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海濱木槿為落葉
小喬木 ,株高3-5米,胸徑20厘米,扁球形樹冠,枝葉繁盛。厚紙質單葉互生,扁圓形、倒卵形或寬倒卵形,寬3-7厘米,長2.5-6厘米,先端鈍近平,具短突尖,基部圓形或淺心形,
葉緣 中上部具細圓齒,葉面綠色光滑、具星狀毛,葉背灰白色或灰綠色,密被氈狀絨毛,掌狀脈5-7;
葉柄 長0.8-2.5厘米,托葉長1厘米,早落。
花兩性,單生於近枝端葉腋,
花梗 長0.5-1厘米,小苞片數8-10,花萼長2厘米,花冠直徑5.8厘米,金黃色花冠呈鐘狀、花瓣5、倒卵形、外卷,內側基部暗紫色。三角狀卵形蒴果,長2厘米;褐色種子呈腎形,長0.5厘米,具腺狀乳突。
生長環境 多生長於海濱鹽鹼地上。生長良好。性喜光,耐短期水澇,耐高溫,耐低溫(-10℃)。對土壤的適應能力強,酸性、鹼性土都能生長良好。在泥塗內側(pH值8.0,含鹽量1.5%左右),丘陵山地(pH值5.5)和沙灘均能生長;極耐鹽鹼,耐海水淹浸,主幹被海潮間歇性淹泡1米左右,仍正常生長和開花結實;能耐極度乾旱瘠薄。
分布範圍 分布區位於東經121°49′00″-122°15′05″,北緯29°56′37″-30°14′52″。原產於朝鮮、日本和中國;在中國分布於浙江舟山群島和福建的沿海島嶼。浙江(臨安、杭州、寧波和溫州等)、江蘇省(南京中山植物園、南通和鹽城等)、上海、北京和天津等地均有引種栽培。
海濱木槿 繁殖方法 海濱木槿苗木的繁殖方法為播種和扦插育苗。
播種 海濱木槿種子適時濕沙層積催芽、幼苗期用遮陽網遮蔭是保證播種育苗成功的關鍵。海濱木槿適宜播種期在清明前後,播種時,採用撒播或條播,最好用焦泥灰覆土,用遮陽網覆蓋,經常噴水保持床面濕潤,一般5月下旬至6月上旬齊苗。苗期及時拔草,發生食葉害蟲時,及時用辛硫磷噴防。此外,施用適量尿素或複合肥可促進苗木生長。
扦插 插穗採集與處理: 海濱木槿耐寒良種嫩枝扦插最佳時間為7月中旬至8月中旬。一般選擇在早上露水未乾或陰天採集插穗。從海濱木槿耐寒良種母樹上採集當年生且半木質化的壯枝,採集的枝條應進行保濕並儘快運到穗條加工地。扦插前必須對插穗進行預處理,首先選擇室外陰涼地或在室內將枝條剪成長度為8-10厘米留2-3片葉的插穗,下剪口以45°角進行斜切,可以提高扦插生根率。然後用250毫克/千克
2,4-D +1000毫克/千克
NAA 混合液對插穗基部0-4厘米進行速蘸處理,時間為3-5秒。
扦插方法: 一般在7月中旬開始進行扦插,扦插深度為3-4厘米,株距4厘米、行距5厘米。扦插後澆適量的水,以使基質與插穗接觸緊密。
扦插後管理: 扦插後立即噴1次多菌靈800倍液,以後每15天噴1次,插穗20-25天后(即插穗生根後),噴藥次數可適當減少。扦插後對插穗進行全光照管理,噴水時間的長短及噴水頻率具體如下:①扦插後20天內。晴天、陰天的噴水時間及噴水頻率分別為每8分鐘噴10秒、每20-25分鐘噴10秒;待60%的扦插苗生根並開始發葉(扦插後第18天),應及時進行葉面追肥,前期每15天噴1次0.2%尿素,後期每15天噴1次0.2%尿素和磷酸二氫鉀的混合液,10月停止噴肥。②扦插20天后。晴天、陰天的噴水時間及噴水頻率分別為每15分鐘噴10秒、每隔40-50分鐘噴10秒。扦插苗一般在扦插池內過冬。
栽培技術 2011年4月18日進行生根調查,其生根率為91%,調查200株扦插苗的生根情況,每株平均髮根數為5.47條,平均根長8.68厘米、根粗0.93毫米。移栽時,將植株從扦插池中挖出,為了有助於移栽苗的成活,應保證根部帶少量的扦插基質進行移栽。經過3年試驗調查,使用該技術進行扦插,成活率可達90%。
移植在秋季落葉後或春季芽萌動前進行,需帶宿土。養護管理較簡便。更新修剪可在冬季休眠期進行。
主要價值 研究 從海濱木槿不同種源中通過實生選育研究篩選海濱木槿抗寒新種質,也可用耐寒的
木槿 (
Hibiscus syriacus Linn.)和海濱木槿為親本材料,通過人工授粉雜交選育海濱木槿抗寒新品種,套用於長江以北沿海灘涂和城市綠化,擴大其適生區域,發揮其重大的生態作用。
園林 海濱木槿枝葉濃密,花金黃色、大且艷麗,花期長,在花卉淡季的夏天,尤能顯示其獨特的觀賞價值。且具有耐修剪、抗污染等優良性狀,在園林綠化中既可孤植又可叢植、片植,亦可修剪成各種花牆、花籬,特別適合於工礦企業、公路、海濱沙灘及鹽鹼地綠化、造園等。
生態 海濱木槿極耐鹽鹼,耐海潮間歇性淹沒和海浪濺潑,又耐瘠薄,根系發達,具有較強的抗風和消浪性能,能大大減少海浪濺潑沖刷海堤,可作為抗風護塘固堤的先鋒樹種和水土保持林樹種。
藥用 海濱木槿的根、莖、葉的提取物抗氧化活性較強,可作為天然的抗氧化物質資源,結合現代科學技術,將其提煉加工製成具有藥用和保健功能的新產品,進一步提高海濱木槿的利用價值。
保護級別 海濱木槿已被列為中國浙江省珍稀瀕危樹種,加以重點保護。20世紀90年代後期,浙江省舟山市林業科學研究所愈慈英高級工程師等對該樹種的生物學、生態學特性、育苗和造林技術進行了專項研究,推動了這一樹種在林業和園林綠化方面的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