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滄大橋

海滄大橋

海滄大橋(Haicang Bridge)是中國福建省廈門市境內一座連線湖裡區海滄區的跨海大橋,位於廈門西海域之上,為廈門市“兩環八射”快速道路網中“外環”的組成部分。

海滄大橋於1996年12月動工建設,於1999年12月30日竣工通車,並於2002年、2005年、2013年先後進行了三次翻修。

海滄大橋西起廈門市海滄區石塘立交,東至廈門市湖裡區仙岳路;線路全長6.319千米,主橋全長1.108千米,主跨長648米;橋面為雙向六車道城市主幹路,設計速度80千米/小時;項目總投資28.7億元人民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海滄大橋
  • 外文名:Haicang Bridge
  • 投用時間:1999年12月30日
  • 所屬地區:中國福建省廈門市
  • 類型懸索橋公路橋特大橋
  • 長度:1.108千米
  • 寬度:32米
  • 車道規模:雙向六車道
  • 設計速度:80千米/小時
  • 起止位置:石塘立交、仙岳路
  • 管理機構廈門市路橋管理有限公司
行前必讀,景區動態,景區介紹,關鍵信息,門票預訂,景點美圖,建設歷程,橋樑位置,建築設計,建築結構,設計參數,運營情況,票制票價,通行事項,交通流量,建設成果,技術難題,科研成果,榮譽表彰,文化特色,價值意義,

建設歷程

1996年12月18日,海滄大橋開工建設。
海滄大橋東渡端視角景象海滄大橋東渡端視角景象
1999年12月30日,海滄大橋建成通車。“海滄大橋”橋名由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江澤民題寫。
2002年,海滄大橋進行第一次翻修,此次翻修主要解決橋面的瀝青推移現象,共翻修9000平方米橋面。
2005年,海滄大橋進行了第二次翻修,此次翻修主要是將原本光滑的鋼板表面,過渡成粗糙的平面,並採用合適的瀝青鋪設。
2009年7月,海滄大橋西引道立交開工建設。
2010年12月30日,海滄大橋西引道立交正式竣工通車。
2013年6月25日,海滄大橋進行第三次翻修。為保障海滄大橋橋面良好路況和鋼箱梁結構的安全,此次對海滄大橋橋面鋪裝層進行全面維修。
2019年1月31日,海滄大橋主橋限制速度提高至90千米/小時。

橋樑位置

海滄大橋位於中國福建省廈門市海滄區石塘與湖裡區東渡港區之間,其主橋橫跨廈門西海域。其西引橋向西上跨海滄大道後,先與濱湖路立體交叉,通過西引道立交以隧道和匝道形式實現互通;再向西北與馬青路立體交叉,通過石塘立交以匝道形式實現互通,並設定連線滄虹路的兩條匝道;西北端接新陽隧道——霞飛路。其東引橋向東與東渡路立體交叉,通過東渡立交以匝道形式實現互通,東端上跨湖濱中路後接仙岳路高架橋,同時設定右轉湖濱中路匝道。
在海滄灣拍攝的海滄大橋夜景在海滄灣拍攝的海滄大橋夜景

建築設計

建築結構

海滄大橋由石塘互通立交、西引道、西引道立交、西引橋、西航道橋、東航道橋、東引橋、東渡互通立交、東引道及附屬工程等組成。其中東航道橋為三跨連續全漂浮鋼箱梁懸索橋,西航道橋為混凝土連續彎坡剛構橋,東西引橋均為等跨彎坡連續梁橋。
海滄大橋的索塔採用門式框架結構,橋柱各部結構採用曲線造型為基調的設計構思,型體上線條流暢輕柔,銀藍色的橋體與碧藍天空相輝映。
海滄大橋是中國國內第一座系統地進行橋樑景觀研究與設計的特大型橋樑,從總體線形、結構造型、景觀色彩等多方面保證了大橋與自然環境的和諧。海滄大橋凌空飛架,俊美飄逸,銀灰色的橋身,與藍天、碧海、紅花、綠樹融為一體,宛如一道飛虹,又似一條銀龍,架在廈門西海域上。
海滄大橋夜景海滄大橋夜景

設計參數

  • 總體工程
海滄大橋全長6.319千米,其中橋樑工程長3.14千米,主橋長1.108千米,主跨長648米,橋面寬32米,高3米。海滄大橋為雙向六車道加緊急停車帶的高等級公路特大橋樑,兼具城市橋樑功能。海滄大橋設計通行能力為50000輛/日,設計速度為80千米/小時,設計使用年限為100年,設計荷載為汽車-超20級、掛車-120級、人群3千牛頓/平方米。海滄大橋橫斷面布置為:0.5米(防撞欄桿)+14.75米(機動車道)+1.5米(中央分隔帶)+14.75米(機動車道)+0.5米(防撞欄),總寬32米。
海滄大橋橋面景象海滄大橋橋面景象
  • 西引橋
西引橋採用(8×42)+(9×42)米等跨彎坡連續梁橋結構體系,全長718.4米。上部為分離式單箱室箱型梁,梁底寬6米,梁高2.5米。支座為單向滑動與多項滑動盆式橡膠支座。下部為花瓶式薄壁墩,基礎為直徑1.5米鑽孔(挖孔)灌注樁。
  • 西航道橋
西航道橋採用(78+140+78+2×42)米預應力混凝土連續彎坡剛構橋結構體系,全長380米,平面曲線半徑為900米,縱坡為2.5%。上部為分離式單箱室箱型梁,梁底寬7米,梁高2.5米。下部為分離式矩形薄壁墩,基礎為直徑2米灌注樁。
  • 東航道橋
東航道橋採用(230+648+230)米三跨連續全漂浮全焊接鋼箱梁懸索橋結構體系,全長1108米,使用鋼箱梁段共94節,每段長12米,中心梁高3米,全寬36.4米,鋼箱梁總重15800噸。東航道橋採用淺埋式箱型擴大基礎框架式大體積砼錨碇和預應力主纜錨固系統。在東西錨碇區設定無吊索箱梁—無索區鋼箱梁。錨碇底面尺寸為74米×52米,高61.5米,每個錨碇混凝土總量均為62400立方米。東航道橋建有2座門式框架結構索塔,塔柱高128.025米,底面高程5.5米,塔頂高程133.525米,上架2根主纜,主纜中心距34米,平均長1227米,外徑570毫米。每根主纜由110股索股組成,每股索股由91根直徑5.1毫米鍍鋅鋼絲編制而成。由吊桿把主纜和鋼箱梁拉住,鋼箱梁與海面淨高55米,5萬噸輪船可通航。
海滄大橋海滄大橋
  • 東引橋
東引橋採用(10×42)米等跨彎坡連續梁橋結構體系,全長420米。上部為分離式單箱室預應力混凝土連續箱梁,梁底寬6米,梁高2.5米。下部為花瓶式矩形單壁柔性墩,基礎為直徑1.5米鑽孔(挖孔)灌注樁。

運營情況

票制票價

廈門市政府於2019年4月29日發布通告,宣布自2019年5月1日零時起,停止徵收該市“四橋一隧”車輛通行費,海滄大橋包括其中。

通行事項

海滄大橋位於中國東南沿海地區,易受颱風天氣影響。依照廈門市政府於2014年4月14日印發的《廈門市防洪防颱風應急預案》,在颱風天氣下,當實測風力達到9級時,海滄大橋將會被臨時關閉,禁止車輛通行。

交通流量

截至2018年10月,海滄大橋的日均車流量達到16.12萬輛,占廈門市進出島汽車總流量約40%。

建設成果

技術難題

中國從上世紀80年代末才開始建設大跨度的橋樑,當時在這方面技術比較薄弱。在海滄大橋建橋之初,三跨連續鋼箱梁懸索橋可供參考的設計和施工文獻、資料非常少。海滄大橋建設過程中解決了連續全漂浮鋼箱梁懸索橋施工的一系列技術難題,並成功解決了無索區鋼箱梁吊裝、海水造漿等十多項新技術、新工藝。
海滄大橋海滄大橋
海滄大橋的懸索橋的錨碇基礎在中國國內首次採用倒坡箱形淺埋擴大基礎(軟弱地基)。採用創新的淺埋倒坡箱形擴大基礎並將0.5MPa強風化軟質岩作為基底持力層,創新的箱形基礎既減輕恆載又最佳化了基礎應力的分布,比沉井方案減少基坑挖方7萬立方米、混凝土3.3萬立方米,縮短工期7個月。採用創新理念的基底倒坡,免費增加了13%的錨碇抗滑安全度,開創了全新的重力式錨碇基礎型式。錨碇基礎採用分塊澆築並設定後澆段,成功地解決了超大型基礎的溫度與收縮開裂問題。
海滄大橋在亞洲首次採用空腹三角形框架結構錨碇。由於結構體系和支承邊跨加勁梁的需要,三跨懸索橋邊跨主纜散索點需設定在較高的位置,設計中將散索鞍支墩與錨體結構合二為一,並設計成三角形框架式錨體結構,增加了錨碇的抗傾覆能力,比傳統的實腹式錨體節省混凝土約40%,也大大減少了基底應力。

科研成果

截至1999年,海滄大橋東航道橋是亞洲範圍內已建橋樑中第一座三跨連續全漂浮鋼箱梁懸索橋。
2005年,海滄大橋工程《三跨連續全飄浮懸索橋體系研究與套用》項目獲中國公路學會2005年度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榮譽表彰

2007年,海滄大橋工程獲得2006年度全國優秀工程勘察設計獎金質獎。
2008年,海滄大橋工程獲得第七屆中國土木工程詹天佑獎
2014年,海滄大橋工程獲評“改革開放35年百項經典暨精品工程”。

文化特色

  • 旅遊特色
海滄大橋旅遊區以海滄大橋為主線,包括大橋東岸旅遊區與西岸的火燒嶼旅遊區,是廈門的新興旅遊區域之一。東岸旅遊區主要包括全國首座橋樑博物館;西岸火燒嶼旅遊區主要包括火燒嶼生態樂園與廈門市青少年科技館。橋樑博物館被評為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廈門市青少年科技館被評為省級科普教育基地。
海滄大橋旅遊區內的橋樑博物館海滄大橋旅遊區內的橋樑博物館

價值意義

海滄大橋的建成,標誌著廈門市由海島型城市拓展成為"一環數片,眾星拱月"的海灣型城市。(廈門路橋建設集團 評)
海滄大橋海滄大橋
海滄大橋的建設,有效地改善了廈門西向進出島交通,對廈門經濟社會發展具有極其深刻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極大地推動了城市格局、產業結構、人文內涵、公共服務、生態文明等方面的跨島發展。(廈門網 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