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旨和原則
海洋研究委員會宗旨是推動和協調國際海洋
科學研究,解決海洋研究中的方法學和概念性問題。各國科學家是在自願基礎上參加海洋研究委員會各項活動。
組織機構
大會:
每兩年召開一次,輪流在成員國舉行,除討論兩年來日常工作,工作組,大型研究計畫,相關組織工作和財務情況等事項以外,大會選舉新一屆執委會。
執委會:
包括選舉產生的成員,當然成員和其它成員;
選舉成員:在海洋研究委員會大會上從成員國指定委員中選出主席1人,副主席3人和秘書1人;
前主席(由上屆主席擔任)是執委會成員;
海洋研究委員會相關組織的主席或主席推薦人員是當然成員;
執委會可以指定最多不超過2人的指定成員,擔負特定責任,任期不得超過4年。
秘書處:
秘書處按海洋研究委員會大會,執委會會議,與執委會成員聯繫和指定委員的建議和意見,負責日常工作。秘書處也負責海洋研究委員會財務,組織會議管理研究計畫和準備海洋研究委員會的
出版物。
相關組織:
是指從事與海洋科學與工程相關研究的國際非政府組織並希望他們與海洋研究委員會在相關領域保持相互聯繫。一旦被海洋研究委員會確認為相關組織,這一組織的主席將成為海洋研究委員會執委會當然成員。
會員組成
主要活動
海洋研究科學委員會的活動廣泛涉及海洋研究的各個學科,通過各工作組積極從事大量海洋問題的研究;與有關團體、機構聯合發起各種海洋科學國際合作、會議和專題
討論會,並出版科學會議記錄;促進海洋資料的收集、處理和交換;編制各種必要的海洋學表格和標準。主要出版物是《海洋研究科學委員會會議錄》(年刊)。
SCOR的主要活動為:組織和建立工作組;發起和支持長期大型國際海洋學計畫;為政府組織和機構提供
科學諮詢。
工作組:
工作組集中考慮一個較窄的但往往是受國際關注的海洋研究熱點或前沿科學問題。工作組時間一般不超過4年。成立工作組的建議由成員國國家委員會,其他科學組織或以前的工作組提出。每個工作組都應提交總結報告,召開科學研討會或對研究科學問題提出新的見解,並作出重要貢獻。
大型海洋研究計畫:
上世紀80年代初,
計算機和
衛星遙感全球海洋能力的極大提高使海洋科學可以實施大型長期海洋研究計畫,以了解海洋在
地球系統中的作用,特別是
氣候變化對海洋的影響和海洋對氣候變化的反饋作用。對每一個大型研究計畫,在計畫早期階段,SCOR起到發起和協調支持作用。一旦計畫開始正常運行,建立了計畫國際辦公室,SCOR往往就基本退出,由計畫自己管理並尋找經費支持。
SCOR最早兩個大型研究計畫是
物理海洋學研究計畫:全球環流研究計畫(WOCE)和熱帶海洋全球大氣研究計畫(TOGA)。這兩個計畫都是從以前SCOR和IOC共同支持的氣候變化和海洋研究委員會基礎上成立的。TOGA計畫對
厄爾尼諾事件提出了許多新的見解,並建立了較為準確的
厄爾尼諾預報模式。
從上世紀80年代後期開始,SCOR在發起大型海洋研究計畫方面更加積極。由SCOR和IGBP共同支持,全球海洋通量計畫(JGOFS)主要關注海洋在
全球碳循環中的作用,於2003年完成。由IGBP、IOC和SCOR共同支持,全球
生態系統動力學計畫(GLOBEC)關注物理海洋學和生物海洋學變化之間的關係和全球變化是如何影響海洋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特別是對重要
漁業資源的影響。IGBP,IOC、WCRP(全球氣候研究計畫)和SCOR共同發起海洋生物地球化學循環和生態系統整合研究(IMBER)。IMBER的科學目標是了解海洋生物地球化學循環和海洋生態系統對全球變化回響之間的相互作用,被認為是GLOBEC的後續計畫。IOC和SCOR共同發起全球有害赤潮生態學和海洋學研究計畫(GEOHAB)重點是了解哪些
生態學和海洋學因子引起赤潮發生和發展。IGBP、WCRP、CACGP和SCOR共同發起上層海洋底層大氣研究計畫(SOLAS)旨在了解海洋和大氣之間生物地球化學相互作用和反饋,海-氣界面交換過程和海氣界面層的輸送和轉化的作用以及CO2 和其它長壽命輻射活性氣體的海-氣通量。最近SCOR單獨支持了成立痕量金屬和
同位素生物地球化學研究計畫(GEOTRACES)主要是研究全球痕量元素及其同位素的生物地球化學循環。
年會:
大會一般每兩年舉行1次,在不召開大會的年份舉行執委會會議。除了不進行選舉,執委會會議和大會的議程沒有太大的差別。
會費的承擔和繳納:
會費分5級,每年會費應在9月30日前交付。
其他資金來源:
通訊地址及網址
聯繫人:Dr Edward Urban(執行主任)
地 址:College of Earth Ocean and Environment
Robinson Hall
University of Delaware
網 址:http://www.scor-int.org
中國參與情況
參加經過:
由於
台灣較早參加了海洋研究委員會,經過將近3年的討論,協商解決了兩岸在一個中國原則下,在非政府科學組織中代表名稱問題,即中國代表團名稱為“The Chinese Committee on Oceanic Research”和“China-Beijing”,台灣為“The Committee on Oceanic Research, located in Teipei, China”和”China-Taipei”。1985年6月,由中國科協、國家海洋局、
中國科學院、
國家教委組成國際科聯海洋研究科學委員會中國委員會,代表我國申請參加並被確認為該組織成員。SCOR為此也修改了章程,刪除了“National”Committee。
台港澳參加組織情況:
台灣以“位於中國台北的海洋研究委員會”的名義參加該組織。
參加組織以來活動簡況及收效:
參加了每2年一次的海洋科學委員會大會和有關會議,並以中國海洋研究委員會名義推薦若干中國專家參加該組織專家組工作,進一步加強了與國際科聯的關係,推動了我有關工作的開展。
我科技人員任職情況:
1988-1992年
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研究員、中科院院士
蘇紀蘭任海洋研究委員會執行委員會執委
1994-1998年同濟大學教授、中科院院士
汪品先任海洋研究委員會副主席
2006-2010年廈門大學教授
洪華生任海洋研究委員會副主席
2014年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所長孫松研究員當選為國際SCOR副主席
單 位:國際科聯海洋研究科學委員會中國委員會(SCOR-CHINA)
主管部門:國家海洋局國際合作司
聯 系 人:梁鳳奎, 鄭 蕊
地 址:北京復興門外大街1號
郵政編碼:100860
電 話:010-68019791, 68048072
傳 真:68019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