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智慧型無人系統技術

海洋智慧型無人系統技術

《海洋智慧型無人系統技術》是一本2020年出版的圖書,由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海洋智慧型無人系統技術
  • 作者:編者:汪洋//丁麗琴//吳鵬//李黎明//高志龍|責編:陳晏平//吳江田//王體濤
  • 類別:環境質量評價與環境監測
  • 出版社: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20年
  • 開本:16 開
  • 裝幀:精裝
  • ISBN:9787547850442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海洋智慧型無人系統技術》分為22章,總結了作者在海洋環境無人監測系統 相關技術及套用方面的部分研究工作和心得體會。第1~3章不僅對海洋環境監測系統 的發展現狀進行了概述,還對其未來發展趨勢進行了探討,強調了海天耦合無人監測系統 的重要意義;第4~8章、第9~14章、第15~19章分別對三個重要子系統( USV、 AUV和 微小衛星)的整體架構和技術原理進行了詳細闡述;第20~22章介紹了基於人工智慧的 海天耦合監測數據處理系統和相關技術,並給出了套用實例。

作者簡介

主要作者汪洋,2006年進入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研究生院工作,2007年任副教授,2010年破格晉升為哈爾濱工業大學博士生導師,同年擔任哈工大深圳研究生院科技發展處副處長,2012年擔任深圳市“短距離無線互聯套用產業公共服務平台”主任。現擔任中國電子學會高級會員,深圳市通信學會副會長、常務理事。2011年當選深圳市青年聯合會第七屆委員會委員。2010年榮獲深圳市地方級領軍人才。
研究方向:5G前沿理論與技術,無人駕駛理論與技術,衛星通信理論與技術
科研項目:
(1) “十一五”863計畫重點項目:高頻段無線通信基礎技術研究開發與示範系統(哈工大主持)
(2) 國家科技重大專項:電波測量與信道建模技術研究 (哈工大主持)
(3)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基於空間損耗場的寬頻協同通信信道陰影衰落相關性建模研究(主持)
(4) 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脈衝信號室內環境射線跟蹤方法研究(主持)
(5) 歐盟第七框架(FP7):WiNDOW-Towards Pervasive Indoor Wireless Networks(哈工大主持)

圖書目錄

第1章海洋環境監測背景、定義與意義1
1.1海洋環境監測的背景3
1.2海洋環境監測的定義4
1.3海洋環境監測的意義5
1.3.1經濟意義5
1.3.2安全意義6
1.3.3生態意義7
第2章海洋環境監測系統發展現狀9
2.1監測站11
2.2調查船12
2.3浮標監測13
2.4衛星監測15
第3章海洋環境監測系統發展趨勢17
3.1水面無人艇監測系統19
3.2自主水下航行器監測系統22
3.3微小衛星監測系統24
3.4海天耦合無人監測系統26
第4章水面無人艇系統概述29
4.1背景31
4.2發展歷史33
4.3系統架構及功能39
4.3.1水面無人艇基本架構39
4.3.2水面無人艇基本導航系統41
4.4水面監測關鍵技術44
第5章航行狀態估計47
5.1基於IMU和GPS的狀態估計49
5.1.1噪聲和累積誤差的消除49
5.1.2模型不確定性的處理49
5.1.3感測器故障的調節52
5.1.4多感測器信息融合55
5.1.5基於其他感測器的估計60
5.2態勢感知60
第6章水面無人艇航行建模與控制技術63
6.1水面無人艇航行系統及控制策略65
6.1.1典型水面無人艇的導航控制系統65
6.1.2水面無人艇控制策略67
6.2水面無人艇數學建模68
6.2.1水面無人艇動力學模型69
6.2.2水面無人艇運動模型71
6.3水面無人艇智慧型路徑規劃和控制73
6.3.1碰撞風險評估策略74
6.3.2水面無人艇運動規劃76
6.3.3水面無人艇智慧型導航81
第7章水面無人艇水面環境感知技術85
7.1環境感知技術87
7.1.1被動環境感知87
7.1.2主動環境感知96
7.2用於環境感知的新型探測器104
7.2.1微型USB探頭105
7.2.2Conduino設計109
7.2.3實驗結果與討論111
第8章水面無人艇水面通信網路技術115
8.1水聲通信117
8.1.1水聲通信鏈路強度模型117
8.1.2通信能量損失模型118
8.1.3水面無人艇運動模型118
8.1.4海洋環境影響模型120
8.1.5實驗與分析120
8.2無線通信123
8.2.1整體結構123
8.2.2船舶智慧型數據感測的總體結構124
8.2.3水面無人艇終端軟體設計125
8.2.4通信協定的建立126
8.2.5實驗與分析128
第9章自主水下航行器系統概述131
9.1背景133
9.2發展歷史134
9.3系統架構及功能136
9.3.1能源系統137
9.3.2自主控制系統137
9.3.3導航系統138
9.3.4通信系統138
9.3.5任務載荷系統139
9.4主流自主水下航行器系統介紹140
第10章自主水下航行器航行建模與控制技術143
10.1數學建模和仿真145
10.1.1自主水下航行器運動學和動力學145
10.1.2推力流體動力學建模146
10.1.3一般動力學模型147
10.2運動控制策略148
10.2.1控制算法148
10.2.2水平面的速度和位置控制149
10.2.3垂直面俯仰和升沉聯合控制150
10.3全耦合6自由度控制151
10.3.1控制準則設計與分析152
10.3.2控制分配159
第11章實時制導和避障技術165
11.1動力學方程168
11.2實時制導170
11.3二維平面軌跡控制175
11.4測試工具和感測結構176
11.5路徑跟隨算法182
11.6計算機模擬和海上試驗185
第12章基於分散控制函式的編隊制導193
12.1虛勢框架195
12.1.1被動性196
12.1.2局部小值197
12.1.3勢輪廓生成器和分散控制功能198
12.1.4轉子矯正201
12.2勢編隊框架203
12.3大型Ariesprecursor AUV平台204
12.3.1航行器的模型動態204
12.3.2控制208
12.4狀態估計與信號控制209
12.4.1障礙分類209
12.4.2狀態估計212
12.4.3測量和處理噪聲212
12.4.4控制信號調節218
12.5模擬結果219
12.5.1模擬1219
12.5.2模擬2221
第13章自主水下航行器水下環境感知技術225
13.1感測器結構227
13.1.1載荷感測器227
13.1.2導航感測器229
13.2水下整合平台230
13.2.1空間和時間覆蓋範圍和解析度232
13.2.2自治功能233
13.3NTNU聯合水下環境監測236
13.3.1綜合航行作業237
13.3.2方法237
13.3.3觀測結果239
13.3.4二次巡航——北極行動239
13.4AUV Urashima海底地形觀測240
13.4.1AUV Urashima簡介240
13.4.2細尺度熔岩流分布的水下觀測241
13.4.3熱液站點水下圖像觀測248第14章自主水下航行器水下短程水聲通信技術255
14.1水下聲學通信網路258
14.2水下數據傳輸信道特性260
14.2.1聲信號電平260
14.2.2信號衰減260
14.2.3路徑損耗263
14.2.4水下多徑特性264
14.2.5都卜勒效應266
14.2.6噪聲266
14.3短程信道建模269
14.3.1信噪比的頻率相關分量269
14.3.2信道頻寬272
14.3.3信道容量273
14.3.4短程水聲通信中的誤碼率274
14.4編隊網路協定設計技術276
14.4.1MAC協定276
14.4.2分組路由278
第15章微小衛星系統概述279
15.1背景281
15.2發展歷史282
15.3系統架構及功能285
15.3.1微小衛星分系統介紹285
15.3.2微小衛星對地觀測的套用287
第16章衛星姿態控制技術293
16.1姿態確定295
16.1.1太空飛行器軌道位置的確定295
16.1.2軌道計算算法296
16.1.3地磁場模型297
16.1.4板載感測器300
16.1.5姿態估計302
16.1.6兩體引力模型對姿態計算的影響307
16.2姿態控制309
16.2.1制動器309
16.2.2線性二次調節312
第17章衛星電源設計技術319
17.1架構權衡研究321
17.2能量儲存解決方案323
17.3太陽能發電與儲能324
17.3.1無管制匯流排324
17.3.2受管制匯流排325
17.3.3環型匯流排326
17.4能量平衡計算327
第18章衛星天基監測技術329
18.1HY2A衛星331
18.1.1儀器描述331
18.1.2算法和數據處理方法333
18.1.3初步結果336
18.2CFOAST衛星343
18.2.1儀器描述343
18.2.2SWIM海洋波浪測量原則347
18.2.3預期結果349
18.3多星聯測350
18.3.1海浪遙感觀測空間覆蓋351
18.3.2海浪遙感時間覆蓋353
18.3.3海浪遙感融合產品353
18.4AIS海洋監測衛星356
18.4.1AISSat1和AISSat2356
18.4.2NorSat1和NorSat2357
18.4.3基於AIS監測358
第19章衛星通信網路技術361
19.1軌道和傳輸媒介363
19.1.1斜距與自由空間損耗363
19.1.2通信時間和數據吞吐量364
19.1.3大氣損耗365
19.2都卜勒頻移365
19.2.1都卜勒頻移現象的物理解釋365
19.2.2都卜勒頻移與衛星通信366
19.2.3克服都卜勒頻移367
19.2.4計算都卜勒頻移的替代方法369
19.3基帶調製369
19.3.1通用基帶調製技術369
19.3.2解調測試373
19.4FM調製374
19.4.1FM調製理論374
19.4.2立方星FM調製的優勢375
19.4.3調製器對齊376
19.4.4解調器測試377
19.5傳輸線379
19.5.1傳輸線理論379
19.5.2傳輸線測試380
19.5.3前置放大器380
19.6天線381
19.6.1定向增益381
19.6.2極化382
19.6.3ION衛星天線383
19.6.4ION地面站天線384
19.6.5天線旋轉和校正385
19.7噪聲386
19.7.1噪聲理論386
19.7.2天線噪聲387
19.7.3噪聲計算388
19.8鏈路預算389
第20章多源異構監測信息深度融合391
20.1異構數據和數據融合393
20.2融合架構395
20.3基於深度學習的深度融合400
第21章基於監測信息的大數據挖掘409
21.1數據挖掘介紹411
21.1.1數據挖掘產生背景412
21.1.2數據挖掘分析方法412
21.2數據挖掘算法413
21.2.1數據挖掘步驟413
21.2.2數據挖掘算法分類414
21.3基於深度學習的海洋大數據挖掘419
21.3.1深度學習起源419
21.3.2深度學習關鍵算法原理420
21.3.3深度學習在海洋大數據挖掘中的研究及套用422
第22章監測數據套用實例427
22.1無人海事監測體系結構429
22.1.1多種類機器人監測類型429
22.1.2系泊和準靜態監測類型431
22.1.3無人駕駛船舶和自主航運433
22.1.4小衛星和無人駕駛載具系統434
22.1.5海洋自主系統的套用439
22.2海事數據分析算法441
22.2.1海洋環保大數據統計分析441
22.2.2海洋環保大數據信息融合處理442
22.3海洋環保大數據統計分析及信息融合算法改進443
22.3.1關聯規則特徵提取443
22.3.2模糊C均值聚類及環保監測診斷實現443
22.3.3仿真實驗與結果分析444
22.4SOM算法在海洋大數據挖掘中的套用初探445
22.4.1自組織映射算法446
22.4.2基於SOM的海洋噪聲數據分析447
結語展望與挑戰451
參考文獻455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