大學校園詩社風行,便是最強有力的註腳。而我們中國石油大學更是有著深厚的詩歌文化的積澱,早在建校之初就有海燕詩社在石大的校園文化中獨領風騷!幾經滄桑,幾度浮沉,海燕的那些前輩們用自己敢闖敢拼的性格讓海燕在石大的文化中留下了光榮的一筆。郭沫若提名,李鐸執筆,這對一個詩社來說是何等的榮光!而今在石大的校園海燕又將重新搏擊風浪,在詩歌的海洋里翱翔!中國石油大學的魅力需要詩歌來詠唱,中國石油大學的情懷呼喚詩社來標榜!”
復社者中的一位,滿懷熱情地寫下這些激情澎湃的文字,吹響了海燕詩社復社的號角。
這是海燕詩社1955年在北京石油學院成立之後的二度恢復建社,並且歷經半個多世紀的坎坷又回到了她最初誕生的地方——北京。社長機械09級張澤文,副社長王濤,主編王洋紳,副主編高堂、王嫻,指導教師劉洛夫、李晶、孫兆勇。至此,“海燕”衍生出一脈同源兩所大學的兩個大學生文學社團。(另一為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海燕文學社)
復社之後的海燕詩社,在人文氣息不足的理工院校中的發展仍然艱難。作為理工院校的人文類興趣社團,海燕詩社難以同一般社團一樣維持較多的成員。但意志堅強的小海燕們並不會就此放棄,這片廣闊的天空終將任我們翱翔。
2015年,海燕詩社成員通過對詩社的改進與對詩歌文化的傳播等努力,將上一年僅留下十個人的海燕詩社一度發展到五十餘人的規模。舉辦的“三行情書”徵文活動得到了本校與臨近學校大量同學的參與,展出了許多優秀的詩歌作品。海燕詩社積極與同校人文社團交流聯繫,共同建設校園人文氣息。同時,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海燕詩社與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海燕文學社恢復了聯繫,相互交流增加對詩歌文化的理解與人文氛圍的構建。兩隻海燕現在飛回了一起,他們將會飛向更明亮的天空。
在社員的共同努力下,海燕逐漸走出低谷。我們相信它終將振奮起雙翼,將文學的種子播撒在每一個石油人的心中。
大事記
海燕詩社初立
1955年11月,由一名54級學生主持,十幾位熱血青年在北京石油學院的一間教室里成立了大學生詩社,由愛好寫詩、讀詩和朗誦詩的學生組成。經討論,借蘇聯作家
高爾基的著名散文詩《
海燕》之意,取名為海燕詩社。
1955年12月,海燕詩社的創始人之一林世洪被大家推舉,寫信給郭沫若先生求字。十多天以後,郭沫若先生寄來了他為詩社題寫的兩幅“海燕”,詩社研究後選用了其中一幅。
1956年2月,海燕詩社成員集體創作為北京石油學院學生“三好”積極分子大會獻詩,並經著名女作曲家
瞿希賢譜曲,誕生了《北京石油學院學生之歌》。3月10日,在北京石油學院學生“三好”積極分子大會上,海燕詩社成員作詞的《北京石油學院學生之歌》開始在學生中傳唱。
1956年3月6日、25日,《北京石油學院報》先後兩次以手寫形式完整地刊發了《北京石油學院學生之歌》歌譜,作詞署名是平原。
1956年下學期,海燕詩社創辦了自己的刊物——《海燕詩刊》,詩刊上發表詩社成員和全校學生詩歌愛好者的詩歌作品,詩社成員之外的作品是通過海報或者廣播通知徵集到的,有新體詩,也有古體詩。詩刊是十六開,鉛印,每學期一期,每期二十頁左右,封面色彩有紅色、藍色和黑色,是幾隻海燕在飛翔的圖案。郭沫若先生題寫的“海燕”二字橫排在上側較突出的位置,下面是印刷體的“詩刊”二字。
1957年春天,海燕詩社邀請著名作家
趙樹理來學校講座——小說寫作與欣賞。
1957 年 6 月,《海燕詩刊》編輯部調整,周體偉、林仲豪、程連亮等人成為詩刊編輯。
1957 年 7 月 23 日,《海燕詩刊》第二期出版。詩刊受到學校內外大學生的喜愛。這一期上發表了林世洪寫的詩——《致海燕詩刊》(1957.7.14)。
1957年9月中旬,《海燕詩刊》第三期出版。
1956年、1957年,海燕詩社兩次邀請當時非常有名的北京青年電影演員劇團來校,和同學們一起舉行詩歌朗誦會,感受詩歌魅力,學習名演員的朗誦技巧。其中,黎鏗朗誦了郭小川的詩歌《向困難進軍》。
1957年秋天,海燕詩社邀請著名作家
馮雪峰來學校講座——魯迅文學作品欣賞。
1957年年底,《海燕詩刊》出版了三期後,由於編輯人員少,參加工作的同學不固定,而且政治運動逐漸增多,因此詩刊停辦了。
1958年 5月,五四青年節前夕,海燕詩社組織了大型的詩歌朗誦會。
1958年 5月4日,大型詩歌朗誦會又在頤和園排雲殿前舉行。
1958 年 5 月,北京市大學生分批參加建設“十三陵水庫”的勞動,北京石油學院、中央戲劇學院、北京農業學校和北京中醫學院聯合起來在工地編輯出版了油印的《勞動快報》。主要記者和編輯是周體偉。
1958年,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的著名演員
于是之應邀來學校參加詩歌朗誦。
1959 年 8 月 20 日,著名作家
老舍應邀來學校講座——話劇與戲曲,與學生們交流了初學寫作的問題。
1957年年底以後,隨著“反右鬥爭”的進一步開展,政治運動不斷增多,最早的組織者又退出了詩社,因此詩社的活動越來越少,漸漸銷聲匿跡了,郭沫若先生的題字錦旗也丟失了。
…… ……
海燕詩社於華東石油學院復社
1969年,北京石油學院遷校東營,改名為華東石油學院。
…… ……
1984年10月初,許開煊聯合竇同關、劉蜀敏、高忠民、高鵬翼、王雪芬、管愛玲、韓駿等熱心學子,恢復成立了海燕詩社,許開煊成為改革開放後恢復建社的第一任社長,其他人成為第一批骨幹。
1984年10月,學校請中國書法家協會秘書長
李鐸為海燕詩社題寫了“海燕”,著名畫家
高泉繪製了《海燕詩刊》封面畫。
1984年10月下旬,由許開煊主編的《海燕詩刊》改革開放後恢復建社的創刊號出版,刊登了院長
楊光華博士撰寫的序言《海燕頌》。《海燕詩刊》的期數編為第四期,與北京石油學院時期的《海燕詩刊》接續起來,保持了詩刊的連貫性。
1984年11月初,張海迪光臨華東石油學院,竇同關作為學生社團代表陪同張海迪參觀校園、到附屬國小參加少先隊活動。11月3日,
張海迪為海燕詩社題詞:“生命短促,藝術常青。”
1985年上學期,竇同關擔任了海燕詩社社長(第二任),副社長劉蜀敏、高鵬翼,骨幹成員王雪芬、向日忠、金成、郭英林、黃慶龍、管愛玲等。名譽社長楊光華,顧問王純禮、李書堂、李維鈞、余世誠、林世洪、劉慶華、李鵬舉、楊和平。
1985年6月,《海燕詩刊》第五期出版,主編許開煊。
1985年7月20日,竇同關到大慶石油學院,與大慶石油學院青春詩社成員暢談詩歌與石油文化並留言:同是石油戰士,那么,讓我們同在黑色的金子裡尋覓屬於我們的詩吧!
1985年10月,《海燕詩刊》第六期出版,主編竇同關,副主編高鵬翼,編輯王雪芬、管愛玲、黃慶龍,責任編輯劉蜀敏,插圖郭英林。
1985年下學期,海燕詩社邀請了一些活躍於詩壇和文壇的詩人和作家如華北油田的詩人張洪波、青海油田的校友、詩人徐志宏、山東聊城地區文聯的左建明等分別來學校講座。
1985年11月9日,
張洪波為詩社題詞:“海燕自有自己的海域,只要你的翅膀不是軟的。”徐志宏題詞:“贈海燕詩社的校友們:為祖國尋找石油,為時代貢獻詩行。”
1986年初,《海燕詩刊》第七期出版,主編竇同關,副主編高鵬翼,編輯王雪芬、管愛玲、黃慶龍,責任編輯劉蜀敏,插圖郭英林。
1986年3月,何伯陽任海燕詩社社長(第三任),副社長韓駿、王雪芬,秘書長宋梅,社委還有范宏偉、楊經敏、高鵬翼、閻光才。名譽社長楊光華,顧問林世洪、李書堂、王純禮、許立全、李維鈞、余世誠、劉慶華、李鵬舉、張錫志。其餘骨幹賈小莉、管愛玲、梁潔等。
1986年6月1日,海燕詩社舉辦的華東石油學院第二屆“青春年華”詩歌大賽評獎結果揭曉,大賽共收到50多位作者的104篇詩歌作品,評選出一、二、三等獎和鼓勵獎21名。6月8日晚,舉行了第二屆“青春年華”詩歌大賽授獎大會。
1986年6月,《海燕詩刊》第八期出版,這一期是第二屆“青春年華”詩歌大賽特刊,主編何伯陽,副主編王雪芬、高鵬翼,編輯楊經敏、閻光才、韓駿,責任編輯何伯陽。邀請了勝利油田的詩人韋錦對“青春年華”詩歌大賽的作品進行了點評,韋錦後來成為詩社的顧問。
1986年7月,何伯陽帶著《海燕詩刊》到北京大學,與北大的詩友進行了交流,交換了北大詩友編印的《未名湖詩選集》
1986年8月,何伯陽請中原油田報社的美編佐軍重新設計了《海燕詩刊》的封面。
1986年12月,《海燕詩刊》第九期出版,主編何伯陽,副主編高鵬翼、閻光才,編輯張樂勇、宋梅、韓駿,責任編輯何伯陽、閻光才,審定吳文山。
1987年上學期,閻光才擔任了海燕詩社社長(第四任)。
1987年11月,《海燕詩刊》第十期出版,主編閻光才,副主編張樂勇,編輯宋梅、李海濤、程文軍、施生華,責任編輯閻光才、張樂勇,審定吳文山。封面設計佐軍,插圖張燦輝、李春東。
1988年4月,張苓擔任了海燕詩社社長(第五任)。
1988年9月,《海燕詩刊》第十一期出版,主編張苓,編輯楊木琴等,封面設計佐軍。
1988年9月,張衛東擔任了海燕詩社社長(第六任)。副社長梁鎬、金光軍、薛玉志,理事長陳靜,秘書長郝海燕,朗誦組長張永學、郝海燕,骨幹成員還有林楠、邵佃華、邵敏、趙輝、邵偉、閻紅霞、陳建兵、黃磊等。
1988年10月,華東石油學院舉行三十五周年校慶,同時實行兩地辦學,設石油大學總校,東營校區為石油大學(華東),北京校區為石油大學(北京)。海燕詩社在石油大學(華東)。
1988年11月,海燕詩社主辦了第三屆大學生文化藝術周詩風大展,大展共收到詩歌作品200多份。
1989年6月,《海燕詩刊》第十二期出版,主編卲偉,編輯唐衛國、林楠、張衛東、丁開,李傑訓參加了詩稿編輯工作,審定吳文山,封面設計佐軍,插圖藍海峰。
1989年9月,蔡曉瑛擔任了海燕詩社社長(第七任),副社長張海韻、司江偉,理事長丁開,主編邵偉,副主編李傑訓,秘書長潘印惠,骨幹成員還有齊美勝、徐水清、林楠、邵敏等。名譽社長楊光華,顧問李秀生、李書堂、林世洪、韋錦、劉慶華、楊雅芝。
1989年下學期,海燕詩社舉辦了“感情的蔓延”詩歌朗誦會。
1989年12月,《海燕詩刊》第十三期“八、九十年代跨越號”出版,主編卲偉,副主編李傑訓,編委蔡曉瑛、林楠、邵敏、鐘志毅,審定吳文山。封面設計李傑訓,插圖鐘志毅。
1990年3月,謝智勇擔任了海燕詩社社長(第八任),副社長邵佃華,理事長丁開,秘書長吳惠玲,骨幹成員還有趙建忠、郭慧軍、陳璞、張毅飛等。名譽社長楊光華,顧問李秀生、李書堂、林世洪、韋錦、劉慶華、楊雅芝。
1990年4月,海燕詩社舉辦了“五四未名詩人”徵文。
1990年5月,海燕詩社和風華文學社聯合舉辦演講會。在演講會上,開始提倡無稿演講,開創了校園演講的新風。
1990年5月,海燕詩社在風雨長廊里舉辦了“星星雨”現代詩歌展覽,主要展覽了校園詩壇中現代派先鋒派詩歌的代表作品。
1990年下學期,海燕詩社與山東省高校山東大學、山東工業大學、山東輕工學院的詩友加強聯繫和交流,這些詩友的部分詩稿被《南疆詩刊》的“大學生詩頁”專欄採用,部分詩稿後來被編在《海燕詩刊》第十五期中的“同在詩田”欄目中。
1990年11月,海燕詩社舉辦海燕詩歌展覽。
1990年12月,《海燕詩刊》第十四期“九十年代鳴鐘號”出版,主編郭慧軍,副主編陳璞,編委謝智勇、丁開、張毅飛,審定吳文山。封面設計、插圖鐘志毅。
1990年底,趙建忠擔任了海燕詩社社長(第九任),副社長宋偉峰,理事長李斌,主編郭慧軍,秘書長李燕,朗誦組長是李江瑛和王厚文,骨幹成員還有邵東亮、塗宜卿、趙冀、謝霞、劉艷、査月姝、朱瑛等。
1991年4月,海燕詩社舉辦了第十四期《海燕詩刊》發行式。
1991年5月,海燕詩社的主力——“海燕七子”:卲偉、
李傑訓、陳璞、蔡曉瑛、鐘志毅、郭慧軍、潘印惠編印了自印詩歌合集《紅月亮》。主編李傑訓、卲偉,封面設計、插圖李傑訓,封面題字葉惠民。由於種種原因,蔡曉瑛後來沒有提供作品。林世洪教授為詩集題詩《贈年輕的詩友》,劉慶華老師為詩集寫了評論《六人集讀後隨筆》。
1991年下學期,郭慧軍擔任海燕詩社社長(第十任),理事長龔霖,秘書長畢彩霞,主編趙冀,副主編謝霞,朗誦組長李燕和王化平,骨幹成員梁宏賢、錢立峰、許房燕、王京平、鄭偉、蓋永華、楊蕾、劉麗、張津林等。
1991年下學期,海燕詩社和山東大學、山東工業大學、山東師範大學的文朋詩友進行了校際交流,互相交換了《海燕詩刊》、《風華文集》和《四月潮》等刊物。
1992年上學期,趙冀任海燕詩社社長(第十一任),副社長梁宏賢,理事長蓋永華,副理事長王京平,主編楊蕾,秘書長劉麗,朗誦組長王化平,骨幹成員還有錢立峰、賈濃鈾、吳修利、趙欣鶥、甄亞麗等。
1992年6月,《海燕詩刊》第十五期“九一、九二年度跨越號”出版,主編郭慧軍,編委趙建忠、龔霖、趙冀、謝霞、劉艷、畢彩霞、蓋永華、楊蕾,審定吳文山。封面設計張麗林,封面題字長志。
海燕文學社於石油大學(華東)組建
1992年下學期,學校進行社團改組,海燕詩社和風華文學社被合併為文學創作協會。郭慧軍任文學創作協會會長兼任海燕詩社社長(第十二任)。
1992年下學期,蓋永華任海燕詩社社長(第十三任),原主編楊蕾,理事長賈濃鈾,主編張欣紅,宣傳部長於鳳龍,朗誦組長王化平,秘書長趙翼。
1992年11月,學校壓縮了學生主辦的出版物,取消了《海燕詩刊》和《風華文集》,海燕詩社第六任社長張衛東創刊出版了綜合性刊物《石油大學生》,主編張衛東,副主編訾士龍。在《石油大學生》上開設了«海燕詩苑»欄目。
1992年冬,海燕詩社在文化活動中心音樂廳舉辦詩歌朗誦會。
1993年初,蓋永華任文學創作協會會長(第十四任社長)兼任海燕詩社社長,理事長馮闖,主編柴生梁。
1993年上學期,
文學創作協會創刊了《構造》文學報,主編柴生梁,編輯趙遐、石桂蓮、鄭振國、張傳義、牟月新。
1993年6月,《石油大學生》第二期出版,主編張衛東、訾士龍。
1993年下學期,柴生梁任文學創作協會會長(第十五任),馮闖任副會長,石桂蓮、張傳義任主編,曹頌偉任理事長,李健任宣傳部長,趙瑩瑩任文藝部長(原朗誦組),單紅梅任秘書長。
1994年6月,《石油大學生》第三期由柴生梁主編,編輯人員有馮闖、石桂蓮、丁桂明、趙遐等人。
1994年上學期,馮闖任文學創作協會會長(第十六任),他主編的«石油大學生»第四期辦成了文學專刊。
1994年下學期,馮闖出任校社團聯主任,文協的工作由張傳義主持。
1994年,《構造》文學報停刊,創辦《石大文學報》。
1994年至2001年,《石大文學報》繼續出版。
2001年至2005年,《石大文學報》停辦,轉為出版《海燕詩集》。
2001年,管理學院詩友協會邀請林世洪教授參加詩歌座談會,林老講述了“海燕詩社”的歷史。
2002年2月,李傑訓主編的《中國石油大學生詩選》由石油工業出版社出版發行,海燕詩社歷屆主力社員的作品大部分被收錄其中。
2004年,文學創作協會更名為海燕文學社。
…… ……
2005年,石油大學更名為中國石油大學,演化成兩所獨立辦學的大學: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和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海燕文學社在中國石油大學(華東)。
…… ……
2008年8月中旬,海燕詩社原來的主力成員卲偉、李傑訓、趙建忠和蓋永華在勝利油田聚會,喚起了對大學時代“海燕詩社”那段火熱的詩歌生活的回憶,並談及籌建海燕詩歌網站的事宜。9月中旬,海燕詩歌網站建立,初名為海燕詩社,後更名為海燕詩歌,搜尋“海燕詩社”可以登錄。
2008年8月底、9月,李傑訓、竇同關、趙建忠和蓋永華積極籌備,於中國石油大學55周年校慶之際,召集“海燕詩社”的歷屆詩歌骨幹在座落於美麗海濱的中國石油大學(華東)青島校區相聚。
2008年10月2日至4日,中國石油大學“回憶海燕, 暢談詩歌”校慶55周年大型詩歌活動在青島校區舉行。海燕詩社改革開放後恢復建社的歷屆骨幹竇同關、何伯陽、李傑訓、張海韻、張衛東、張 苓、邵偉、郭慧軍、趙建忠、潘印惠、吳惠玲、蓋永華、柴生梁、張傳義、張月珍等二十餘人,與詩社顧問著名石油詩人韋錦,作家、石油大學教授蒙堅,北京詩人韓欣及青島詩人韓宗寶、邵竹君、王宏俠等,同學校有關領導一起參加了活動。10月3日,學校黨委副書記紀效田教授在與海燕詩社歷屆詩歌骨幹座談時指出:“讓理工科大學生插上人文的翅膀,在廣闊的天空和蔚藍的大海上飛翔”。
2008年10月3日晚7:00~11:00, “回憶海燕,暢談詩歌——校慶55周年詩歌座談會” 舉行,海燕詩友們及校大學生詩歌愛好者百餘人一起座談。詩社歷屆骨幹竇同關、李傑訓、趙建忠做了主題報告,回顧了詩社歷史、講述有關奇聞軼事以及個人在學習發展中的感觸。
2009年8月,李傑訓、蓋永華、張海韻在中國石油大學(華東)青島校區聚會,李傑訓、蓋永華到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東營校區走訪,拜訪詩社創始人之一林世洪教授,採訪“海燕詩社”的創始歷史。與原團委書記王德釗、文學教授蒙堅及部分學生文友座談研究《中國石油大學海燕詩社大事記》。
(2010年4月,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恢復成立海燕詩社。)
2011年,海燕文學社隨學校從東營搬遷至青島。
2013年5月22日晚,文學社成員前往瑞海花園拜謁林老先生。並獻上包含“海燕”前輩們的照片還有現今我們的一些活動照片的一本精心準備的相冊。其後5月31日,林老寄回一些書法作品給海燕留存,同時將海燕的歷史簡概和對海燕後來者的希望寫成了3首《憶江南》一併寄回青島。
2013年6月28日,在中國石油大學建校60周年之際,海燕詩社的第二任副社長周體偉、第七任主編李傑訓以及其他往屆骨幹張苓、蓋永華、柴生梁等在青島中國石油大學(華東)舉行“海燕,一個甲子的飛翔”報告會,將刻有李鐸先生題寫的“海燕”木匾贈送給中國石油大學(華東)。
2013年7月22日至8月8日,海燕文學社5名成員組成的以羅麗琳為隊長的“鐵人”實踐隊進行了以“石油人的青春”為主題的走訪調研,走訪勝利、大慶、克拉瑪依三大油田,通過採訪不同油田不同崗位不同工齡的石油工人,挖掘出大學生勵志故事並計畫編撰成冊。
2014年3月-6月,海燕文學社發布了《文海歸燕》電子雜誌第一期和第二期,分別由編輯部劉純友、李敏傑和組織部馬逸弘、蒲一磊主編。
2014年9月27日,海燕文學社紙質雜誌印刷出刊,只作為內部刊物留存。
2014年10月2日,由海燕文學社舉辦的第三屆第一期主題為”永恆校友,亘古燈謎“中國石油大學校友返校日海燕燈謎會如期舉行。
2015年10月25日晚,海燕文學社六十周年社慶聯歡暨首屆石大國學聯盟文化交流會在中國石油大學(華東)舉行。
2015年11月27日12時59分,海燕詩社主要創始人林世洪老先生因病逝世, 享年83歲。海燕七子之一李傑訓向《中國石油大學報》撰文《追憶林世洪先生》。
2016年3月3日,應78級校友祝慶珍邀請,海燕文學社參與校友作品徵集出書活動,負責在校校友作品徵集。
2016年3月22日,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海燕文學社2016年代理社長劉怡含以社長名義向團委申請《海燕詩刊》復刊並改名為《海燕文學》,獲得團委批准,並以此名義联系知名社友寫復刊寄語。預計6月底,海燕文學社將在校內出版發行《海燕文學》2016年夏季刊,總第十六期,擬命名為“1955-2016甲子跨越號”。《海燕文學》將成為校內唯一由學生主編、排版,以石油大學學生為創作主體的文學薈萃雜誌。
由於詞條篇幅有限,具體信息請移步至“
海燕文學社”詞條查看。
海燕詩社於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復社
2010年4月,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恢復成立海燕詩社,這是海燕詩社1955年在北京石油學院成立之後的二度恢復建社,並且歷經半個多世紀的坎坷又回到了她最初誕生的地方——北京。社長:張澤文、王濤,主編:王洋紳、高堂、王嫻,宣傳部:王小舟、沈楠,外聯部:張黎、長張政、李丹,辦公室:潘睿、張小平,朗誦部:傅昱、張春怡。指導教師劉洛夫、李晶、孫兆勇。至此,“海燕”衍生出一脈同源兩所大學的兩個大學生文學社團。
2010年9月,海燕詩社同新生文學社,百草園書社,歷史文化協會,丹青書畫社在北京昌平組織第一屆“石大文學交流會”。
2010年11月,海燕詩社在北京昌平同中國政法大學345詩社、北京化工大學新生文學社進行聯誼。
2010年12月,在中國石油大學(北京)的企業獎學金頒獎典禮上,海燕詩社的歷屆部分骨幹成員
李傑訓、竇同關、張苓、郭慧軍、趙建忠、潘印蕙、蓋永華、柴生梁
將刻有郭沫若先生題寫的“海燕”木匾贈送給學校,學校存放在校史館內永久珍藏。
2011年4月,海燕詩社在北京昌平中國石油大學(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北京化工大學舉辦第一屆“海燕杯”三校詩歌徵集比賽。
2011年5月,《海燕詩刊》第十六期在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出版,取名跨時代號,主編王洋紳,副主編高堂、王嫻。
2011年5月,海燕詩社在北京昌平舉辦“詩露花語”詩歌朗誦比賽。
2011年12月17日晚,海燕詩社主辦紀念一二·九運動“詩戀33天”詩歌朗誦比賽,新老社員共聚一堂。比賽結束後,評審
海燕詩社老社友們向海燕詩社捐贈了由他們作詞的海燕詩社社歌《海燕飛翔》,並向圖書館捐贈了圖書。
2012年6月,海燕詩社完成第三屆換屆,社長:趙翔昊、張強、孟震江,編輯部:班傳書,宣傳部:姜建文、宋帥,辦公室:聶帥帥、谷峪,朗誦部:高佳倫、劉鵬。
2012年12月,海燕詩社在北京昌平舉辦紀念“一二九”運動詩歌朗誦比賽,推舉獲獎者參加北京市大學生詩歌朗誦比賽並取得優異成績。
2013年4月22日,老社友李傑訓撰文“詩文皆言志,一曲大江東——北京石油學院煉製系1955級校友林世洪憶海燕詩社”在中國石油大學報上發表。
2013年5月18日下午,中國石油大學校友
李傑訓和
張苓回到母校,與學校海燕詩社及校友聯誼會等社團的同學們交流座談。座談會上,李傑訓校友講述了海燕詩社的成立和發展的歷史過程。會後,兩位
校友向同學們捐贈自己所作的詩集《喧囂之外》、《燃燒的詩意》,並為同學們簽名留念。
2013年6月,海燕詩社完成第四屆換屆,社長:姜建文、劉鵬、張翼,策劃組:鄧申龍,執行組:楊國俊。指導教師劉洛夫、李晶、孫兆勇。
2013年10月,海燕詩社與石大傳媒結成合作夥伴關係,海燕詩社將向石大傳媒供稿,石大傳媒在旗艦刊物《愛石油》上為海燕詩社開闢專欄登載作品。
2013年11月,海燕詩社與丹青書畫社結成合作夥伴關係,由海燕詩社提供詩歌作品、丹青書畫社書寫並展出。活動持續一年,由張翼專項督辦。
2014年3月,海燕詩社與歷史文化協會、百草園書社協力舉辦宏華杯首屆三社聯合徵文大賽。
2014年11月20日——12月20日,舉行關於“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詩歌徵集大賽。
2015年4月20日——5月20日,舉行“青春足跡”系列活動。5月1日——5月20日為“藝術與青春”主題原創作品徵集活動;5月7日——8日與高中聯絡會合作“青春路上,我想大聲告訴你”校園書信傳遞活動;5月11日,於南廣場進行成果展示。
2015年中秋節,與國學社舉行“中秋詩詞夜“活動。
2015年10月,海燕詩社舉行了第六屆成立大會。由社長楊新保主持,前社長楊國俊進行了發言。主席:楊新保、鄒書棋、魏陽陽,策劃部:張子陽,外聯部:許銀龍,活動部:計朝暉,派稿部:王堃丞。
2015年11月27日12時59分,海燕詩社主要創始人林世洪老先生因病逝世, 享年83歲。他的一生熱心學生工作、校園文化事業和行政管理工作,業餘精修文化,出版了詩集《凡人銘》、《白山心曲》、《慨而慷集》,詩文選《臥思》、《霜葉心語》,長篇散文體回憶錄《歲月簫簫》,與人合著《毛澤東詩詞講解與藝術論》等,並主編報告文學和理論著作多部,著述頗豐,為我們留下了許多文化瑰寶。海燕七子之一李傑訓向《中國石油大學報》撰文《追憶林世洪先生》。
2015年12月,海燕詩社在中國石油大學(北京)與中國政法大學舉辦了三行情書徵文活動。
兩隻海燕的再遇
2015年12月31日,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海燕詩社與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海燕文學社恢復聯繫。
2016年4月5日,海燕詩社舉行了前往十三陵——定陵的春遊,在莊嚴肅穆的帝王陵寢中尋找素材與靈感,並在定陵內進行了小型的交流。
2016年4月-5月,舉辦主題“京華煙雲·我們的大學”大型詩歌徵集賽,與沙馳公益合作,得到強烈反響,取得良好效果。5月9日,“京華煙雲”徵文比賽決賽開始,為期一天。古典詩歌組題目為“丙申立夏後五日作。要求:請寫一首近體詩或者填一首詞”;現代詩歌組題目為“此刻,多么安靜”。5月15日,進行“京華煙雲·我們的大學” 主題徵文活動的頒獎。評審老師李晶老師及孫兆勇老師對參賽作品進行了點評,並進行了有關詩歌的講座交流。
2016年5月星期四,馬克思主義學院舉辦了“人文教育教學”讀書交流會,學院主講人文通識選修課的10餘位教師,以及學校人文社團中心國學社、海燕詩社等社團代表參加了交流會。會上,與會人員圍繞高校人文通識教育教學的發展趨勢、石大人文通識課的教學現狀和存在的問題、人文實踐活動的開展、校園文化氛圍的營造等方面進行了交流。會後,與會人員建立了網上人文讀書交流平台。
2016年6月1日,海燕詩社恢復出版《海燕詩集》,由於中間間斷幾年於是本次不稱作第幾期而稱作“海燕詩集六十一年”期。
2016年6月16日海燕詩社完成第七屆換屆,主席團:張子陽、鄒書棋、王勇;文書部:宋小健、申懷明;宣傳部:楊小東、吳潔瓊;活動部:羅振華、伍彥松。
2016年7月2日—5日,海燕詩社的代表張子陽前往中國石油大學(華東)與海燕文學社進行交流,並將《海燕詩集》六十一年期贈予對方,海燕文學社也以《海燕文學》作為回贈。
2016年9月15日,中秋夜,海燕詩社成員與中國政法大學345詩社成員一起交流、暢談詩歌與詩社。
2016年9月23日晚,海燕詩社舉行了第七屆成立大會,指導老師孫兆勇、前社長楊新保受邀出席發表了講話。活動結束後,向到場的社員分發了詩社老社友的著作《燃燒的詩意》與《喧囂之外》,將前輩們的詩意繼續傳遞與新社員。
2016年10月1日,海燕詩社代表前往中國政法大學與345詩社交流。
2016年10月,海燕詩社參與中國人民大學校報記者團《靜思》編輯部舉辦的“那時,我們有夢”首屆《靜思》原創文學大賽的部分環節。
2016年10月15日——10月29日周末,海燕詩社與英語協會、正心國學社合作開展“東學西漸”中西文化知識競賽講座,海燕詩社參與其中10月15日與10月23日兩次講座,講座內容分別為“古詩中‘燕’的意象”與“中西田園詩歌對比”。主講人:張子陽、宋小健。
2016年10月16日——11月19日,海燕詩社舉行情詩徵文活動,將優秀作品進行展示,並於11月11日將優秀作品遞送給原作者要求贈予情書的人。
2017年2月,李瑾華老師替代李晶老師成為海燕詩社新的指導老師。海燕詩社指導老師:孫兆勇、李瑾華。
2017年3月5日,海燕詩社舉行詩歌交流會兼海燕詩詞大會試行版。總導演羅振華、主持人楊小東。
2017年3月19日,海燕詩社舉行第八次詩歌交流會兼第二屆海燕詩詞大會。總策劃:宋小健、主持人:虞松濤。
2017年3月27日——4月30日,由“螞蟻農場”贊助,與中國政法大學345詩社合作,舉辦“京華煙雲”徵文比賽,主題“情”。分組為:A組古典詩詞、B組現代詩、C組散文與短篇小說。共收到投稿九十餘篇。其中4月23日——4月25日,“京華煙雲”徵文比賽決賽,為期三天。A組題目為1.校園四時雜詠、2.春望,在兩題中選擇一題;B組題目為“生活”;C組題目為“夢想”。A組評審:李瑾華老師,B、C組評審:彭超老師。4月30日,舉行了頒獎典禮。
2017年4月——8月,海燕詩社在345詩社的協辦下,開始了《海燕·第十八期》的徵稿與製作,並於九月初出版發行,本期主題為:“大學那些事兒~”。
海燕文學社於中國石油大學(北京)組建
2017年6月4日,海燕詩社召開成員大會,在海燕詩社基礎上重組為海燕文學社,並完成第一屆換屆,主席團:吳建邦、張銘洋、蔣玉瑩。當日,海燕的活躍社員共同出席,並商討了海燕以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