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河(長江支流雅礱江支流安寧河的支流)

海河(長江支流雅礱江支流安寧河的支流)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海河,長江上游金沙江支流雅礱江支流安寧河的支流。是邛海湖水流入安寧河的出水河,起自邛海北端海口,流經西昌市區西部,納西昌城區東河、西河兩條主要河流的流水,向西入安寧河。海河全長大約15公里,流域面積747平方公里,平均坡降0.53‰。。主要支流有東河、西河、瀾安河等。

海河幹流短小,但流域較廣,特別是東河、西河上建有多項灌溉、水電工程。海河沿岸經過環境治理,已建成月亮湖公園,成為西昌市的風景名勝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海河
  • 所屬水系:長江上游金沙江支流雅礱江支流安寧河的支流
  • 地理位置:西昌市
  • 流經地區:西昌市
  • 發源地:邛海北端海口
  • 主要支流:東河、西河、瀾安河
  • 河長:14 km
  • 流域面積:747 km
  • 河口:西昌市馬道鎮圍牆村
幹流概況,水文特徵,主要支流,直接入海河水系,邛海水系,治理開發,灌溉,堤、閘,水電,航運,環境治理,

幹流概況

海河
海河
海河幹流位置及水系分布
海河,是邛海湖水流入安寧河的出水河,起自邛海北端海口,流經西昌市區西部,納西昌城區東河、西河兩條主要河流的流水,向西經西郊鄉、馬道鎮,在西昌市馬道鎮圍牆村入安寧河。海河全長大約15公里(《西昌市志》稱14公里),流域面積747平方公里,平均坡降0.53‰。
海河
改造前的西昌海河
海河
西昌海河天街
海河
海河西昌東郊段
海河
海河江入安寧河處

水文特徵

據昆明冶金設計院勘測,邛海1955年及1956年每年流入水量為5.33_5.56立方米/秒,總流出水量為5.22~5.32立方米/秒。據實測,湖水流出海河,1971~1974年平均流量為2.25~7.64立方米/秒,年徑流總量為0.7118~2.411億凝跨淚立方米,多年平均為1.4億立方米流入安寧河,最枯水月為1974年3月平均流量0.19立方米/秒,最大水月也在同年9月,平均流量22.9立方米/秒。

主要支流

直接入海河水系

海河
西河市郊段
海河
西河(寧遠河)西昌市段
西河(彝語:依基依達):古稱“寧遠河”。發源於喜德縣紅毛梁子西坡呷五村,源頭海拔3031米,在西昌挨蒸請市西郊發刁家灣入海河,匯集支溝125條,河道長度29.71米,流域面積165.3平方公里,平均坡降32.23‰,年平均流量2.42立方米/秒,最大洪峰流量368.27立方米/秒,最小流量0.19立方米/秒,是一條嚴重土石流河。
瀾安河(南安河),發源於喜德縣紅毛梁子南坡洛作山,源頭海拔2650米,至西昌市西郊石堡子入西河,河長22公里,流域面積52.2平方公里,平均坡降47.6‰。
海河
東河市郊段
海河
東河(懷遠河)西昌市段
東河(彝語:莽基依達),古稱“懷遠河”。發源於昭覺縣馬姑梁子西北燕麥地,源頭海拔3200米,在西昌市西郊鄉張家屯入海河,匯集支溝97條,河道長度39.5公里,流域面積208.28平方公里,平均坡降31.45‰,年平均流量3.05立方米/秒,最大洪峰流量497.96立方米/秒,最小流量0.28立方米/秒,流域內土石流災害嚴重。
東河(懷遠河)、西河(寧遠河),清道光年間有載是:“綠水源地,林木蔥倩,溪流不溢”,僅“一步澗溪”。近百年來,流域內森林破壞殆盡,一有大雨,洪水土石流即泛濫成災,變成害河,嚴重危害西昌城郊人民生命財產安全。1928~1990年62年間資料記載,兩河即發生大的洪水土石流災害13次,死亡2256人,沖毀房屋292間,淹沒農田7490畝,沖毀街道、橋樑、河堤8次以上,為國內估料欠戲少有的土石流河。解放後飛播造林使流域內的森林覆蓋率由解放時不到3%上升到47%,但是亂砍濫伐毀林開荒嚴重,洪水泥石奔霸墓汗流災害仍有發生。

邛海水系

海河
邛海
邛海,位於西昌城東南2公里,北緯27°47′~27°52′,東經102°16′~102°21′,湖區海拔1510~1700米。年降水量1039.3毫米,5~10月降水量己良格可超過全年總量的90%。因降雨集中、強度大,源於湖區以南螺髻山的小河帶來大量泥沙,淤積於盆周,縮小了湖水面積。邛海是一個斷陷湖,湖長10公里,平均寬3公里,呈西北~東南向,面積31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4米,最大水深34米。湖水總量3.2億立方米。湖泊下游經海河,向西入安寧河。海河全長大約15公里。
官壩河,發源於昭覺縣阿則母山谷,源頭海拔2850米,在西昌市川興集家村入邛海。匯集支溝5條,河廈微道長度22公里,流域面積122平方公里,平均坡降31‰,歷史上曾洪水泛濫成災,淤積邛海。官壩河,也因民國時期流域內森林遭破壞而變成童山禿嶺。1925年山洪沖毀農田400多畝,民房15戶,1931~1949年洪水又沖毀兩岸田地1600多畝,民房4戶。
天鵝掌河,發源於西昌市大箐梁子山溝,源頭海拔2160米,在西昌市海南鄉鐘樓村入邛海,歷史上曾為洪水害河,淤積邛海。河道長11.5公里,流域面積48.4平方公里,平均坡降64‰。鵝掌河,民國時已是一條害河,“洪水洶洶如赤龍飛舞”、“沖毀民間田廬不少”。解放後,飛播造林,山洪土石流基本得到控制。近年來流域內盲流人口增多,任意毀林開荒,洪水土石流又開始發生。

治理開發

灌溉

興隆堰建於民國潤達糊元年(1912)(原名下壩堰、下壩河)。起水於安寧河東岸鍋蓋梁鎮上小河邊,到小廟鄉魯基村落水于海河,乾渠35公里、支渠41公里,引水流量4立方米/秒。鍋蓋梁、西鄉、小廟3鄉鎮受益。1949年灌面9000畝,解放後經過多次改造整治,1990年實灌面積擴大到3.44萬畝。
邛海為境內天然淡水湖泊,水域面積31平方公里,集水面積約300平方公里,總蓄水量3.2億立方米。湖濱居民自古以來利用海水灌田,但解放前灌面僅3000多畝,多採用簡易提水工具抗旱保苗。每年秋末冬初在三個出水口(三條岔河)處,用木樁、竹籬笆、泥土作臨時工程,作低壩攔截蓄水,到次年春耕用水時拆壩放水。洪水來時任其沖毀,以免沿海農田受澇。
為使工程兼具灌溉排澇功能,縣水、電局決定設計並修建海口閘門、海河裁彎取直及海河、東河分流3個單項工程。其中海口閘門是將原3個出水口並為一處。閘門共5孔,每孔閘門淨寬3米,最大蓄水深度1.2米,有效蓄水量1200萬立方米,最大過水流量80立方米/秒,1976年11月動工,1977年5月全面竣工。至此邛海有了固定閘門控制蓄水與泄洪。到1990年邛海和海河沿岸還配套建設了電力提灌47處,裝機63台,2417.5千瓦,使邛海蓄水工程灌面達2.95萬畝,引水自流灌溉0.42萬畝,市第二自來水廠從邛海取水供應城市和居民生活用水

堤、閘

海河
1975年根治海河
海河堤。民國時期以疏浚為主,除瀘川、下魯基、黃家山兩岸設定零星丁字壩外,無堅堤設定。而丁字壩造成兩岸互相危害,糾紛頻繁。1951年,鑒於下遊河道曲折,沖刷嚴重,專、縣農水部門採取裁彎取直5段,建丁字壩5座。至1974年,上游沿河兩岸由所在單位建設,下游險段仍以竹石臨時防護。1974年夏秋,東河洪水暴發,造成海河倒灌,沿海農田受淹8000餘畝,公路水深近1米,汽車大修廠被淹。原因是海口諸岔淤積,海口至丁家壩河段彎曲崩塌,河道壅塞,尤以東河匯口處為最,沿海民眾和社隊強烈要求治理。
1974~1975年,進行勘測規劃,改多口出水為單一出口,並拓寬河道斷面,降低河底0.6米,將海口至丁家壩段河道裁彎取直。1975年開始治理,成立“西昌縣治理海河工程指揮部”,由縣委書記兼任指揮長,縣屬有關單位和受益區、社負責人參與治理,1977年5月工程結束,國家投資26.27萬元(民眾投勞在外),計新開河道1139米,拓寬河道1600米,建橋2座,建控制閘1座,分流堤450米。工程建成後海河排洪量由原26立方米/秒提高到65立方米/秒,至1990年,海河兩岸已建堤防4.53公里,占海河全長(I4公里)的32.56%。
控制閘。解放後,為解決經久、馬道蓄水春灌和邛海沿岸汛期排澇,1976年冬,動工修建邛海控制閘。邛海控制閘位於劉家小橋,系開敞式毛條石混凝土結構,共5孔。每孔最大泄洪水深3.6米,閘頂梁安裝螺桿式啟閉機5台。

水電

東河一所,西昌市西郊鄉姜坡,裝機容量1X320千瓦,引東河水,屬西昌電力公司原老廠擴建。
東河二所,西昌市西郊鄉姜坡,引東河水,裝機容量2X224千瓦,屬西昌電力公司老廠擴建。
東河三所,西昌市高梘鄉徐鳳田,裝機容量1X720千瓦,1959年1月建成,引東河水,屬西昌電力公司。

航運

解放前,從西昌城到瀘山、崗窯、西溪、大石板、普格等地的路線,昔日分水路、旱路兩條。水路從通海巷經洗魚溝到石柱子再由馬路至海邊,乘船渡邛海分別到對岸。人民公社化後,船隻歸社,撐船之業被批判為走資本主義道路,同時,旱路已開有公共汽車,於是這條水路就少有人過往。海河原直流入安寧河,從瑤山橋起可通航至馬頭坎,鹽中、南寧一帶的木材,多數就扎筏下水運至瑤山橋碼頭,再搬運進城。1950年代修好西邛渠,海河水引入經久一帶灌田,此水路斷棄。

環境治理

海河月亮湖公園,是東西海三河水環境綜合整治項目的一期工程,項目東起海河擋洪閘,西至鐵路橋,全長3.6公里。整個項目將建設依託穿城而過東西海三河水資源,拓寬部分河面,實施引水入岸,在海河下游段打造新的水上景觀帶,將邛海濕地和海河有效銜接起來,充分提升城市旅遊形象和旅遊環境。完工後,海河左岸將形成一條長約3公里的景觀帶。
官壩河,發源於昭覺縣阿則母山谷,源頭海拔2850米,在西昌市川興集家村入邛海。匯集支溝5條,河道長度22公里,流域面積122平方公里,平均坡降31‰,歷史上曾洪水泛濫成災,淤積邛海。官壩河,也因民國時期流域內森林遭破壞而變成童山禿嶺。1925年山洪沖毀農田400多畝,民房15戶,1931~1949年洪水又沖毀兩岸田地1600多畝,民房4戶。
天鵝掌河,發源於西昌市大箐梁子山溝,源頭海拔2160米,在西昌市海南鄉鐘樓村入邛海,歷史上曾為洪水害河,淤積邛海。河道長11.5公里,流域面積48.4平方公里,平均坡降64‰。鵝掌河,民國時已是一條害河,“洪水洶洶如赤龍飛舞”、“沖毀民間田廬不少”。解放後,飛播造林,山洪土石流基本得到控制。近年來流域內盲流人口增多,任意毀林開荒,洪水土石流又開始發生。

治理開發

灌溉

興隆堰建於民國元年(1912)(原名下壩堰、下壩河)。起水於安寧河東岸鍋蓋梁鎮上小河邊,到小廟鄉魯基村落水于海河,乾渠35公里、支渠41公里,引水流量4立方米/秒。鍋蓋梁、西鄉、小廟3鄉鎮受益。1949年灌面9000畝,解放後經過多次改造整治,1990年實灌面積擴大到3.44萬畝。
邛海為境內天然淡水湖泊,水域面積31平方公里,集水面積約300平方公里,總蓄水量3.2億立方米。湖濱居民自古以來利用海水灌田,但解放前灌面僅3000多畝,多採用簡易提水工具抗旱保苗。每年秋末冬初在三個出水口(三條岔河)處,用木樁、竹籬笆、泥土作臨時工程,作低壩攔截蓄水,到次年春耕用水時拆壩放水。洪水來時任其沖毀,以免沿海農田受澇。
為使工程兼具灌溉排澇功能,縣水、電局決定設計並修建海口閘門、海河裁彎取直及海河、東河分流3個單項工程。其中海口閘門是將原3個出水口並為一處。閘門共5孔,每孔閘門淨寬3米,最大蓄水深度1.2米,有效蓄水量1200萬立方米,最大過水流量80立方米/秒,1976年11月動工,1977年5月全面竣工。至此邛海有了固定閘門控制蓄水與泄洪。到1990年邛海和海河沿岸還配套建設了電力提灌47處,裝機63台,2417.5千瓦,使邛海蓄水工程灌面達2.95萬畝,引水自流灌溉0.42萬畝,市第二自來水廠從邛海取水供應城市和居民生活用水

堤、閘

海河(長江支流雅礱江支流安寧河的支流)
1975年根治海河
海河堤。民國時期以疏浚為主,除瀘川、下魯基、黃家山兩岸設定零星丁字壩外,無堅堤設定。而丁字壩造成兩岸互相危害,糾紛頻繁。1951年,鑒於下遊河道曲折,沖刷嚴重,專、縣農水部門採取裁彎取直5段,建丁字壩5座。至1974年,上游沿河兩岸由所在單位建設,下游險段仍以竹石臨時防護。1974年夏秋,東河洪水暴發,造成海河倒灌,沿海農田受淹8000餘畝,公路水深近1米,汽車大修廠被淹。原因是海口諸岔淤積,海口至丁家壩河段彎曲崩塌,河道壅塞,尤以東河匯口處為最,沿海民眾和社隊強烈要求治理。
1974~1975年,進行勘測規劃,改多口出水為單一出口,並拓寬河道斷面,降低河底0.6米,將海口至丁家壩段河道裁彎取直。1975年開始治理,成立“西昌縣治理海河工程指揮部”,由縣委書記兼任指揮長,縣屬有關單位和受益區、社負責人參與治理,1977年5月工程結束,國家投資26.27萬元(民眾投勞在外),計新開河道1139米,拓寬河道1600米,建橋2座,建控制閘1座,分流堤450米。工程建成後海河排洪量由原26立方米/秒提高到65立方米/秒,至1990年,海河兩岸已建堤防4.53公里,占海河全長(I4公里)的32.56%。
控制閘。解放後,為解決經久、馬道蓄水春灌和邛海沿岸汛期排澇,1976年冬,動工修建邛海控制閘。邛海控制閘位於劉家小橋,系開敞式毛條石混凝土結構,共5孔。每孔最大泄洪水深3.6米,閘頂梁安裝螺桿式啟閉機5台。

水電

東河一所,西昌市西郊鄉姜坡,裝機容量1X320千瓦,引東河水,屬西昌電力公司原老廠擴建。
東河二所,西昌市西郊鄉姜坡,引東河水,裝機容量2X224千瓦,屬西昌電力公司老廠擴建。
東河三所,西昌市高梘鄉徐鳳田,裝機容量1X720千瓦,1959年1月建成,引東河水,屬西昌電力公司。

航運

解放前,從西昌城到瀘山、崗窯、西溪、大石板、普格等地的路線,昔日分水路、旱路兩條。水路從通海巷經洗魚溝到石柱子再由馬路至海邊,乘船渡邛海分別到對岸。人民公社化後,船隻歸社,撐船之業被批判為走資本主義道路,同時,旱路已開有公共汽車,於是這條水路就少有人過往。海河原直流入安寧河,從瑤山橋起可通航至馬頭坎,鹽中、南寧一帶的木材,多數就扎筏下水運至瑤山橋碼頭,再搬運進城。1950年代修好西邛渠,海河水引入經久一帶灌田,此水路斷棄。

環境治理

海河月亮湖公園,是東西海三河水環境綜合整治項目的一期工程,項目東起海河擋洪閘,西至鐵路橋,全長3.6公里。整個項目將建設依託穿城而過東西海三河水資源,拓寬部分河面,實施引水入岸,在海河下游段打造新的水上景觀帶,將邛海濕地和海河有效銜接起來,充分提升城市旅遊形象和旅遊環境。完工後,海河左岸將形成一條長約3公里的景觀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